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不知不觉,2020年已经进入9月,在一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2020年似乎走得特别快。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许多本就“负重前行”的行业雪上加霜,彩电市场就是其中之一,自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规模突破5000万的天花板之后,市场正式开始进入存量竞争。
与此同时,各大品牌只能想尽办法来用各种新方式“挑逗”消费市场,“高端化”忽然间成为了他们的一致方向,不少品牌企图通过尝试以高端芯片、微型创新等技术冲出行业低谷。
那“高端化”能让电视行业迈入新的篇章吗?还是说“高端化”只是解决行业进入“隧道视野”的一时之选?
一、“隧道视野”中,电视行业仅靠“高端化”蒙眼狂奔?
据AVC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我国彩电行业市场零售量为2089万台,同比下降9.1%。低迷的市场一直在延续,以至于“价格战”再现电视行业,其实去年相关问题曾一度得到缓解,似乎让彩电市场走出价格战有了曙光,但随着一场黑天鹅的到来化为乌有,今年行业价格战趋势反而更加明显。2020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重点尺寸和主要品牌的产品均价就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大幅下跌。
2020年H1重点尺寸均价同比变化
2020年H1主要品牌均价同比变化(外资品牌指三星、索尼、夏普)
但“价格战”真的能带动行业的复苏吗?答案大家都清楚,肯定不能。即便是上半年国内销量第一的小米,其2020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仅为280万台,较2019年上半年的419万台,足足下跌了33%,说到底这个成绩根本不值得炫耀。
行业突破势在必行,“高端化”成为一面旗帜。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小米推出售价高达49999元的“全球第一款量产透明OLED电视”、还是创维拿出19999元的S81 Pro,都能看出国内“平价”品牌上探高端市场的决心。
但是光有决心可能还真不够,看看早两年,从4K到8K,从4G到5G,每一次变革对于这些品牌都是机遇,但能真正抓住的没有几个,原因是许多品牌只看到大家都在转型,不得不被动跟随,从“概念”上也确实跟上了,但其实相关“配套”并没有跟上,说到底这是整个行业进入了“隧道视野”。
所谓“隧道视野”是指“当一个人身处隧道,他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形容不拓心路,难开视野,视野不宽,脚下的路也会愈走愈窄。”
相比国产品牌,一些“国外大牌”们的目光显然更加长远,从上面“主要品牌均价同比变化”一图就能看出,在国内市场中三星、索尼、夏普三家外资品牌的均价降幅最低,是因为他们明白,即便是迈入高端化,用“价格开道”的方式也绝不可取。
以连续14年登顶全球电视销量冠军的三星为例,其在今年一季度,全球电视市场的份额达到32.4%的历史新高,同比增加3.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这已经是三星的份额连续四个季度保持在30%以上。
三星能取得这些成绩,分析其上半年的动作,三星没有盲从行业价格战,将重心依旧放在技术领域,从液晶面板业务全面换道量子点、大力研发MiniLED、落实QD-OLED技术落地等等,这些举措让三星电视显得“别具一格”。
很显然,三星已经作为“第一梯队”率先走出了“隧道视野”,为什么三星电视能率先冲出“隧道视野”?除了谋定技术破局的大方向外,三星还有一些“小动作”。
二、“抠细节”让三星越跑越快
如果是美术生同学,对于“抠细节”这个词一定不陌生,一幅画只有抓住细节部分才能真正打动人。这在电视行业也越来越适用,在大量硬件产品同质化的时代,产品想要出圈,同样需要更加专注于极致的细节。
1、打破场景边界,电视开启全新生活
重构家庭场景,是三星越跑越快的第一个“细节”。
在家庭场景中,电视产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早已走出“客厅”,在“卧室”、“娱乐室”等其它场所也正在“发扬光大”,但是在这些场景下,传统电视产品缺少场景细分,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功能也还是那些功能。
三星看到这一现象后,率先做出了变革。如最新推出的Q950TS,去掉显示器周围的大部分边框,打造接近99%的屏幕机身比,是当前市场上屏幕占比最大的产品之一。通过“超感全视屏”为用户带去的是前所未有的“沉浸感”,让客厅不止于客厅,家庭也能拥有影院版的观影体验。
为了进一步融入“卧室”这一“舒适”场景,三星的多款电视都配备了“薄幕一线”的极简电缆解决方案,可以整齐地管理电缆,让电视融入卧室的同时,依旧保持卧室的整洁。
突破电视产品的传统使用场景,为消费者升级了全新生活,这是三星电视越跑越快的“第一步”。
2、“去电视化”提升电视的美学价值
“去电视化”是三星“抠细节”的第二点。
电视产品“去电视化”看起来非常“矛盾”,但三星电视却让其成为了现实。“美学”是近两年三星电视多次提及的一个词汇,当“美学”融入进电视产品,电视也就跳出了传统定义。
从2017年开始,三星电视就开始主动契合用户对于品质生活的需求,像2017年三星推出的The Frame画壁系列电视,完全颠覆了外界对于电视产品的认知;2019年推出的The Serif画境系列电视也是延续了这一风格。一台电视当用户使用时,它是电视,当用户关机后,它还可以是名画、是时钟、是家庭环境的一部分。
在QLED 8K电视Q950TS上,三星“电视美学”再次升华,超感全视屏和倾斜支架设计让电视的装饰、艺术感表现得更加强烈,也让外界充分认识到三星致力于将电视打造成艺术品的决心。
当“电视不止于电视”,对于用户而言这是全新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三星电视能在整体大环境不济的环境里完成“逆市而上”的重要原因。
3、极致功能的“实用化”
实用化的技术功能提升,是三星能长期屹立于行业顶端的最重要原因。
能够看见目前市场上电视产品创新的路径与以前的智能手机产品创新非常相似,都逃不开几个点,一是功能堆砌;二是“无脑”大屏化;三是“无用创新”增多。
也不管用户用不用,好不好用,会不会用,只要有上述三点之一,都会将创新旗帜高高举起。
为什么说三星的创新是“实用化”创新呢?
