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昨晚,华为传来大消息:9 月 3 日,华为将参加2020德国IFA大会,并在会上推出5nm 麒麟 9000 5G芯片!
这将是华为 Mate 40 手机使用的芯片,因为特朗普的打压, 麒麟 9000也将是麒麟高端芯片的“绝版”。
真的扼腕叹息啊,要知道,麒麟9000芯片,这可是华为海思的巅峰之作,将会拥有更强大的5G能力,更强大的AI处理能力,更强大的CPU和GPU。
然而,由于美国的蛮横打压,台积电等不能再为华为代工,今年最后一代旗舰级芯片,就是麒麟9000了。
由于9月15日之后就不能再出货了,目前台积电正在开足马力,生产华为的麒麟9000芯片。然而,就算台积电再怎么拼命生产,这么短短一个月时间,又能生产多少,供华为使用?
不管是800万片,还是1500万片,都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整个mate40系列的生命周期都满足不了。
更何况,还有荣耀V40系列、40系列,还有华为P50系列,华为MPP2,华为nova在嗷嗷待哺。
华为真是太难了!
二
自家设计的不给造,别人生产的不给买!
这就是美国公布的,针对华为的新一轮制裁措施!
华为海思推出第一款麒麟(Kirin)芯片是在2009年,虽然当时反响一般,但奏响了麒麟腾飞的乐章,随后每一年都有不小的进步:麒麟925带领Mate7打入高端阵营;麒麟955助力华为P9销量过千万……
不得不说,麒麟芯片是华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自己研发的芯片,成为华为手机甩开国内友商的最大武器。无法使用华为自研芯片,对华为来说,将造成极大的影响。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华为目前自研芯片,在消费者领域所占的比重。
首先在智能穿戴领域,华为的麒麟A1芯片广泛的应用在华为的手表、耳机等产品当中。
在电视产品当中,华为智慧屏产品也搭载了华为自研的鸿鹄芯片,这款芯片在业内属于旗舰梯队。
在路由器等产品当中,华为拥有凌霄处理器。
当然,还有最最重要的手机、平板等产品,其中大量产品都搭载了消费者熟知的麒麟处理器。
华为目前在售机型当中,主要搭载麒麟990 5G、麒麟985、麒麟820、麒麟810、麒麟710等芯片。
这些芯片也构建了华为独有的产品生态。凭借独有芯片的差异化为卖点,华为的高、中、低端产品思路清晰,细分市场更为明确。
同时在自研芯片的优势之下,华为在软硬件协同当中也可以掌握更加充足的话语权。
因为美方制裁,现在,台积电无法再承接华为高端芯片代工订单,这使得华为芯片严重缺货,麒麟高端芯片也将很快将成了“绝版”。
可以说,2020年8月7日,当华为余承东公开表示海思麒麟高端芯片已经“绝版”,华为海思,这个中国最强的芯片设计公司,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被锁死了未来。
失去了芯片,现在,某种程度上,华为的处境比当年的上甘岭战场,更加凶险!
三
华为怎么办?
目前看,华为现在的策略,是远近结合,近守远攻。
近守:华为的战术,是两手并用,争取赢得更多时间,为自研自产芯片,赢得时间。
一手,是紧急囤货,在美国禁令实施前,像松鼠一样,把冬天的干粮,先备足,同时寻找芯片替代。
比如,和高通和解,推动高通去做美国政府的工作,延长取得高通芯片的时间。
现在回头看,华为此前明明可以自行设计处理器,却还偏偏还要用高通的芯片,给对手留了条活路,也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这就是智慧所在。
另一手,是业务多元化,用其他业务支撑核心业务,为自己的生存发展争取时间。
例如,最近,华为智能汽车BU开始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提供车载通信模块,车载操作系统,电动汽车电控等产品。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为华为带来很好的业绩支撑,按照华为的规划,汽车业务是其未来最大的增长点之一,2030年要带来500亿美元的收入。
但这两手,目的都是以空间换时间,要彻底解决华为的问题,还是得依靠自研自造芯片。
这得说到华为远攻的战略范畴。
远攻:实施“南泥湾”项目,通过自研+联合国产厂家开发,规避应用美国技术,以加速实现供应链的“去美国化”。
此前,余承东已经宣布,将在半导体方面,实现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
我们要突破包括EDA的设计,材料、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制造、封装封测等。
不管是弯道超车还是半道超车,我们希望在一个新的时代实现领先。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够大的决心和不够大的投入。
根据余承东透露,华为正在研究包括12寸晶圆、光掩膜、EUV光源、沉浸式系统、透镜等在内的生产设备和材料领域,以及射频、功率、模拟、存储、传感器等期间设计与制造工艺整合。
前几天,还有一个消息:任正非一行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几所大学,招揽人才,为华为人工智能、计算战略、芯片自主等铺路。
为什么任正非四处招揽人才?
