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与锐声联合研制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

描述

9月22日上午,2020(第五届)青岛海洋科技国际展览会在青岛蓝谷开幕,500余家涉海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纷纷携海洋科技领域最新科技研发成果亮相青岛海科展。由中科院声学所与南京锐声联合研制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在本次展会上首次向全球公开发布,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条完全国产的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系海洋探测领域的关键“卡脖子”装备。  

       中科院声学所副所长杨军介绍,本次展会上发布的阻尼阵列产品,攻克了大深度阵列水听器设计、阻尼护套设计及实现工艺、微弱信号超远距离传输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已经完全可以替代国外装备,而且在最大工作深度、设备生存能力等一些关键性能指标上有显著提升,打破了先进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在海洋研究和开发以及海洋应用等领域,具有重大价值。该技术同时也是中科院聚焦国家最关注的重大领域,把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任务之一。  

       “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可以像人的耳朵一样,拾取水下的声音信号。它的作用相当于雷达中的天线。” 中科院声学所研究员曹建国告诉记者,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的外层编织有阻尼纤维护套,能够有效降低因拖拽、海流和波浪所引起的阵缆抖动。“降低抖动之后,阵缆自身噪声降低,就可以听得更远。”   据悉,该阻尼阵列产品的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布放深度可达6000米,必须解决传感器的耐压问题;其二,该阻尼阵列产品必须满足毫伏级微弱信号长距离传输的要求;第三个难点在于阻尼结构的编织工艺实现。“此前这种产品只有一个国家具备相应的设计制造能力,属于该领域的‘卡脖子’设备。现在我们实现了国产化,不再受制于人,其使用成本也大大降低。”曹建国介绍,未来,该阻尼阵列产品将在石油勘探、海洋环境噪声研究、目标探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除了深海低噪声毛发阻尼阵列,海科展上,可在全球任何海域连续工作一年的全海深声学记录仪、打破潜深世界纪录的“海燕-X”水下滑翔机、可在马里亚纳海沟取得万米级海底地震剖面数据的海底地震仪等高精尖海洋设备也一并亮相。   来源:青岛日报

原文标题:“深海耳朵”:实现“可替代”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青岛科技通】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