还是以三星QLED 8K电视Q950TS为例,Q950TS所搭载的几项技术都属于开行业之先河。如音画追踪OTS+技术,这项技术完全改变了电视产品的音效体验,让电视从固定音效输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音效”。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观看电视画面时,如出现一辆汽车从左往右开,声音的效果不再只是一成不变,而是会跟随画面车辆移动,观众可以十分清晰的感受到声音是从屏幕上哪个方位发出的,感受身临其境的效果。
又比如上面有说到的智能控声AVA技术,它能够监测环境噪音,自动加强声音清晰度。还能够根据环境噪音,例如料理机或吸尘器的声响,调整对话的音量。
此外,三星的“实用”技术还有自适应图像技术、Q交响乐、8K人工智能增强技术等等,而这些技术也是三星电视能长期立足于高端市场的本质原因。
从场景、到设计再到功能,三星电视在全方位打破“电视”的定义,三星越跑越快也就理所当然。
三、“隧道”外,电视行业还能看多远?
三星能率先走出电视行业的“隧道视野”是实力的体现,但即便走出了“隧道”行业也未必就是一片坦途,电视市场想要迎来市场所期待的“爆发”,还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1、8K是趋势,内容生态是“咽喉”
现阶段,电视品牌都在谈8K,8K固然是趋势,但不见得人人都能跟上这股趋势。
为什么这样说?8K没能唤起消费市场太大的动静,根本原因还是8K内容生态的缺失,这一环节不解决,8K终究只能是“幻想”。没有内容无论技术多么成熟也是白搭,用户一样不会买单。
而目前,8K技术已然跑在了前面,有的玩家在被动地等“等内容”;有的玩家却选择了主动出击“没有8K内容,我来创造内容”。
三星成为了后者,像Q950TS配备了三星量子点8K AI处理器,实现非8K片源在视觉上的提升,使原本低于8K分辨率的内容,提升到接近8K画质的水准。也就是说通过8K AI影响增强技术,同样片源的视频内容,三星电视的呈现效果将会更加真实。
三星的主动出击,为8K内容生态的缺失开拓了一条全新的解决方案,或许只有在类似技术普及后,8K电视能够迎来真正的爆发。
2、“智能化”也需别样精彩
除了8K之外,“智能化”是电视产品的另一个大方向,电视产品显然也需要符合智能化的趋势。华为、小米等互联网玩家虽然在电视领域新开辟出了“智能屏”这一细分赛道,但如果仔细对比,能发现即便名字是叫“智能屏”,而在实际使用方面无非也就是在传统电视产品上多了一些功能的拓展。
许多功能以及覆盖场景,使用传统电视同样能够满足,那真正的“电视智能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或许现阶段很难界定,但我们也能从品牌方的动作略窥一二。三星在“电视智能化”方面也走得比较靠前,像8K AI处理器、搭载了全球首款的WIFI 6技术、AI语音控制等等,三星电视的智能化大都作用在了电视产品的“底层”,而不是分场景、分领域地在实现。
说白了,就是一款智能技术的应用应该适配于“全场景”,不应该只是对某些使用场景进行提升。
如果说一开始电视产品进入人工智能的风口还是匆忙跟风,那么现阶段电视产品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硬件不可或缺的一环,在8K领域的进击也是如此,也代表电视行业在走出“隧道”之后,还有“高地”需要继续攀爬,无论如何有看的见的目标远比“蒙眼狂奔”要好。
总结
现阶段,我们正在经历由“数字时代”迈向“智能时代”的变革,消费市场也在迎来诸多改变,虽然目前电视产品的“直接替代品”还没有出现,但看得见的“潜在替代品”也在慢慢浮出,电视产品无论是想走出“低谷”,还是想要保持竞争力,“高端化”确实是必须路径,但这条路怎么走,三星或许能成为优秀的案例。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