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格光电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氢气传感器通过车规测试

描述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格公司”)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用氢气传感器通过国内某知名汽车企业的严格车规测试,为下一步全面实用化进入整车奠定基础。


氢能源是终极的清洁能源,是中国新能源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国家开始部署氢能发展与利用,国内主要车企均已开展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研发。但氢气是一种非常活泼的易燃易爆气体,氢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氢气的检测,从制氢站、储氢站、运输车、加氢站都需要氢气的检测。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例,一般需要配置3~5个氢气检测模块。因此,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氢气传感器必将迎来大规模发展和普及。但是,目前车规级的氢气检测模块尚无国产化。


纳格公司从2017年底受国内某汽车企业委托,开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氢气传感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公司研发团队创造性地结合了纳米材料批量印刷技术与MEMS工艺,研制出新型国产氢气传感器。最近,批量制备的氢气传感器通过了严苛的车规标准测试。在性能测试方面包括精度、线性度、响应恢复时间、高温响应、低温响应、湿度、醉氢、中毒、选择性测试、15000次冲击测试等;在环境测试方面包括湿热、结露、温度梯度、温度交变、高温48小时、低温48小时、防水防尘、跌落、加速度冲击、震动、化学试剂耐抗性等。未来公司将完善制备工艺,开始为国内车企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批量供货,全面取代进口车载氢气传感器。


目前MEMS气体传感器基本上都是采用标准的半导体工艺制备而成,MEMS气体传感器工作时,核心区域的温度在200℃~500℃之间,长时间高温工作对传感器核心材料的热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在工作的情况下遇到高浓度可燃气体时,传感器表面温度可瞬间达到600℃以上,所以对于MEMS气体传感器而言,耐高温冲击性也是一大考验。纳格公司研发团队创造性地结合了纳米材料批量印刷技术与MEMS工艺,传感器核心部分采用非真空制备工艺,所制备的氢气传感器能够抵抗高浓度氢气带来的高温冲击,并且使得传感器制备成本大大降低。目前公司的氢气传感器采用车规标准制备,并通过车规测试,可以批量出货。


此外,纳格公司采用此技术和工艺又研制出MEMS可燃气体传感器,同样具有很好的热稳健性。

图1:6英寸传感器阵列

图2:氢气传感器

氢气传感器

图3:三个氢气模组测试不同氢气浓度的响应值,氢气浓度分别为:0%、0.1%、0.2%、0.5%、1%、1.5%、2%、2.5%、3%、3.5%、4%、3.5%、3%、2.5%、2%、1.5%、1%、0.5%、0.2%、0.1%、0%

氢气传感器

图4:氢气传感器温度特性曲线


表1:纳格公司的氢气传感器与其它传感器对比数据

氢气传感器

苏州纳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苏州纳格光电成立于2011年1月,由崔铮博士创建,崔铮博士于1988年东南大学博士毕业,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微电子中心、英国卢瑟福国家实验室微结构中心工作20年,在国外工作期间,崔铮博士亲身参与25项微纳米加工技术有关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是微纳米加工领域国际知名的专家之一,并撰写出版了4本微纳米加工技术方面的中英文专著,其中《微纳米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第四版将由202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崔铮博士于2009年全职回国,加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印刷电子中心,纳格公司作为印刷电子技术中心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移基地,致力于将先进微纳米加工技术与印刷电子技术相融合,开发新型电子与传感器件。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开发出新型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并成功转移给南昌欧菲光进行量产,随后公司又开发出基于纳米材料印刷技术的新型气体传感器,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氢气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氧气分析仪等,后期会陆续推出便携式氢气探测仪、氢气分析仪等产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