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人工智能在城市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今年9月5日,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以“洗牌结束 格局重构”为主题进行了一场“武林大会”。安防“新十年”新在哪里?智能城市的新基建应该怎么建?对此,旷视副总裁、城市业务事业部产品总经理那正平在峰会主题演讲中,分享了旷视的新思考、新路径、新成果。
新安防、新城市,需要新基建
旷视于2015年进入安防领域,是最早以深度学习算法赋能摄像头的人工智能企业之一,开启了AI与安防行业融合的大门。过去5年,旷视用云、边、端协同的全栈解决方案助力传统安防走向智能安防。
从传统的安防监控、电力巡检、测温防疫到智能安防、无人巡检、智能测温,AI给传统场景带来了10倍甚至上百倍的效率提升。新冠疫情之后,有更多的场景都开始加速拥抱AI,交通管理、实名办税、通行管理等这些熟悉的场景,都因为AI变得不一样。
旷视在实践中发现,随着城市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安防行业正在从单一的安全管理向更宏观的城市治理应用方向发展,安防企业也不仅局限于关注在公共安全方面,还包括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交通管理、安全监察等综合面。
而在这个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城市大脑将在城市综合治理各环节中发挥重大重用。那正平表示:“城市大脑和城市大脑操作系统未来一定是构建智能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新基建的重中之重。”
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思想与本质逻辑
什么是城市大脑?城市大脑的意义何在?
旷视认为,无论是智慧城市、城市大脑、数字孪生城市,还是今天被广泛提及的智能城市,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的本质逻辑都是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物理世界的城市映射到数字世界,形成数字孪生的城市,尔后充分挖掘、运用大数据,洞察形成城市内在规律,并通过物联网再次反作用至物理世界实现优化调解,解决城市中的安全、出行、环境、产业升级等诸多问题,真正实现善政、兴业、惠民——这才是城市大脑真正的价值。
智能城市=条+块+脑
在拆解城市大脑之前,我们需要好好研究城市的构成。那正平认为,从物理空间上来看,城市核心包括6大类,包括地上的楼宇、园区(有边界权限)、社区、公共区域(无边界权限)、道路,以及地面以下的地下管廊;而在管理服务对象上,城市包含人、法人、车辆、事件和秩序和设施,这些错综复杂的区域、路网无限叠加,构成了“城市”这样一个复杂而精密运转的系统。
在传统的城市管理中,我们将城市分为“条”和“块”两部分,“条”即指部门条线,比如公共安全、工商行政、环境治理、交通管理、执法司法等业务部门的管理;“块”则指园区、社区、建筑、车站、工厂等管理单元的管理。
传统城市管理中的条与块
旷视认为互联网的下一代一定是物联网,而AI就像互联网中的搜索引擎一样,是物联网中的重要工具。如果说条、块构成了城市的骨骼和框架,那么城市大脑和城市大脑操作系统就是智能城市的神经中枢,AI算法和数据则是城市物联网中流通的血液。因此,物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中需要实现条、块、脑的联动和协同。
那正平在演讲中指出:“我们在做城市大脑和城市治理的时候就要做对应的设计,把条和块互联互通起来。只连条也不叫脑,只连一个条更不叫脑,真正反映一个城市的运行规律,就应该把条很多方面都连进去,把块也能够连进来,要条和条能通,让块和块能通,让条和块也能够通,这样才能够伸展到每个城市的单元,而且把城市规律抽离出来。此外,条和块下面有很多基础设施有了城市大脑的话就可以打通,实现更集约化的管理利用。”
旷视城市大脑三部曲
那么作为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从产品思维考虑,城市大脑该如何实现?那正平向大家展示了旷视城市大脑的全景图,图中展现了旷视搭建城市大脑的三部曲:
首先,和互联网一样,物联网也需要底层的开发语言和开发环境,持续生产新的算法、提供充沛的计算资源,以保证物联网“大脑”的血液供给充足。所以城市物联网中的城市大脑需要配套建设城市级的算法训练平台、超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
同时,产品需要先结合城市中的条和块设计出具有场景特性的“超级应用”,形成具有旷视特色的软件和硬件产品矩阵,并分别在条/块场景中得到充分验证和闭环,实现城市局部的数字化、智能化。
最后,城市物联网中面向条应用和块应用的超级应用将分别沉淀成操作系统,衍生出面向城市管理的重量级AIoT操作系统和面向区块管理的轻量级AIoT操作系统,实现对城市全要素、全周期、全场景的数字孪生和能动管理。
