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搞研发的人,身上都带有一股“偏执”。而或许正是这个特性,让他们在某个领域取得非同寻常的成就。 何鹏在轻量化领域“偏执”了15年。而他的这份“偏执”,也为中国轻量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作用。 众所周知,轻量化一直是汽车技术发展的追求。自2013年宝马大胆将碳纤维应用到车身结构中,汽车“轻量化”这股浪潮便加速来袭。 但国内的汽车轻量化事业起步相对滞后。当宝马7系出现在市场上时,国内汽车界才开始真正关注到这个大趋势。但几经争论后,专家及车企对碳纤维造车提出了更多质疑,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已经在轻量化领域“偏执”了十来年的何鹏,正是在这种市场观望、车企踌躇不前的背景下回到国内,立志用自己在世界一流车企学到的轻量化经验,推动国内汽车轻量化事业的发展进程的。 01
海外求学12载,人归志不休
2014年4月,在慕尼黑飞往北京的航班上,何鹏陷入了沉思。 12年前的春天,主修机械工程专业的何鹏,正式来到德国开启求学之路。“我当时觉得要想在机械领域得到更好的提高,就应该去德国这样的工业强国求学。” 抱着精益求精的想法,何鹏在2008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在宝马汽车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尔后又到慕尼黑工业大学轻量化工程研究所继续攻读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师从德国著名轻量化技术专家Horst Baier教授。 2005年,在选择细分研究方向时,何鹏首次接触到“轻量化工程”这个词。汽车轻量化这一概念最先起源于赛车运动,其含义不言自明,重量轻了,可以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能够产生更高的加速度。 “我一直对新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轻量化涉及到新材料、结构力学、制造工艺等多个学科领域,在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等多个工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又跟我当时的专业有比较多的交叉点,我当时就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方向来研究。” 与此同时,何鹏的研究兴趣也从原来的金属材料转移到纤维复合材料,尤其是碳纤维等高性能复合材料。“这样的材料太迷人了。”何鹏笑着说,“它本身很柔软,但成型后的强度和力学性能却比金属材料还要好。” 在德国宝马汽车公司和德国爱达克汽车设计公司工作的经历,让何鹏对汽车轻量化和复合材料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工作后突然发现,复合材料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要去创新。” 读博期间,何鹏开始对高性能复合材料进行更高维度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从产品开发到整个链条。 在实践中,何鹏还参与了“空客碳纤维机舱门设计与制造”,并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主导完成了“欧洲宇航局(ESA)直径6米大型高精度碳纤维柔性卫星反射天线Labum的设计与制造”等航空航天轻量化项目。 2014年,随着宝马汽车碳纤维复材部件的大批量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汽车轻量化的概念开始在国内引起重视。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计划筹备一个类似于德国的以应用技术为方向的研究所。 在德国游学12年的何鹏正是在此时收到了中国科学院抛来的橄榄枝。 2014年4月,从慕尼黑起飞的飞机在北京落地。何鹏走出机舱时,仿佛看到了中国轻量化产业的蓬勃未来。 “国内将会掀起汽车复材轻量化的浪潮,将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他希望在这波浪潮中,借助在德国12年的所见所闻和所学,加上国家级研究平台的力量,为中国轻量化事业做出一番成就。 “将德国先进的理念带回国内,推动轻量化产业发展”,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在自己最年富力强的时候,何鹏回到国内,担任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所主管科研、人才引进、交流合作的副所长,兼任设计中心负责人,组建轻量化工程研发团队并担任负责人。 02
打出中西结合组合拳,引导行业快速发展
一直以来,何鹏都在追寻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是个执着、爱挑战的人,我想让‘轻量化’尽快切入到国内相关产业中去。” 在将研究所相关团队搭建起来并进入正常运营状态后,何鹏内心的产业化目标愈加坚定。“相比于在研究机构做基础研究,我更想到企业中去,实实在在地解决产业的问题。” 彼时,国内康得集团正在筹备搭建碳纤维轻量化平台,并希望能通过国际合作组建设计研发中心,来推动国内高性能纤维轻量化产业的发展。 这正是何鹏在等待的机遇。2015年下半年,何鹏正式加盟康得复材任副总裁、CTO,从0开始在德国组建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及欧洲汽车轻量化工程设计中心,并参与康得复材国内基地建设和业务拓展。 在轻量化浪潮中,各种轻量化技术层出不穷,目前的轻量化主要涉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铝合金、镁合金和高强度钢等4大类材料。而碳纤维复合材料因其高强度+低密度的特点,应用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对何鹏来说,与其说是他在主导搭碳纤维轻量化平台,不如说他是在一步步把自己的经验变成实物载体。 2015年,我国汽车碳纤维应用还处于萌芽阶段,汽车公司在碳纤维产品应用上也尚未有深刻认识。而同时期的德国汽车工业,在碳纤维复材轻量化方面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产业化体系。 以宝马汽车公司为例,宝马的研发团队对碳纤维复材有很深刻的认识和知识积累,往往都是将产品开发设计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主动定义材料性能需求、产品设计要求,并要求供应商按照宝马的要求和规则去开发和制造出对应产品,而在国内,客户因相关经验缺乏,导致这种模式很难走通。 在何鹏看来,国内要推动碳纤维复材在汽车行业的批量应用和发展,复材企业建立起强大的汽车复材产品应用设计开发能力和经验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和国内车厂客户有共同语言,可以在同一频道上进行沟通,理解他们的要求,介绍和告诉他们怎么在汽车上用好碳纤维,并配合客户进行复材产品共同设计开发、验证直到量产。 