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程师薪资不足8000元,半导体芯片如何留住人才?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 文/黄山明)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也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值得注意的是,政策中要求我国芯片自给率从当前的30%,在2025年达到70%。
 
芯片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芯片的制造属于综合性学科,囊括物理、化学、电子工程、集成电路、材料等多个方向。因此,一位半导体芯片人才的培养非常不易,周期较长。据相关文件显示,2020年,集成电路行业人才需求规模约72万人左右,但现有人才仅为40万左右,缺口达30万人。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为19.9万人,仅有3.8万人(约19%)毕业生进入集成电路专业。一方面是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却是相关专业毕业生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这其中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毕业即失业 集成电路需产教融合
 
当前我国半导体人才大多涌入沿海地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半导体企业坐落于此,但很容易发现,大多数设置与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高效坐落于中西部地区。电子科技大学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副院长于奇表示:“跟集成电路相关的专业设置的高校数量中西部占据50个,约占全国总数一半左右,但中西部企业较少,不如长三角的一半,这造成了科教资源和企业的严重不匹配。”
 
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甚少进入集成电路行业,主要有三个原因。于奇认为:“第一个是专业结构的不合理,高校集成电路的专业设置没有考虑到产业的需求。许多高校的老师自身都没有见过芯片,怎么教学生设计,企业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人,毕业就失业;第二个是层次的不合理,高校培养更多的是具有研发能力的人才,一些学校偏技术,另一些则偏操作性,现在这个层次越来越模糊,都想向高端发展,但培养出的人才并没有那么好用;第三是工程实用性差,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企业的研发生产需求,通常需要工作2-3年才能真正胜任岗位的任务,学校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根本不匹配。”
 

芯片


 
 
从电子发烧友的调研情况也可以看到,从高校毕业到进入企业入职后,遇到的困难排名前列的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32.4%)、缺乏部分必备课程知识(27.7%)、缺乏对行业的了解(36.4%)。
 
此外,于奇表示,当前集成电路主业人才总量不足,同时在严重缺乏在大项目中高级的系统架构师和设计总工程师,虽然国家已经大量引进,但还远远不够。这也与电子发烧友调查的情况不谋而合,此外芯片产业还有产业链不完整、国外企垄断市场等问题。
 

芯片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于奇表示,国家早已对此问题及现象高度重视,在2014年启动创办国家级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计划,加快高质量,高素质的集成电路工程人才的培养,目前全国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已有28家。
 


 
以电子科大为例,在集成电路专业上,让微电子和系统学科相融合,集成电路和继承工程相复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围绕产业需求进行发展。将企业拉进来,一同培养IC工程领军人才,IC高级人才和核心工程师。
 
具体而言,在学校方面,集成电路专业的学生完成在校期间一次流片,从设计电路、完成版图、测试芯片到最后的提交报告,切实让学生参与到芯片制作的过程当中。于奇表示,目前高校中还没有做到本科生百分百流片的,这也是他们未来的努力方向。
 
企业方面,招揽在校学生组织电芯论坛、工程师认知实习等,让学生能够实地了解芯片制作流程,也明确企业需要人才具备哪些能力和知识,反馈给学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正向循环。
 
华为鲲鹏计算领域总裁张熙伟表示,高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5月18日华为已经和教育部达成了基于鲲鹏和昇腾的战略合作,华为希望和教育部在全国所有的高校优先开设鲲鹏和昇腾的课程,基于今年整个的课程会在9月底确实落地,在未来高校的新的学生的培养中将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
 
产教结合,能够有效避免高效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状态,紧密结合当下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让毕业生顺利上手企业相关工作。对于企业而言,能够更方便的招揽专业人才,同时可以及时将自己的需求与高校教学相结合,让毕业生更契合自己的企业。显然,这是一项双赢的举措。
 
芯片人才月薪不足8000元 产业自循环才是最终解决方案
 
解决完高校培养人才的问题,那么集成电路人才缺口也能得到有效解决吗?答案是不一定。
 
一个企业想要留住人才,需要为他们提供两个条件,一个是前景,另一个是“钱”景,我们先来看看前景问题。
 
我国对于集成电路进口额屡创新高,近几年更是维持在3000亿美元以上,这也意味着国内集成电路的庞大市场需求,从市场层面来看,集成电路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国际复杂形势,国家对于集成电路技术的重视与日俱增,《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出台也正是基于此,加速芯片国有化,不在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
 
在资本投入上,虽然今年收到疫情影响,各大行业都在经历寒冬,资本投入更为谨慎,但在半导体领域却呈现截然相反的态势。据公开资料统计,今年前7个月,半导体领域股权投资金额超过600亿人民币,达到去年全年总额的2倍;预计年底将超过1000亿,将达到去年全年总额的3倍。
 

