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汽车智能化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一场关于汽车智能化的分享会在蔚来NIO House东方广场店举行。这是2020年车云会沙龙首次来到线下。

今年,汽车智能化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元年。车云研究院今年推出了CC-1000T智能座舱评测体系,并已经测试了50款市场上的主流车型。

语音交互到底好不好用?控制车机到底有几种方式?车内智能化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未来的汽车智能化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针对这些被持续关注的话题,在本次蔚来与车云联合举办的车云会上,不仅有来自车云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建军带来车云研究院“CC-1000T智能座舱评测体系”测试结果首次公开,还有来自蔚来人工智能产品设计部副总监陈颖瑞对蔚来汽车智能化的分享和打造NOMI背后的故事的分享。此外,各位嘉宾还围绕智能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圆桌讨论。

50款主流车型智能化程度大揭秘!

在人人皆谈智能化的今天,汽车智能化发到何程度?消费者对智能化车型的接受程度又有多高?…

基于此,2020年车云网推出了“CC-1000T智能座舱评测体系”,并在上半年针对市面主流车型进行智能化程度测评,总数达50款,其中不乏蔚来、小鹏在内的新造车产品,以及BBA在内的豪华品牌产品和自主品牌汽车产品。

车云研究院专家王建军首次揭秘了这50款车型的智能化测评结果。

在王建军展示的测评结果中,自主品牌汽车整体的智能化程度较高,但整体的价格和品牌的档次感不及合资品牌。相反,合资品牌在档次感和质量控制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智能化程度上表现较弱。而新造车品牌则在智能化和档次感上都展现出比较优秀的表现。

智能汽车发展到如今,人和车已经拥有了多种交互形式。在现场,王建军展示了评测过程中多段车内智能人车交互的案例和片段,不难看出,不同的交互方式在车内为驾驶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

其中目前使用最主流的还是智能语音交互。王建军认为现阶段的智能语音交互是目前人车交互中较为便捷和重要的交互方式。

除了智能语音,不少车型还采用声纹、视觉或者方向盘按键灯等交互方式。比如宝马车上的手势、奥德赛通过手势和光感对于门的控制。甚至通过视线都能够对车机的大屏进行控制。

智能化的浪潮下,人车交互是必然结果。车企绞尽脑汁的开发人车交互场景,甚至在车内采用智能机器人形象,以提升用户与车的情感交流。

对此,王建军认为“人家交互不一定要纯粹实用性的,语音交互也需要一些情感化,如果把语音的助手能够形象化一些,在人机交互的时候感觉会更好。”

而针对在自动驾驶、车内娱乐、游戏等方面的实用性,王建军也一一向在场观众分享测评后的结果和感受。

针对自动驾驶方面的测评结果,王建军表示现阶段测试的车型中,特斯拉做的比较好,自主泊车方面小鹏P7准确度比较高,蔚来ES8在50款车型中整体素质表现较好。

“未来智能汽车会是什么方向,我个人觉得还是会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通过数据驱动实现人机交互和个性化的体验,同时实现用户与车企之间新的关系。”在第一阶段车辆智能化评测后,王建军总结道。

NOMI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诞生之日开始,蔚来便成为汽车行业的焦点。而其车上的智能机器人NOMI更是话题中心的中心。赞扬之余,更是有不少车企循着蔚来的路子在车内打造智能机器人的形象。

蔚来人工智能产品设计部副总监陈颖瑞介绍,NOMI的英文谐音是“know me”,中文译为“懂我”。

NOMI的打造思路也与大多数车企不同。“我们做NOMI设计的时候并不会简单的把它剥离开来只当作一个语音助手,我们把它当作一个人设形象去设计,这点是和传统车厂他们做功能化的设计是有一个区别的。在最初的时候更像是在写一个剧本,把这辆车当作一个人,怎么去做个设计,参考更多的是影视作品,包括变形金刚、大黄蜂,包括有一些人工智能的形象。”陈颖瑞介绍。

蔚来希望NOMI能够拉近和用户间的距离,让用户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能够陪伴用户成长,是一个有温度有感情的人设。

除了形象,蔚来在NOMI的声音上也做了许多深入。陈颖瑞介绍,NOMI的声音不是简单的寻找一个明星或者听上去悦耳的声音那么简单。没有人知道一个车去发声的时候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蔚来产品开发部门找到了许多声优甚至好莱坞电影团队,与他们交流NOMI声音的打造。“我们做了很多调研,看了很多影视作品,包括《星际穿越》、《星球大战》等等,让用户感觉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机器,能够营造出一种所谓数字化的高档感。最后我们选中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声优。”

在智能交互的硬核技术上,蔚来对NOMI进行了9800万句的对话训练,为了打造现在NOMI的拟人化声音效果,每一位声优收录了16000句中英文语料。

陈颖瑞表示:“我们去做AI,希望NOMI能够真正听懂用户说的话,能够真正的懂他们。”

到目前为止,搭载NOMI的车辆已经销售超过五万台,这一数字接近蔚来到目前为止的总销量。用户除了功能性的对话。平时,还会与NOMI聊天,NOMI每天与蔚来用户对话的次数超过22万次。

同时,蔚来还首创NOMI心愿单,用户可以通过NOMI直接反馈用车意见和想法,建议会直达后端产品经理,并在24小时内予以用户回复。

陈颖瑞表示:“我们是一个用户企业,希望通过我们的车,NOMI这个平台、这个伙伴能够建立起不同用户之间的联系。”

未来汽车智能化将朝哪个方向发展?

