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23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

3G基础知识

5人已加入

描述

H.223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

为了提供不同级别的容错支持,3G-324M定义了多级H.223传输。在H.223多媒体多路复用协议中,其转换层(Adaptation Layer)提供逻辑信道的QoS,而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层(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layer)提供多路逻辑信道到单个信道的合并。它可以同时支持分时多路复用和包多路服用两种模式,可提供应用需要的灵活性、高效性和低延迟。

  电路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讯需要多路复用技术,以支持视频、语音和数据流量的混合同步传输。多路复用技术为每种媒体类型指定了一个逻辑信道,可以把不同媒体源提供的多路比特流合并成单个比特流,在单路信道上进行传输。

  媒体类型不同,其对应的逻辑信道对QoS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对于数据传输来说,其对延迟的要求一般不会太严格,但是它要求完全无错误的传输。另外,语音传输对延迟有着严格的限制,其综合质量可以在10-3错误率的基础上实现。视频通讯对传输的要求介于数据和音频通讯之间。因此,多路复用技术需要这么一种功能,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媒体编码需求,对逻辑信道提供不同的QoS控制。

(1)多路复用和信号分离层

Level 0 (H.223基本协议)
  Level 0作为H.223的基本协议,它提供同步和比特填充支持。Level 0提供16种不同的多路复用模式,支持媒体、控制信息和数据包的混合传输。多路复用模式可以由通讯端点设备之间协商确定。Level 0的容错功能非常有限。比特错误将可能中断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ler)协议传输,并影响比特填充,把比特填充误认为有效负载。

Level 1 (H.223附录 A)
  Level 1由H.223附录A定义,它拥有的同步机制可以有效增强易出错信道的传输性能。为了提高MUX-PDU的同步传输性能,在Level 0中MUX-PDU帧使用的8位HDLC同步标识符被16位PN(Pseudo Noise)序列所替代。HDLC被更稳定的帧模式和更长的帧标识所替代。PN序列作为一组类似伪噪音的信号,它实际上是按照统计学随机产生的一组0和1比特序列。尽管它是随机产生的,接收端可以根据其特定的结构判断该序列的下一个比特符是什么。

  多路复用帧没有采用比特填充,它采用字节为单位(8位比特结构,帧的开头对应的是第一个字节。1字节= 8比特),并以字节为单位搜寻同步标识。

  这样, 即使在低速率和透明传输环境,同步标识的生成不再是确定的。但是,这显著提高了在比特流出错条件下对同步标识特征的检测。

Level 2 (H.223 附录 B)

  • H.223附录B定义了Level 2。它是Level 1的进一步增强,提供更稳定的MUX-PDU数据帧。

    Level 3 (H.223 附录 C)
  • Level 3由H.223附录C定义,它提供了最稳定的传输方案。它包含了改进的多路复用和转换层,提供前向纠错(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和续传机制(ARQ,Retransmission)。

    (2) 转换层

      根据上一层媒体类型的不同(数据、语音和视频),协议定义了三种类型的转换层(AL1、AL2和AL3)。来自上一层的AL-SDU数据单元(Adaptation Layer-Service Data Unit)传送到MUX层成为AL-PDU数据单元(Adaptation Layer-Protocol Data Unit)。AL1的设计基于数据传输,主要用来传送用户数据和H.245控制消息。它需要上一层协议提供出错控制和处理。AL2提供8位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校验和可选的顺序编码控制,用于进行丢包监测。AL2可以支持变长的AL SDU单元(Service Data Units),是适合音频数据传输的理想转换层。AL3主要基于视频应用设计,提供了16位CRC校验和可选的顺序编码。它支持变长的AL SDU单元,并提供可选的续传机制。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