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种芯片实验室套件来测量人体血液中的这六种蛋白质

描述

年轻女子心脏病发作后,心脏功能虽然恢复得不错,但却在五年后出现心脏衰竭。新加坡临床科学家利用两种高科技装置,如同大海捞针般,从上百种心脏病发作后所分泌出的蛋白质中,找到六个可导致心脏衰竭的蛋白质,往后可作为生物标记,预测心脏病发作后的心脏衰竭。

这项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的心脏病学科高级顾问医生陈仁义副教授以及A. Mark Richards教授领导,以两年时间完成,并刊登在美国心脏学会期刊《循环》(Circulation)上。

全球的心脏衰竭病例正在上升,仅在新加坡就有4.5%的人患有心脏衰竭,而心脏病发作后若导致心脏衰竭的病患,有五分之一将在五年内死亡。

一名不愿具名的心脏病患者(41岁)2013年心脏病发作时,因为即时进行了急诊血管成形术,所剩心脏功能仍超过50%,并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康复过程也良好,岂料却在2017年发现心脏功能下降至40%,被诊断患上了心脏衰竭。

这名心脏病患受访时透露,难以想象自己会在32岁时心脏病发作,而且在五年内心脏衰竭。

陈仁义说:“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心脏病发作后的治疗不能单靠基本的心脏功能测量,而是需要更好的方法来预测哪些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更有可能出现心脏衰竭。”

他希望今后能利用研究发现的这六种蛋白质为生物标记,协助医生在病患心脏病发作后,趁早开具更有效的药物来预防心脏衰竭。

陈仁义指出,这项研究利用近几年出现的高科技研究器材,才成功找出人体在心脏病发作后所分泌的六种可导致心脏衰竭的蛋白质。这包括可一次过测量数千种血浆蛋白的血浆蛋白质(plasma proteomics)装置,以及能为心脏每一个细胞进行数万个RNA片段测序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技术。

研究结果显示,在六种蛋白质当中,有血浆N末端BNP原蛋白质以及肌钙蛋白T(troponin-T)两个蛋白质是医学界公认诊断心脏衰竭的生物标记。另外四种蛋白质与心脏衰竭的关联则是新发现,其中一个甚至不是由心脏细胞所分泌的,而是由血管内层分泌。

研究团队正与国大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以及国大医疗健康创新与科技研究院合作,开发一种芯片实验室套件(lab-on-chip kit)来测量人体血液中的这六种蛋白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