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系统不是Android副本 瞄准亿台设备覆盖率

描述

鸿蒙OS不是Android的副本,也不是iOS的副本。这是针对未来IoT时代的全景操作系统,在1月12日举行的“2020科技风云目录”大会上,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演讲中再次强调。

另一方面,王成禄多次表示,鸿蒙OS的出现不是应对美国制裁的替代系统。他表示,该系统已于2016年5月建立,在考虑华为终端生态基础时,创建鸿蒙OS的想法已经萌发。

2019年8月,华为在开发人员会议上正式面向全球推出分布式操作系统HarmonyOS,多种智能终端实现了快速搜索、超高速连接、硬件相互支持和资源共享,一年后,华为如期推出HarmonyOS 2.0,全面升级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安全等分布式功能,并推出适应性UX框架,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接触到1000万个新设备和用户。

王成录表示,华为想要实现的目标是在一个系统中满足所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硬件的系统装载要求,对消费者来说,使用多种硬件时,可能会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简单,开发人员可以在此系统上开发一次业务逻辑代码,然后分发到多个设备。

在华为自己的设备上,我们的安装基础估计为2亿台,但我们的目标仍然在挑战,超过2亿台,或者远远超过2亿台,对第三方设备开放的维修安装量预计将达到1亿台。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鸿蒙OS的进展和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想法,今天我想介绍一下我们从整个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开始对未来的考虑。

业界谈论IoT的发展已经超过10年,包括我们各行各业、各企业、学术界在内的所有企业都进行了很多尝试,使IoT真正达到人们的生活,IoT的设备量大幅增加,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仍处于初期阶段,目前,整个行业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智能手机2004年在第一代iphone上出现,使整个行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第一条信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2018年开始略有减少,2019年整体下降3%以上。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整体下降更大,但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没有增加,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确定的事实。

第二条信息:过去几年里,无论是Android生态还是苹果生态,可能没有几个真正的新应用程序,除了抖音以外,我们整个行业都不会再出现新的应用程序,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消费者使用手机的时间从2018年开始基本稳定了4 ~ 5个小时。

这三条信息表明,我们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转型期,此外,随着IoT硬件的不断出现,我认为该行业正处于非常重要的过渡期。

过去几年,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只有在智能手机这个平台上,整个生态系统才非常繁荣,全球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加起来约有400多万韩元,但是除了手机,智能手表、电视和汽车上的应用程序很少,消费者使用该设备的动力就小。使用这个设备是因为没有服务。

熟悉或有点熟悉的我们在这里列举的话,超过20、30个,由于这种状态,开发人员实际上要制作基于其他硬件平台的应用程序可能会非常麻烦,改变平台,使适应不同,应用于各种新设备,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

另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是大大小小的设备,有屏幕的话大小差异很大,无论是苹果应用程序商店的应用程序还是Android上的应用程序,开发者工作量大的是UI部分的适应。这样多种多样,大大小小的大小和分辨率使开发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除了手机以外,其他智能设备的应用较少,给生活带来的便利非常有限,每台设备都有不同的系统、运营方式,对消费者来说,学习成本很高,这也是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整个移动产业向IoT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3354系统的碎片化。

我们不断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华为这么大的终端生意,我们不能把所有生态的基础建立在别人的系统上。所以这两个问题是让我们思考以后要做什么样的系统。这就是鸿蒙OS诞生最核心的早期背景。

第二点非常重要,非常创新。该系统不再将一个IoT硬件视为孤立设备。在此系统中,所有IoT硬件都集成在一起,第三,对于开发人员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开发人员的问题,希望开发人员能够在其他设备上运行一次编写的业务逻辑代码。

我们希望消费者在使用这么多硬件时,能像今天使用智能手机一样简单,希望开发人员能够将在此系统上开发一次的业务逻辑代码分发到多个设备。

这里有一点。正如我刚才所说,非常重要的创新点——就是我们的鸿蒙系统将多种设备视为一种逻辑设备。它的具体实现原理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其他厂商的手机也做了手机和大屏幕之间的屏幕,华为也有着和屏幕一样的体验,到底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大家,其他制造商制造屏幕仍然包括电视、手机和车载摄像机作为4个独立的设备。

它通过上层的应用层连接在一起。这种联系有很大的问题。——就是它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都不行。要适应其他应用程序,这项技术将再次向下发展,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每个应用程序都是适应性的。

