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禁系统在银行安防系统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安全设备/系统

160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银行、证券等金融单位的综合性建筑越来越多,如何做好银行的安保系统,越来越成为安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中,门禁系统在整个银行安防系统中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因此门禁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及金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近年来银行对安全保卫技防系统投入资金逐年递增,然而针对银行的犯罪事件仍时常发生。主要原因有三点:

► 堵外不堵内,包括中行湖北宜昌支行金库失窃,湖南平江县邮政局金库失窃,河北邯郸农行金库5100万巨款失窃,均是是内盗!

► 技防系统设计不完善,单纯依赖闭路监控等被动防御系统,忽视了预防犯罪要从事后转向事中转向事前入手。

► 技防、人防、物防三者没有切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导致安防系统功效大打折扣。

因此,采用高新安防技术建立银行的安全屏障,提高银行安全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水平,用高效的技术防范手段对银行安全实行事前的主动的防范,是银行安全防范的必然发展趋势。

解决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中央管理系统、主控模块、感应模块和联动模块四个部分组成:

► 中央管理系统是中控自主开发研制的安防管理平台,负责数据库的建立、管理、维护和系统数据库下载以及IC卡管理、生物特征管理,如制卡、发卡、采集指纹人脸、权限设定、注销等,还负责收集,记录和发布从各门禁控制器传来的信息。

► 主控模块即门禁控制器,本系统的门禁控制器为中控自主研发的IN BIO控制器,为本系统的核心单元,负责处理识别前端设备读头上传的卡信息、指纹等生物特征,向前端联动设备下达指令并且将指令行为上传给安防管理平台。

► 感应模块即前端读头,本系统读头有射频卡读头、卡+密码读头、指纹读头、人脸识别读头,负责接收传来的卡号信息,密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并将接收的信息上传到控制器。

► 联动模块包含了门锁、摄像机、报警器等前端设备,主要是对控制器下达的命令做出反应。

系统功能

1、实时电子地图

系统自带电子地图功能,可实时查看前端门禁设备状态以及当前人员动态,系统根据人员验证开门信息,实时的掌握人员动向。

2、多种模式识别

系统支持二代身份证、MF卡,或者卡+密码,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等多种验证方式开门,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3、双门互锁功能

系统支持AB门门禁模式,当任一门受控需开启时,绝对禁止另一扇门处于开启状态,具有自动防尾随跟入功能;对特殊场所,还可以实现3道门以上的多门互锁。

4、多人开门功能

系统支持多人开门功能,如银行金库的门要求2个或2个以上员工到现场,依次验证通过才能把门打开,单独个人无法验证开门。

5、视频联动抓拍、录像

对进门和出门的所有人员,与硬盘录像机联动,实现在刷卡、按出门按钮等门禁事件发生的同时,进行视频图像的抓拍、录像,并能自动切换现场实时图像,以供管理员查看,同时本地电脑存储图像信息达30天以上,供事后查证。

6、本地或远程联动报警

对非法开门、撬门、门超时实现本地提示和远程报警,同时报警过程与关联摄像机进行视频联动,实现图像抓拍与事件前后各10秒以上的录像,所有报警信息均被存储,供事后查证。

7、支持胁迫报警功能

当发生歹徒胁迫员工开门的事件,可输入胁迫码开门,系统将产生胁迫报警,也叫暗报警,暗报警直接接到管理中心或公安部门,相关部门能迅速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8、语音提示功能

系统设备自带语音功能,对当前门状态、锁状态、以及当前操作的功能进行语音提示。如:“请关上内门”,“内门无法上锁”,“双开功能已启动”,“双锁闭功能已启动”。

9、出入信息记录功能

所有通过门禁的人员、事件,系统都有详细的进出记录,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在第一时间确认相关的出入信息。

用户价值

1、堵外

一般的盗窃手法为机械原理技术开门和强行撬门两种,本系统的射频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让技术盗贼无用武之地,非法开门联动报警让暴力型盗贼知难而退;同时针对在银行营业厅,不法分子趁工作人员开门不注意时尾随进入办公区作案,本系统的AB门门禁让这种心怀侥幸者无所遁形。

2、防内

针对银行金库的重要性和高安保系数,本系统的多人验证开门功能(必须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开门权限的人员同时在场,依次验证通过才能打开金库门)能有效避免再次出现中行湖北宜昌支行、湖南平江县邮政局、河北邯郸农行金库失窃案等内盗事件,开门人员互相监督,杜绝监守自盗。

3、保障员工生命安全

当发生劫案事件时,工作人员往往被歹徒胁迫打开某些门,如果工作人员拒绝开门或强行报警会受到人身伤害;为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员工生命安全,本系统的胁迫报警功能可以让工作人员假意顺从歹徒,输入特定的反胁迫密码,此时门被自然打开,同时也将被胁迫的信息送到中央控制人员的电脑,驱动报警,可及时采取措施并保障被胁迫人员的生命安全。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