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测量仪表实验(热电偶测温实验)

测试测量实验

8人已加入

描述

过程测量仪表实验(热电偶测温实验)
        (热电偶测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热电偶测温系统和测温原理。
2、 加深对热电效应的理解。
3、 理解冷端温度补偿的作用。
4、 学会热电偶测温的校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专用材料制成的导线(热电极)连接而成,它的一端焊接在一起,构成工作端(热端);另一端与仪表连接,以便构成闭合的电路,称为自由端(冷端)。测量温度时,把它插入待测介质中,当热电偶工作端与自由端存在温差时,热电偶就产生一定的热电势。热电势随温差的升高而增加。但是热电势的大小与热电极的长度、直径无关,只与热电极材料和热电极两端的温度差有关。
热电效应原理:将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导体A、B组成一个闭合回路。若两端(冷、热)点的温度不同,则回路中将产生一定大小的电流,电流的大小与两种导体的性质、结点温度有关,称其为热电效应。 当两种金属导体确定后,热电势仅为两结点温度差值的函数;
即:Eab(T1,T0)=F(T1)—F(T0)
用此式不仅能测量两结点之间的温差(ΔT=T1-TO);而且如果当一个结点温度为确定时,可测量另一结点的温度。
中间导体定律:将热电偶两结点中的一个结点T0断开,接入第三导体C,并保持导体C两端温度相同,则导体C的引人不影响回路中总电势的产生。这样就可以解决指示仪表作为第三导体C,不影响测量回路中总电势的问题。
冷端补偿原理:当热电极的材料一定,自由端温度TO不变时,热电偶的热电势Eab(T1,T0)才是工作端温度T的单值函数,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t=O C(T0=273.15k)为基础的标称值,实际测温时,自由端温度b≠0℃,因此将引入冷端补偿。
即 EAB(t ,to)=EAB(t ,t1)+ EAB(t1,to)

热电偶可以在各种条件下进行温度测量,根据它的用途和安装位置的不同,各种热电偶的外形也不同。但就其结构来说主要由热电极、绝缘管、接线盒、保护管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如下:
1、 热电极:构成热电偶的两种金属丝,是测温的主要部件。
2、 绝缘管:用来防止热电极之间短路。
3、 接线盒:为连接补偿导线和热电偶提供方便。
4、 保护管:保护热电极不受化学腐蚀和机械损伤。

 三、实验设备:
         电阻炉一台             电阻炉温度控制器一台      
         热电偶两只             UJ36电位差计一台
         开关、接线等辅件
 
四、测温系统图
         
仪表

五、实验内容:
1、 按图接线,并按测量方式调节好UJ36电位差计,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继续进行实验。

仪表

电阻炉温度控制器面板示意图
1、 温度指针 2、绿色指示灯 4、给定指针   
5、调零旋钮 6、给定旋钮  7、红色指示灯

2、 调节的电阻炉温度控制器温度设置旋钮,使给定温度为100℃,然后,通电给电炉加热。此时绿灯亮,表明加温在进行,测量指针逐渐增大。
3、 数分钟后,当红灯亮,表明加热结束,但由于热惯性的影响,温度指针可能超过给定温度;再等待一会儿,等热交换平衡后,读出标准热电偶和普通热电偶的对应读数,并作记录。在读数过程中,切换开关一定要快速,以保证测量的精确度。   
4、 按同样的方法,测量200℃,300℃,400℃,。。。。。800℃,900℃,1000℃的E`标和E`普。
5、 各点的测量值加上室温对应的毫伏值才是真实温度对应的毫伏值。注意:不同分度号的热电偶,在相同的室温对应的热电势值不等。
6、 计算误差,确定精度。
                               六、数据记录和精度计算                                     
 

热电偶测温校验表

标准热电偶型号

普通热电偶型号

室温

E普室

E标室

电炉给定温度℃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E`

E=E`+E普室

T

E`

E=E`+E标室

T

ΔT=∣T-T

×100%

普通热电偶的精度等级


七、问题与解答
1、 用铂铑-铂热电偶测温,在冷端温度为25℃时,测得热点偶输出的热电势为7.624mV,试求被测介质的实际温度?
2、 用镍铬-镍硅热电偶及动圈仪表测温,已知冷端温度为20℃,试求;
(1) 动圈仪表的机械零点调到20℃(相当于0.8mv),当工作端的温度分别为0℃,20℃,100℃时,动圈显示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2) 动圈仪表的机械零点调到0℃(相当于0mv),当工作端的温度分别为0℃,20℃,100℃时,动圈显示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