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推动全球范围内PC机的广泛流行?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这个夏天,半导体行业的跌宕故事不断上演。

7月23日,英特尔宣布将已经落后对手一年的7nm制程处理器再向后推迟至少六个月,并在数日后被爆出,将使用台积电的7nm优化版本6nm制程为英特尔生产部分芯片,并预订了台积电明年18万片6nm产能。

8月5日,高通原本交给三星代工的5nm制程旗舰芯片骁龙875,因开发进度问题重新投放给台积电生产。

8月7日,华为宣布在台积电断供之后,麒麟9000会是海思最后一款高端手机芯片……

如果说英特尔是半导体行业这一制造业王者头顶的王冠,这个夏天,台积电亲手抢下来这顶王冠,并将三星踢出领跑赛道,将华为逼下半导体舞台。

要理解华为、英特尔和台积电的爱恨情仇,半导体行业合久必分的历史不可不知。

1957年,著名的八叛徒(八人同时从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企业逃离)创立了硅谷历史上最重要的企业之一——仙童半导体公司。他们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集成电路,开启了人类的电子时代。

更重要的是,仙童自由、反叛、创新的精神,随着其拆分和后续衍生的几十家企业遍布硅谷,成为了硅谷未来几十年共同的价值认同。其衍生的企业中也不乏后来的半导体行业巨头,比如英特尔。

1971年,英特尔设计并制造了历史上第一块CPU芯片Intel-4004,并随后和微软形成Wintel联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PC机的广泛流行,自己也成为了半导体行业的巨头。

与此同时,成为行业标准的还有英特尔所代表的IDM生产模式。

IDM即垂直整合制造(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也就是公司业务囊括芯片的设计、生产、封装、测试等全流程。这一模式帮助半导体厂商将全部环节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从而控制了技术发展、产品周期、品牌传播等核心要素。

IDM模式是八十年代世界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金科玉律,后晋主流玩家无不以此获得成功。

1976年,日本成立“VLSI技术研究所”,利用十余年时间建立起晶圆制造、光刻机制造、光罩生产、后端材料等完整产业链,并构建了成熟的半导体生态,培养出信越、TOPPAN、京瓷、东京电子、尼康等一系列世界领先的上下游企业,一度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半导体行业霸主。

1983年,韩国三大财团三星、金星社和现代,联合韩国政府合力投入数十亿美元,助力韩国企业进入芯片大规模集成生产时代,孕育了三星、海力士等半导体巨鳄,在90年代进入世界半导体产业第一梯队。

然而,模仿英特尔模式的日韩半导体企业发家史中却透露着类似的不易:耗时、费钱。需要集全国科研之力的芯片设计、动辄几百亿投资的产品生产线、还有在摩尔定律催促下不断升级的制造工艺,无不对以“合”为纲的IDM企业有着极高的要求。

八十年代中叶,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出现为半导体行业吹响了“分”的号角。

ASIC大量使用标准化门阵列与标准元件,使得工程师不必了解晶体管线路设计的细节部分,而可以利用逻辑门对芯片进行抽象化设计,从而催生了仅关注芯片电路设计的无晶圆生产厂商(Fabless)的出现。

与此同时,英国一家叫ARM的小企业于1985年开发出了他们首款芯片,并在5年后决定不再生产芯片,而是将自己的芯片架构作为知识产权授权给其他公司使用(Design House),以赚取IP授权。

1987年,从另一家IDM巨头德州仪器离开的张忠谋成立了台积电,同样不生产芯片,相反专注于制造工艺,只为其他芯片设计厂商生产半导体产品(Foundry)。

这三种类型企业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半导体行业的准入门槛,推动了行业的活跃度,激发了创新潜能,使半导体成为了人类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真正基石。

这个夏天,仅为产业链一环的台积电甚至取代了旧王英特尔,成为了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新风向标,而其中奥秘,则会在下一篇文章中细细道来。
       责任编辑:p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