我们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整个软总线连接方式,通过无线连接实现单个设备的物理连接,这相当于打破孤立的物理设备的边界,通过无线将多个设备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与上层的应用无关,所以通用性很好。

第二,只要持续投资软公共汽车,攻克整个软公共汽车技术,扩展性就非常好。希望以后的软总线连接在一台设备上与印刷电路板(PCB)相同,我们还是会持续投资软公共汽车,所以鸿蒙倡导的多设备融合将有非常好的基础。

这种基础使未来的应用程序开发人员不再关心运行应用程序的孤立硬件设备,而是调用与此设备相关联的所有超级终端设备,“超级终端”的意义是通过鸿蒙系统将多个孤立的IoT设备整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后,整个终端逻辑上是新的终端,这相当于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场景诉求来定义自己的终端。

一旦通过鸿蒙系统形成超级终端,上层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就有机会摆脱单个设备物理硬件能力的限制,可以调用更多的硬件,获得当今单个设备无法企及的体验。

这段经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举几个例子来简单介绍一下。通过例子,你会更好地理解,第一,游戏。将手机和大屏幕制作成新的超级终端,通过手机陀螺这种体感传感器传递的信息,就像晃动时操作这个游戏一样,手机扫描码可以让多人同时打,整个游戏的体验与单个设备大不相同。

第二,家庭领域,家庭智能是非常重要的,有几点需要注意,一个是网络,第二,设备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30操作不限于单个设备,如果不能做到这三点,消费者就不能体验智能体验。

第三个例子是旅行,移动中最重要的是便利和安全,如果你在手机上预订车,出差的时候可能不方便拿手机,将信息转移到手表上,可以看到车辆到达的时间、车牌号码、上车后的运行状态、支付等。这是我们和滴滴一起做的项目。

另一个旅行例子是和百度一起的,用户需要在户外骑自行车导航时,可以利用手表和手机之间的联系,将导航的重要信息转到手表上。

这几个例子说明了我们在南方和北方都知道鸿蒙到底是什么。朝南是我们在办公室工作的场景,家庭的场景,旅行的场景,我们都是各种设备一起沉重的场景。北向是应用程序,可以跨多种设备使用,体验不同。

最后一个例子:办公室。如果参加会议的人处于异地会议状态,发言的人可以将资料投入大屏幕,然后同时上传一个QR码,通过QR码加入会议并同步信息,这相当于我们的手机、Pad和大屏幕都成为了远程会议的办公终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我们将继续投资SDK、源代码开发、开发版、模块,并将继续推出更多模块,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选择。

对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编程框架、DevEco工具、编译器等以前,中国没有这样完美的东西提供给开发人员的系统。所有开发人员在用基于欧洲和美国这些系统的软件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方面的问题都变得非常碎片化。

我们希望在鸿蒙开始的这一天,开放我们所有的编程框架,包括编译器,使我们能够在华为鸿蒙系统、或者中国整个移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相信我们的框架也好,工具也好,就会越好,这个基础产生后,对于未来移动产业的发展,我认为后劲很足。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1年华为自己的设备上,我们的安装基础估计为2亿台,但我们的目标仍然在挑战,希望能超过2亿台或远远超过2亿台。

更重要的是,戴尔对第三方设备开放,现在通过与第三方合作伙伴的通信,保守的安装基础将达到1亿台,我想强调的是,这1亿台设备都是互动性强的丰富设备,如白板、投影仪、电视、电子本等,这些设备的保守安装量将为1亿台。

这样加起来,我们2021年鸿蒙系统丰富设备的硬件基础有3亿到4亿台,我认为这对应用开发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基础,开始是非常好的。

我们的第一个开源是为128K RAM到128M RAM的小设备开放前瞻性代码,今年4月,第二阶段开源将如期进行,10月的开源也一定会如期进行,当大家有比较强烈的诉求时,我们甚至可以把第三阶段的开源提前一点。

鸿蒙系统不是Android的副本或iOS的副本,而是面向未来IoT时代的全景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与今天只基于手机的Android和iOS不同。

当未来真正的IoT到来时,需要一个能充分穿透底层的系统,鸿蒙迈出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我确信中国的产业界、学术界、开发者等都可以齐心协力,做好以鸿蒙未来IoT为基础的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扎根于中国。我相信我们各行各业都会有很大的机会。
编辑:hfy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