因为,搞芯片,不仅要砸钱,更要砸钱,砸教育!
无数的信号,都指向了一种可能:在半导体方面,华为将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全方位扎根,突破物理学材料学的基础研究和精密制造,掌握芯片生产全产业链的技术,搭建完全去美化的产线。
华为现在,正与时间赛跑!
是的,67年后的今天,面对美方的极限施压,那些连夜不眠的华为员工们,就像当年奋战在上甘岭上的战士那样,正孤军承受着美军全部的火力倾泻,为国家和民族守护着那道不可破的防线。
四
华为自造芯片,有一个坏消息,也有一个好消息!
1、坏消息是:现在,芯片制造设备、设计工具,都被美方牢牢拿捏在手,芯片制造去美化,实在太难了。
在芯片设备方面,芯片构造极为精密,对设备的复杂度也有着超高要求。拿目前最先进的EUV光刻机来说,单台设备包括逾10万个零件、4万个螺栓、3000条线路。
据2019年半导体设备供应商排名,位居前五的供应商占全球58%的行业营收,其中3家是美国企业,另外2家(日本东京电子、荷兰阿斯麦)则被美国扶持多年。
在设计软件方面,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是设计电子芯片的必需软件,只有借助EDA,才可完成芯片设计。
但现实是,EDA被3家美国公司高度垄断,这些公司共计垄断95%以上的中国芯片设计市场,而中国最大的EDA厂商只占区区1%的市场份额。
简单讲就是,“造芯”是个技术活儿,而目前多数核心技术,确实不在我们手上。
2、好消息是:现在,摩尔定律正在实效,在芯片行业处于先进地位的美国即将进入瓶颈,更多只能在前面原地踏步,这让后面追赶的华为等中国企业,能够赶上来。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用于总结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
这一定律内容大概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产品价格却能保持稳定。
今天可以在一台小小的手机内,就基本实现十年前台式电脑才能实现的功能,而价格反而更低,这就是摩尔定律带来的福利。
但摩尔定律进阶到今天,半导体晶体管尺寸逐渐触及到物理极限,难以继续缩小,这也就意味着芯片上所能容纳的晶体管数量难以继续增加。
随着摩尔定律到达极限,芯片产业逐渐进入后摩尔时代,更新换代速度开始下降,这将是身为追赶者的中国芯片产业的绝佳时机。
3、也许正是综合这些因素,余承东掷地有声地说:
不管是弯道超车还是半道超车,我们希望在一个新的时代实现领先。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够大的决心和不够大的投入。
的确,曾经,小小的韩国在起步晚了20年的情况下,在芯片领域却能拼尽所有,打破美日封锁,后发先至,最终做到世界第一,天下三强有其二!
韩国可以,三星可以,我们中国、我们华为,为什么不可以?!
五
看到华为自研芯片加工技术,很多喷子开始在后台百般嘲笑了:
“芯片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只有美国才能搞得出来,华为这么一个企业,做梦吧!”
“牛皮爆了说得那么好听,还顺带为绑架加了条绳索,早就看透来华为水货。。。”
看了这些诛心之论,有时候真是倍感愤怒:其实,面对美国的打压,那些对中国研制芯片百般嘲笑的人,同60年前嘲讽“两弹一星”计划、20年前讥讽高铁计划的人是同一副嘴脸。
朋友们,我们力挺华为、力挺中国芯片,并不是爱国绑架,更不是坐井观天,只是希望你看到华为产品、看到任正非时,知道这背后的艰辛!
一个没有伟大企业出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而出现了伟大企业,而不知去爱护的国家,也是可怜的!
千万不要以为,华为倒了,市场就会是你的,挡在前面的华为若是倒了,下一个很可能就会轮到你,因为那些美国政客想做的,是锁死我们高科技和先进制造的未来!
我还是相信任正非那句话:不破楼兰誓不还,相信那种“在一个没有门的地方,用血肉之躯,冲出了一扇缺口”的华为精神!
一个企业,只有死过三次才能成功,那些杀不死你的,终究会让你更加强大,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华为加油!
-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