一方面,何鹏开始在康得的平台上整合全球一流资源,与德国雷丁汽车设计公司、慕尼黑工业大学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所等单位积极展开深度合作,将研发成果拿到国内进行产业化,建立起完整的碳纤维轻量化产业平台,为国内客户乃至国际客户提供碳纤维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何鹏团队以产品开发应用为牵引去推广碳纤维复材在汽车上的应用,同时邀请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参观德国轻量化复材汽车部件生产线,让客户对新材料的规模化应用有了更清晰深入的了解。 “德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人的高效率、低成本,这样的组合可以碰撞出惊喜的火花。”何鹏对中国轻量化产业的发展情景充满期待。 事实证明,这套中西结合的组合拳确实饶有成效。 彼时,康得复材发展迅猛,很快就与北汽集团、蔚来汽车等多家车企开展合作,并成为国内首次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国产车型结构件上大规模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企业,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具有划时代意义。 更重要的是,何鹏团队带来的“以产品开发应用为牵引”的理念,也给业内带来新的思路,打破了国内传统的复材企业重制造工艺、轻产品设计开发的现状,推动了高性能复材在国内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发展。 不过,在国内轻量化领域推动高性能复材的规模化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种种原因后,何鹏主导推进的中西结合的组合拳不得不换个方式。 03
越过山丘,开启人生新挑战
2019年,何鹏创立了卡涞科技公司,开启了新的人生挑战。 “创业这个事情的,我之前没有想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不会去做这件事。”何鹏创业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将未完成的事业继续做下去。 “过去几年,我们组建了一支成熟的团队,引进了一批核心技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如果就这样舍弃了,我觉得很可惜。我还是想继续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想为行业做些事情。” 执着的何鹏认定“从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 “爬”起来的何鹏,一口气在上海、慕尼黑、杭州和北京四地注册了卡涞科技公司。2019年9月,卡涞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次,卡涞科技可以按照何鹏的想法来建设和发展。 按照何鹏的规划,卡涞科技主要从事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通过运用源于德国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规模化设计和工艺制造技术、碳纤维回收再利用技术以及国内领先的汽车复合材料部件规模化量产经验,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高效、低成本、定制化的轻量化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高铁、航空等多个领域。 公司刚成立,何鹏就与德国知名的轻量化设计公司Forward Engineering GmbH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面对中国市场,向客户提供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零部件的设计、开发服务。 此外,双方也将在资本层面展开合作,在德国慕尼黑设立工程设计开发合资公司。 今年3月,何鹏又与奥地利知名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公司Secar Technolgie GmbH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拓展纤维拉挤相关工艺在汽车、轨道交通、石油装备等领域的工业化应用。 为推动和引领中国高性能复合材料应用进入 4.0 时代,何鹏在酝酿更大的计划。 今年3月,卡涞科技拟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杭州建设“高性能复合材料轻量化工业平台”,计划建设平台总部中心、先进复合材料与储能系统技术研究院(与德国顶尖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以及高性能复合材料4.0版智能化制造工厂。 “卡涞不是一个简单的代工厂,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是我们的基因,我们拥有很强的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材料应用开发能力以及产线自动化能力,不仅可以保证产品大批量生产的高品质、高效率和低成本,还可以对产品提供从设计开发、试制及测试验证到量产制造完整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努力成为复材行业的一支精干的特种部队,从汽车领域突破,然后再把汽车高性能复材的大批量规模化应用经验和技术向其它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何鹏表示,在十多年的朝夕相处中,“轻量化”这个词已经融入到他的血液中,每天的所思所想都围绕着这个词。“因此,无论这条路有多难走,我看到的更多是的办法,而不是困难。” 另一方面,《中国制造2025》关于汽车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明确强调了“轻量化仍然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国家在轻量化方面的决心与行动力。”对于未来,何鹏充满信心。 而“偏执”和创新的精神,就是何鹏对抗时间最大的底气。 【个人介绍】 何鹏,现任杭州卡涞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CEO。慕尼黑工业大学博士毕业,2008年至今,先后担任德国宝马(BMW)慕尼黑总部研发工程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轻量化技术研究所全职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副所长兼轻量化技术研发中心负责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康得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CTO、康得新欧洲复合材料研发中心总经理、康得新-雷丁汽车设计中心总经理。 一纸记载,满腔情怀,欢迎指正THE END
原文标题:献身轻量化事业15年,他用偏执和创新精神书写材料报国志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新材料在线】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