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发出预警信号的监测设备是ZR-MDSR-LSAR微变感知雷达系统

描述

8月21日3时20分左右,四川雅安市汉源县富泉镇中海村6组境内突发地灾滑坡。滑坡发生后,为了保障现场抢险施工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省地矿局华地公司对灾害点实施了监测。一台“黑科技”设备前方“放哨”,成功预警了一次二次垮塌灾害,人员及时撤离无伤亡。

8月22日中午13时左右,正在四川汉源县富泉镇中海村6组滑坡现场开展抢险救援作业的施工人员发现坡体出现裂缝,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13时19分,坡体对面的监测系统自动发送短信报警,相关人员收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现场作业人员按照预先规划的路线撤离。约10分钟后,滑坡现场发生二次垮塌,已清理的公路区域被再次掩埋。所幸预警及时,现场无人员被埋、车辆也无受损。

成功发出预警信号的监测设备是ZR-MDSR-LSAR微变感知雷达系统,这是在21日晚滑坡发生的当晚安装的,目的是为了监测滑坡体的变形,一旦滑坡再次滑动,可及时为抢险救援人员预警,保障安全。

传感器

据介绍,地基SAR(合成孔径雷达)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边坡变形监测技术之一。这次使用的ZR-MDSR-LSAR微变感知雷达系统是一套全国产的地基SAR监测系统。系统由雷达主机、直线轨道、辅助模块等组成,最大监测距离可以达到4.5公里,小于0.1毫米的变形都逃不过它的眼睛。也就是说,头发丝大小的变形,都能检测到。

技术人员将设备安装于滑坡体对面,可实现水平方向120°范围,重直方向45°范围全覆盖监测,而且24小时连续对滑坡进行全方面不间断地扫描,为应急抢险作业提供安全技术支撑。

在现场的四川地矿局华地公司技术员李东介绍,这套“边坡雷达”主要功能是实时监测山体或建筑变形和位移,无需布设传感器,甚至无需布线,一台主机就可实现几公里范围内的三维目标物体形变扫描,精度达到了“亚毫米级别”。

监测数据表明,8月21日发生的滑坡范围内,变形主要位于上部滑源区,推测主要为后缘滑壁附近的牵引变形,其变形速率平稳,中下部堆积体无显著变形,滑坡区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有了这套监测系统,抢险人员可以放心作业。”华地公司水勘院总工郝红兵郝红兵说。据悉,22日中午,系统捕捉到前缘开挖边坡的一次局部变形,并随即发出预警,现场作业人员和设备立即撤离,随后清理出的公路边坡发生垮塌,由于撤离及时,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8月25日,监测图像显示,在滑坡区左侧隧道上方发现一个新的变形区域,并出现持续加剧的趋势,监测组立即将情况上报到相关部门,为当地后期防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监测工作将结合三维激光扫描和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等测量技术建立三维雷达监测图,进一步提高监测成果直观程度,更好地支撑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