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研制成功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9月1日,浙江大学联合之江实验室共同研制出中国首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类脑芯片的类脑计算机。据介绍,该台类脑计算机包含792颗浙江大学研制的达尔文2代类脑芯片,支持1.2亿脉冲神经元、近千亿神经突触,与小鼠大脑神经元数量规模相当,典型运行功耗只需350-500瓦,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表示,当前,类脑计算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Darwin Mouse无论从规模还是智能化程度上都与真正的人类大脑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其意义在于能够为这种技术路径提供一个重要的实践案例,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历程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新闻来源:腾讯科技)

相目前这个消息,只是表明距离类脑计算机更近一步了。对于类脑计算的研究,全球有多个机构在进行。目前来看,这个领域的进展还是缓慢。

资料研究表明,类脑计算技术总体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层次模仿脑、器件层次逼近脑、智能层次超越脑。

其中,结构层次模仿脑是指将大脑作为一个物质和生理对象进行解析,获得基本单元包括各类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等的功能及其连接关系形成网络结构;

器件层次逼近脑是指研制能够模拟神经元和神经突触功能的器件,从而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和功耗条件下构造出人脑规模的神经网络系统;

智能层次超越脑是指通过对类脑计算机进行信息刺激、训练和学习,使其产生与人脑类似的智能。

类脑计算系统是借鉴人脑信息处理方式,打破“冯·诺依曼”架构束缚,适于实时处理非结构化信息、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超低功耗新型计算系统。它将引领一次智能革命,必将在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人类的智力活动范畴。类脑计算将引领一次智能革命,必将在各个领域极大拓展人类的智力活动范畴。

在国内除了浙江大学在做这个领域的研究之外,清华大学也有所积累。

清华大学从2012年开始布局类脑计算研究,2015年4月挂牌成立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是由计算机、微电子、电子、自动化、精仪、材料、生物工程以及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7+1个院系组成的多学科融合研究机构,开展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的类脑计算科学研究。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全国唯一从基础理论、芯片和软件系统全方位研究类脑计算的研究团队,已初步建立了类脑计算系统的设计理论基本概念,完成了天机芯片version0.6版的建模、仿真、FPGA验证、IC设计、流片,初步建立了模拟软件version0.6版,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芯片

在全球类脑计算技术发展的热潮中,及时抢占类脑计算领域的制高点,能有效增强国家竞争力,对我国国防、公共安全和经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欧盟、美国等均斥巨资长期支持此研究,但各国研究均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公认技术方案,正是我国信息产业藉此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我国已全面启动自己的脑科学计划。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