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低元件数的全新ADC前端设计实例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ADC需要有充足的信号采集模拟接口,才能获得性能。传统的通用ADC前端包括多个差分输入通道,数字可编程增益,以及跟踪与保持功能。本设计实例给出了一个完整的高性能、低元件数的全新ADC前端,实现了整套的标准功能(图1)。不过,它还带有飞跨电容差分输入概念,以及早先一个设计实例所描述的发散指数负时间常数(参考文献1)。本设计实例为该电路增加了多工输入以及一个通用的跟踪保持功能。

adc

图1:这款高性能、低元件数的ADC前端实现了标准功能组。

多路器地址与保持模式状态位控制着信号的采集与整形。当保持态为零,多路器地址等于所选的输入通道时,飞跨电容C1连接到正、负差分输入端,用于输入电压的采集。保持态转换为1时将C1与输入端隔离。于是多路器地址为0,保持态返回0,开始对输入电压作负时间常数的指数放大。从这一点,直到再次保持,并且连接的ADC作采样,以及转换输出电压的点,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都是时间的发散指数函数,增益等于2(1+t/10μs)。

adc

图2:只有放大期间时序的分辨率限制着增益设定的   。

这个新电路建立在较早设计的基础上,拥有多台仪器差分输入所需要的特性。另外,电阻匹配问题和运放的CMR(共模抑制)都不会限制电路的 CMR。杂散电容是对CMR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可以通过电路的精心布局,尽可能减少这一电容。电路亦有轨至轨的输入,以及几乎无限制的可编程增益。此外,增益设置的分辨率只受放大期间的时序分辨率影响(图2和图3)。此电路亦有±10V的输出幅度,比单片数字可编程增益仪表放大器要高出一至三倍。

图3:这个输入、输出电压增益图给出了跟踪/放大逻辑转换的持续时间。

所选运放的固有噪声与直流、指数时序生成的与可重复性、ADC采样分辨率,以及RC时间常数的稳定性等,都是信号处理性能和放大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其增益设定、直流误差、噪声以及抖动等。在电路中,1 ns的放大期间时序误差或抖动就相当于0.007%的增益设定误差。
编辑:hfy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