芯片


 
市场前景广阔,国家大力扶持,资本疯狂涌入,高校产教融合,一切局面都向着美好的方向推进。集成电路行业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这也是为何有95%的从业者考虑未来继续从事芯片产业的工作。
 
虽然有这些利好消息,于奇也表示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本行业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这仍然无法解释为何还是有许多毕业生没有从事集成电路相关的工作。
 

芯片


2017年某国内代工厂工艺工程师薪资
 
这就需要从集成电路产业的“钱”景谈起,我们从初中的政治课本上就能了解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好的薪资才能帮助人才更好的创造价值。但集成电路产业的薪资多年仍不见涨,某些大厂的工艺工程师更是常年不到8000元,而这已经比同类岗位要高了。
 

芯片


 
据电子发烧友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集成电路行业月薪资中位数在1-1.5万元区间,要知道此次调研人员当中,有60%左右的被调研者从业时间超过7年。从这一数据来看,相比当前的金融、IT等产业,仍有一定差距。有业内人士透露,复旦微电子工作三年的硕士毕业生目前仍然只有7000元的月薪,而博士毕业进入代工厂月薪仅有1.2-1.5万元。
 
当然,这也要分情况,如华为等大厂,对于集成电路人才求贤若渴,前段时间更是以年薪百万来招揽人才。但对于更多的中小型集成电路企业而言,大多并不能给出具有竞争力的工资。
 
此外,学习芯片的高校人才,转CS(计算机科学)进入IT行业非常容易,毕竟芯片专业许多底层基础课程与计算机有许多重合。以当前的市场来看,许多集成电路专业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够拿到IT本科生的薪资。不过,随着国家大力投入,以及资本的介入下,芯片人才的薪资与IT行业也在快速拉近。
 

芯片


 
调研中发现,许多芯片人才在选择公司时,发展前景、个人成长以及薪酬是排名前三的重要因素。芯片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这个行业属于赢家通吃,谁的芯片有优势,谁就能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芯片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短期内无法看到回报,一般情况而言,一块芯片从设计到投产需要18个月,而软件仅需要3个月。
 
短期投入就能获得回报,高效产出也是IT行业比集成电路行业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而芯片行业即便经过如此久的周期,仍然要面临投片即落后的局面,过低的工艺制程基本无法获得市场。打个简单的比方,如今的手机芯片制程已经来到了5nm,还有多少人会使用14nm制程的芯片,即便使用了,性能上的差距是肉眼可见的。
 
而能够代工生产5nm芯片的企业仅有几家,如台积电、三星等,全球的芯片设计厂商都将订单塞给这些代工厂,而代工厂能够用这些资金换取更好的设备,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迭代,有足够的市场去帮助他们检测下一步技术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拉大与其它芯片代工厂的差距。
 
而后面的厂商别说肉了,连汤都没有。没有市场,无法完成技术迭代,也就意味着没有订单。没有订单就没有资金,没有资金谈何高薪资招揽人才。
 
回报时间长,市场弱势,薪资待遇低,都是人才进入芯片行业的阻碍。尤其是集成电路行业产出慢,三五年甚至十年都无法见到产品上市,投资的风险和成本指数上升。国家也无法维持长期大规模的投入,降低研发人员的薪资,削弱研发效率实属无奈。引申到其他一些没有产出的基础科学研究上,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芯片


 
从调研情况上也可以发现,许多半导体人才希望从事研发类岗位(54.73%),这是因为国内的芯片设计其实并不弱,华为海思便是国内芯片设计类的代表。而在最需要加强的晶圆制造类,仅有0.68%的人选择,不仅是因为晶圆制造对从业者在健康问题上有影响,也是因为国内的晶圆制造产业的确非常薄弱,让许多人才看不到这个行业未来的希望。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唯有让芯片产业自己盈利,光靠外部补给无法长久。可以将一个长期的芯片制造计划,分割成短期一到两年左右的小循环,达到更密集的产出,让市场看到产品,保障一定的资金利润。甚至可以做一些周边产品,如军工企业生产民用产品,回笼资金供养核心项目。
 
小结
 
芯片产业为何有如此大的人才缺口,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人才教育方向的问题,很难有效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如今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已经得到一定的改善。另一方面,芯片产业无法给到人才匹配的薪资,导致许多人才转向IT行业。此外,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芯片企业无法得到足够的市场并获得利润进行技术迭代。
 
好在这些问题国家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包括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扶持,但更重要的是,国内芯片产业必须盈利,只有盈利才能看到希望。高端芯片无法切入,可以先从低端入手,降低芯片产出周期,让产品更多交给市场检验,相信这也是国家希望到2025年芯片自给率达到70%的初衷之一。到了这时,人才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号elecfans999。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