不论是车云研究院专家王建军对市面上主流智能汽车的测评结果的分享,还是蔚来人工智能产品设计部副总监陈颖瑞讲述的NOMI背后的故事,都无法否认的是,智能化已经深入到汽车的打造中,并且将越来越深。

但从目前来看,车企对车内智能化的打造还处于不断试错中,虽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许多智能化配置仍属于“伪需求”,消费者使用率也普遍不高。

知名汽车博主常岩尽管已经是一位特斯拉车主,但他还是表示现在车机体验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如果在基础功能上车机的体验能同手机功能至少一样的情况下,消费者是愿意使用车机的。

在这方面,蔚来软件产品与设计部产品经理田昊认为,打造产品的人要真正感受一下,到底作为一个车主平时通勤或者长期出行需要做什么。“我们蔚来这边还是围绕着一些比较刚性的用车的需求,比如说我的出行,还有智能的控制,还有丰富的娱乐信息,我们可能更多倾向于做这些事情,当然我们肯定也会去探索更多的事情,但是我们肯定先把这样的基础工作先做好,然后再去做这些事情。”

知乎kol凯凯穆正凯则认为,一些伪需求普遍存在于宣传层面,尤其在智能语音刚兴起时,消费者的使用感受并不好。

他表示:“厂商普遍的宣传思路就是这套车机说话特别像人,但实际上发现最后这条路是走偏的。蔚来很明白,他们不会把车机的语音,包括交互方式完全去向人那个方向靠拢,而是一个非常精致的,非常温暖的机器人,这样给到车主、车内的乘客一个比较常态化、比较正常的一个引导的方向。”

不断试错下,如何更深一步挖掘车内智能化?

蔚来软件产品与设计部产品经理闫林娜认为主要在于智能化场景需求的探索。主要有三个主要方向。

第一,自动触发对场景化设计,根据场景来触发车内的智能化需求和体验。第二,驾驶安全的场景需求,利用自动驾驶的技术以及人脸识别来去判断当前车辆的信息,还有用户的状态、交通环境的状态,做一些保护性、安全性的措施。第三,打造情感化的智能化场景,比如有很多用户下了班之后,可能不会立马回家,会在车里待个几分钟来做个自我调整或放松,在这种时候可以做一些情感化的模式和智能功能的陪伴和协助。

蔚来人工智能产品设计部副总监陈颖瑞对闫林娜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表示蔚来将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让用户做体验的升级,包括把这块能力慢慢延伸到移动端,甚至是一些物理空间,在车里面帮助用户做一些解放。

而从目前来看,智能化仍然不是用户在购买汽车时主要的考虑因素,关于智能化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决定因素这个问题上,知名汽车博主常岩认为,目前传统品牌本身在智能化产品的打造上还处于比较分散的阶段,市场教育不够好。但在未来一到两年里随着大家的产品层面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消费者会逐渐把重心放在这上面。

对于常岩的看法,车云研究院专家王建军表达认为,如果在汽车其他的一些技术上面能够更进一步,或者有杀手级的应用,让用户不得不用这个软件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才是智能化真正让大家去把它作为第一选择的要素。

对此,蔚来软件产品与设计部产品经理田昊则表达类似观点,智能化成为消费者购车主要选择因素,还需要两个契机。

第一个契机就是能够真正的达到智能驾驶或者是说大规模的应用辅助驾驶的时,消费者会更关注智能驾驶。第二个契机是当体验更好的智能化应用出现时才能刺激用户需求。

关于车企如何实现真正的汽车智能化,知乎kol凯凯穆正凯认为,车企真正实现汽车智能化则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生态,所有的主机厂最终在智能化领域会形成自己的生态,用户会逐渐的习惯这套智能化系统的各种操作,例如蔚来的NOMI,苹果对用户的影响。凯凯表示,智能化得是打造一个用户的黏性以及品牌未来成长空间潜力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和手段。

“从车企的角度来讲,则应该弱化汽车作为一个纯交通工具属性的角色,将来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做到开着某某款的智能化的车去了商圈购物,去了超市就直接拿东西,拿了就往车上搬,不用付钱,出停车场闸口的时候直接就扣掉了,这个智能化的方向永远不是增加用户的操作,而是减少用户的操作。让人体会不到科技的存在,通过一句话就能实现以前十几步的操作,一句话就能搞定,这个是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吧。”凯凯表示。

车云小结:

这场干货颇多的车云会饱含着对未来智能汽车的畅想和对当下智能化的思考。相比七年前,更深入,更全面。也为未来汽车智能化的打造提供了具有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智能化的巨浪越来越迅猛,真正的智能汽车时代越来越让人期待。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