接口/总线/驱动
固态硬盘的接口类型有很多种,目前主流的接口还是以SATA为主,毕竟固态硬盘的消费级产品还是要考虑从机械硬盘升级上来的这部分用户,包括mSATA和SATA-e也都是SATA接口的一个分支。但由于SATA接口速度有限,为了更高的传输速率,才有里后面的M.2、U.2、PCI-e等接口,另外在高速硬盘接口中,还有一种SAS接口,传输速率可以达到SATA接口的2倍甚至更多,但这种接口主要应用于企业级服务器上,所以在普通消费机SSD中基本看不到,就不做多述。
SATA
SATA接口,是硬盘接口中的老大哥,SATA是SerialATA的缩写,即串行ATA,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用于主板和大容量存储设备,比如硬盘或光驱等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从2000年开始,SATA接口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内部,完全取代了过去的PATA接口,也就是IDE接口硬盘。原因还是在于传输效率,传统的PATA,也就是并行接口,传输速率只能达到133MB/s,而SerialATA1.5Gbps(1.0+标准)的传输率已经达到150MB/s,SerialATA3Gbps(2.0+标准)就达到了300MB/s,现在广泛应用的SerialATA6Gbps(3.0标准)更是达到了600MB/s。目前主流的消费级sata固态硬盘的普遍读写速度在480MB/s~540MB/s这个区间,一些性能优异的旗舰产品可以达到560MB/s,目前很少有能够突破这个数值的产品。可见基本已经接近SATA6Gbps的传输速率上限。
mSATA
mSATA接口是SATA协会开发的新的mini-SATA(mSATA)接口控制器的产品规范,新的控制器可以让SATA技术整合在小尺寸的装置上。同时mSATA将提供跟SATA接口标准一样的速度和可靠度。另外有一种MicroSATA,这种并不是mSATA,虽然都是m开头,但不要混淆。一般来说,1.8寸SATA的,即MicroSATA,有SSD也有HDD的。比1.8寸更小的miniPCIE卡大小的SATA才是mSATA,目前只有SSD,没有HDD的。
而mSATA接口,其实就是SATA接口的mini版,所以传输速率和SATA接口一致,有1.5Gbps、3Gbps、6Gbps三种模式,近期生产的电脑预留的msata接口通常都是3.0标准的,也就是6Gbps规格的。另外要提到的一点是,虽然mSATA是sata接口,但使用miniPCIe界面进行传输信号。
msata固态硬盘多数是超极本使用,超极本受到体积大小的限制,mSATA产品是唯一能够适应超级本环境的存储硬盘,容量大,体积小,性能强,从任何角度都将是超级本首选且唯一能够选择的介质。另外msata固态硬盘一般只有一块板卡,没有外壳,不像传统SATA固态硬盘一般是带有外壳的。
U.2
U.2别称SFF-8639,是由固态硬盘形态工作组织(SSDFormFactorWorkGroup)推出的接口规范。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规范,还能兼容SAS、SATA等规范。所以可以简单认为U.2接口是四通道版本的SATA-Express接口,其理论带宽高达32Gbps与M.2接口无异。不过目前市场上的SSD产品很少采用U.2接口,价格也较为昂贵,只能算是一个较为冷门的分支,或许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的U.2接口产品。
SATA-e
在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要想继续提高速度已经很难了,SAS接口倒是可以把接口提高到12Gbps,但那是针对企业级市场的,对原接口做了很大变动,而且后者对成本并不敏感,但是消费级市场就不一样,要考虑到现实,对此SATA-IO(SATA协会)给出了下一代的SATA标准,定名为SATAExpress,也就是我们说的SATA-e接口。
SATAE的物理接口实际上是通过SATA6Gbps接口改造的,但是由于接口体积较为臃肿,所以限制了其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应用,而且SATA-E是SATA和PCIE界面的结合体,但其PCIE通道只有两个,后续推出的M.2接口体积更小,接口外形更节省空间,PCIE通道更是翻倍,所以就极大程度上的压缩了SATA-E的生存空间。所以现在很少有厂商愿意在主板上提供SATAExpress接口,未来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也是未解之数。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