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MCU大厂产品全线延期 国内厂商深陷价格战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今年年初,国内MCU市场就因测温枪、血氧仪等防疫需求爆发,出现过短暂的供应紧张问题。届时,半导体产业链加紧生产、紧急调度共同助力防疫,MCU厂商出货量大幅上升,充分受益于防疫市场需求爆发。

时至今日,MCU市场供需失衡情况愈加严重。业内人士称,国际MCU大厂产品基本全线延期,新排单也基本不接。MCU现货市场方面,分销商炒货已经有一段时间,价格基本翻几倍。

在国际大厂供应不上,市场出现缺口之时,往往也是国产MCU替代进口产品的最好时机。然而,上游晶圆厂、封测厂产能紧张持续已久,国内MCU厂商受困于此,能否抢占原属于国际大厂的市场份额,或是向上调价享受市场红利均是未知数。

 

国际大厂缺货涨价,交期拉长

近期,瑞萨、NXP等厂商接连发出涨价通知,MCU市场缺货开始受到大众关注。

其实早在11月,国际知名代理商富昌电子就在《Q4市场行情报告》中表示,部分厂家的高端器件产品(MCU)交期基本在15到25周,四季度预计部分产品交期拉长,产品价格上调。

据了解,MCU产品的正常交期在8周左右,采购国外大厂的产品通常需要预订,国内厂商则需要交付现货。

目前,国内32位高端MCU市场要被 ST、赛普拉斯、瑞萨等国外大厂垄断,而包括英飞凌(赛普拉斯)、NXP、ST、瑞萨等在内的厂商均出现交期延长的情况,其中ST的MCU交期已经到了30-40周。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MCU市场长期被国外MCU厂商垄断,只要国外厂商出现供应不足的问题,就很难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

今年以来,国际领先的MCU大厂瑞萨马来西亚厂区因工人感染出现停工,ST也出现了罢工事件,加上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等台系代工厂以及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国内代工厂产能满载,几乎所有的MCU厂商都有产能受限的情况出现。

长期以来,ST的MCU产品在国内市场颇受欢迎和关注,市场份额较高,下游厂商普遍会参考其芯片设计终端产品。因此,国内MCU市场出现大缺货往往都会从ST对市场供应不及时引起。

业内人士指出,ST并非主动缺货,也不会主动缺货,MCU行业出现缺货主要是因为有一些大的市场爆发应对不及时,比如说2014年的扭扭车、2017年的共享自行车等市场忽然大爆发,让ST的MCU芯片大面积缺货,当然最终结果肯定是人为原因和市场爆发两相结合导致的。

对于上述业内人士所表述的人为原因,往往就是下游分销商炒货,在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部分分销商会锁货不出,等待一个价格高点再出货。同时,下游厂商不断寻找货源,容易造成市场出现恐慌情绪,造成市场大缺货的假象。

国内厂商深陷价格战

对于本次市场出现大缺货的原因,某国内MCU厂商高管表示,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由于疫情上半年下游厂商对市场的看法较为悲观,消极备货,传导到整个产业链都没能积极备货,但国内经济复苏非常快,上半年积压的订单全部压至下半年,而下游厂商一起冲业绩,市场就进入了大缺货时期。

同时,5G市场带动了很多产业发展,与5G相关的芯片需求出现大爆发,也是造成晶圆厂、封测厂产能供应紧张的部分原因。

另一名业内人士称,从晶圆到芯片出货通常需要半年时间,上半年晶圆备货消极导致市场出现供应紧缺。在产能方面,高利润产品挤压会低利润产品产能,另外,大客户担心没货加大备货力度,而原厂为了保证大客户的利益,更加剧了小客户缺货。

多名业内人士均表示,在产能紧张的情况下,业内存在很严重的恐慌性备货,为能分到货,客户都成倍加大订单量,不断排单备产导致产能愈发紧张,目前已经排到明年第二季度!

笔者从业内了解到,目前,国内MCU厂商基本在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等代工厂投片,而封测厂的产能比晶圆厂更加难排,因此,普遍面临产能紧缺的问题。中颖电子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MCU芯片产品供应近期内确实不足。上游晶圆代工厂是产能紧张,可能导致交期延迟。

在产能紧缺时期,谁能更加及时地出货供给客户,就能更多地抢占市场。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尽管市场处于缺货行情,但国内MCU厂商同样出现芯片供应不足的问题,只能加大备货,至于能否抢占市场也只能看公司的库存。

另一方面,晶圆厂、封测厂代工的价格已经大幅调涨,在国际大厂以及台湾厂商纷纷宣布调涨MCU价格的情况下,国内MCU企业却还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能将成本转嫁给下游厂商。

笔者从业内了解到,截止目前,国内MCU厂商中仅少量企业以晶圆厂、封测厂产能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为由发出涨价通知,而大部分企业均处于观望状态,并不确定是否会有涨价,也有部分企业明确表示,为保客户,公司绝不涨价。

事实上,国内半导体厂商通常先做某国外品牌的爆款IC产品的进口替代入局,然后慢慢选择差异化、专业化的方向深耕,MCU领域同样如此。

据了解,上述半导体企业的发展路径往往会导致芯片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国内MCU产品市场竞争激烈,8位MCU产品价格已经降至冰点。

32位MCU产品方面,较多国内厂商已经在2018年后大量出货,而国内厂商的32位MCU内核基本是采用ARM Cortex-M系列处理器,部分厂商依靠低价在市场中取胜,用面向中高端领域的M4内核MCU产品来与面向低成本领域的M0内核MCU产品竞争 ,又用M0内核的32位MCU产品来抢占8位MCU的市场,价格战的现象非常严重。
编辑:hfy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