从超级应用到操作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产品上不断的迭代演进、在业务持续积累。“检验产品好坏的唯一标准是用户的认可,所以打磨城市大脑中的条应用和块应用是城市大脑第一步。”那正平补充:“有了超级应用的积累,还要把两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互相结合,才能把城市超级应用能支撑好。”
旷视“条”、“块”、“脑”的创新实践
基于以上路径,那正平也分享了旷视近几年在条、块、脑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在条应用方面,旷视面向城管业务条线推出了“旷视万象城市管理视频智能分析识别系统”,用AI精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难题,助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举例来讲,传统管理方式是靠人力巡查,一个城市每个平方公里至少需要1.5个人,一个人每年至少5、6万工资,每条事件跟线索的成本都高达十几块钱。”那正平表示,“通过旷视万象在浙江、上海等地的实际应用我们发现,用AI技术和智能摄像头的自动识别代替人巡,可平均将案件上报率提升5-10倍,同时大幅减少人力运营成本。”
在块应用方面,那正平以中关村创客小镇为例,介绍了旷视为小镇提供了以通行和安全为核心的智慧园区解决方案。那正平认为,块应用应该以人为主数据,将区域内所有资源、空间、服务都精准地投放到人上,满足终端用户对通行、安全以及其他定制化方面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在城市大脑的实践中,旷视于2019年与北京市海淀区合作共建海淀城市大脑,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新型治理平台。过去一年中,旷视已助力海淀构建了AI计算中心,并开拓了智慧平安社区、智慧校园、科技公园等创新应用,实现条与条、块与块、条与块的连接和互动。
护航城市大脑健康发展
城市大脑要实现条、块之间的数据打通和联动,其间最重要的便是数据安全。作为行业的务实者和领跑者,旷视坚持发展负责任的AI。
2019年,旷视率先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准则》,通过正当性、人的监督、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公平和多样性、问责和及时修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6个方面,从产品开发到商业应用全链条服务上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
具体到城市大脑的产品开发和应用中,该如何保障个体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保护?那正平指出,旷视对城市中的数据进行了分级、脱敏处理。“通过分级我们发现,在条和块互联互通的应用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不涉及敏感信息的L3级以下的数据,L3级以上的数据需要有明确的权限管理和严格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对数据进行分级和处理,既可以使隐私得到相应的保护,又可以使数据得到充分应用。”
长期主义的远征
人工智能是一场长跑,没有一蹴而就的操作系统,也没有一家独大的安防市场。旷视认为人工智能和产业的融合仍处于初级阶段,且未来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原因在于发迹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对场景依赖非常高,且目前AI企业的算法生产力无法满足行业中日益增长的,多样、碎片且长尾的需求。
“我们不能指望马上有一个风口,或者马上有一个超级APP或者超级应用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我们要踏踏实实去做。”那正平指出。
为了解决AI产业供给侧算法短缺的问题,旷视于3月份开源了自研的深度学习框架天元MegEngine,同时开放了人工智能生产力平台Brain++,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底座和基础设施支撑旷视自身和合作伙伴的业务发展需要。
站在安防新十年的起点上,旷视坚持通过本质创新和务实落地,推进城市大脑的构建。旷视副总裁那正平总结道,要做好城市大脑及操作系统,必须要深入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探寻业务核心本质问题;先具象再抽象,完成价值验证、实现业务闭环;脚踏实地,坚持长期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超级应用、操作系统、开发生态层面持续迭代;只有做好城市大脑,才能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
原文标题:人工智能企业是怎么做智能城市的?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Megvii旷视科技】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