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角度探讨汽车产业面临的新变局与新挑战

描述

曾经熟悉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正在消亡,前所未有之剧变浪潮势不可挡。一场蔓延全球的疫情意外成为新的重要变量,深刻影响变局加速演化。正在经历这一全新变局的中国汽车工业,刚刚踏上2020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如何理解新变局中的危与机?继续挺进汽车强国之路的韧性与底气在哪里?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的大会论坛上,从国内外行业机构高层到企业掌门人,众多嘉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汽车产业面临的新变局与新挑战。  

险滩无数,难阻奔流

汽车产业链上所有企业正遭受新一轮严峻考验。   在新冠疫情开始产生影响之前,国内汽车产业正发展到一个新高点,恰逢世界正经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汽车产业所受影响前所未有。以新四化为代表,大大小小的改革遍地开花,形成的剧变浪潮已经在重整汽车行业最基础的运转模式,甚至在重构新的生态。所有企业的压力与挑战空前巨大。   “市场下滑、低位盘整,生存竞争加剧,这对企业经营能力和收益是严峻的考验。产业转型、消费升级、技术以及法规升级需要大量投入,对企业的实力要求更高,优胜劣汰的局面必然出现,转不过型、升不上级将面临退出的风险。”8月14日,在2020中国汽车论坛大会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直言,在大变革时期,汽车行业如逆水行舟,需要巨大的动力驱动前行,对行业和企业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对能力和实力的考验。   一方面,环境、能源、交通等社会要素对汽车产业的制约正进一步加强。在过去10年里,全行业在新能源领域投入巨大,如何发挥投资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巨大挑战,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付炳锋指出,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依然是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广的重大瓶颈,这是摆在行业面前的现实挑战,需要共同面对、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新时期产业形态和产业生态在不断变化,合资合作正打破原有的股比平衡,品牌能力将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战略要加快适应,推进强强联合、跨界融合等,这些都是需要拼抢的战略机遇,这将挑战国内企业传统的思维模式。  

智能制造

2020年,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在客观上加剧了逆全球化的风险,将深刻影响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结构平衡,不可避免地带来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付炳锋认为,这是伴随产业变革的潜在风险,企业难以回避,是挑战也是机遇。汽车产业链上的风险在上游,与电子信息产业相互融合,是共性难题,需要举国之力共同克服。   汽车产业链是宏观经济中影响最广泛的产业链之一,二者互相深刻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指出,此次疫情让世界经济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国内经济运行受到严重冲击,汽车产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但至少从上半年看,仍然是好势头更多。国内迅速遏制了疫情蔓延扩散势头、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更重要的是,汽车等行业全力推进复工复产,国家也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货币等各方面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企业稳岗、就业。   效果非常明显。毕吉耀认为,国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在较短时间内由降转升,稳步恢复,呈现出稳定转好的态势,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但这些好转可能并不意味着问题都已解决,下半年还有更深的危机正在逼近。   毕吉耀特别提醒,目前国内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阻力,二季度经济回升仍属于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经济运行尚未回归正常水平。从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上半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为-2.9、1.5、-0.2个百分点。   特别是在消费方面,一串数字必须引起重视。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下降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4%,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1%。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仍是短期制约经济持续复苏的主要因素。   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企业经营也面临诸多困难。   市场需求恢复相对缓慢导致部分制造业企业生产快于销售,库存积压严重,陷入“增产不增收”境地。外贸企业普遍受到国际市场订单减少、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断、资金融通受阻、部分国家实施贸易限制措施等影响。需要面对面服务和引起人员聚集的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也远未恢复正常水平。   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市场主体已是这般光景,稳就业面临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毕吉耀指出,重点人群特别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不足四成,明显低于往年。   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财政金融风险。   由于国家加大了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赤字率和债务率都有所提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加快,宏观杠杆率攀升蕴藏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地方财政收入大幅下滑,但疫情防控和保基本民生、保运转等方面的支出大幅增加,收支矛盾突出,基层财政风险加大。还有部分中小银行可能因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下降而面临较大经营风险等。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一些国家“带疫解封”加大了疫情扩散风险。   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下降4.9%,世界贸易量将下降11.9%,为战后最严重的衰退。毕吉耀判断,如果出现“二次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程度还会更深,持续的时间也会更长。   还有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盛行,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这些外部风险势必通过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等渠道对我国经济持续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毕吉耀特别提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措施,不仅拖累了全球疫情防控,而且严重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加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   不少行业专家也认为,国内防控疫情和快速复工复产的成效,未必能让世界产业链的中心向中国转移。一些发达国家对各自产业链反思之后,除了加快弥补和完善各自或区域化的完整产业链,不排除重塑“去中国化”的可能。   目前,国家最高领导层已经提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重要思路,包括“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等。  

韧性凸显,危中寻机

重重危机之下,中国经济仍得以保持增长态势,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毕吉耀表示,“在其他国家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停工停产的时候,反而加大了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而我们的疫情在3月份就得到基本控制,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展现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强大影响力和能力。”  

智能制造

统计数据显示,整个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实际同比下降1.6%,其中一季度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增速由负转正,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回升态势。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国内汽车产业更是走在了前列,不仅早早全面实现复工复产,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委员会成员及“塑造未来交通出行”平台全球负责人Christoph Wolff惊叹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车市场,约占全球30%的份额。中国汽车市场自4月份以来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并在5、6月份实现了正向增长。快速的“V”型反弹充分展现了市场强大的韧性和刺激政策的积极效果。在新冠疫情周期中,中国领先其他国家和地区6到8周的时间。中国在疫情中走出的复苏轨迹对全球市场复苏具有借鉴意义。   更为可贵的是随时随处“危”中寻“机”。   疫情期间,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诸如远程办公、视频会议、在线教育、无人配送等新模式迅速普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产业发展壮大。   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2.9%,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   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1-5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7%、4.0%和3.8%,而同期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4%。此外,网上商品零售加速增长,上半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4%。   许多新兴事物已经在融入汽车产业链,被不少敏锐的企业发现并引起充分重视,与近年的行业新趋势一起,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  

消费新篇,产业新局

“这场百年未遇的疫情危机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和新的挑战,然而机会也蕴藏其中。”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一直在不断探寻新的机遇。  1.如果从消费端来看,消费主力群体、产品需求及消费模式等都在不断演变。在消费群体需求变化方面,年轻化和消费升级的碰撞,指引着汽车企业品牌重塑的方向。   自2018年以来,国内市场自主品牌市占率一直呈下降走势,而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在消费升级和价格下压的作用下不断攀升。王晓秋敏锐地观察到,“今年上半年尽管疫情对经济收入和消费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却丝毫没有改变自主品牌和豪华品牌市占率走势,反而这种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虽然可以从目标消费群体的经济承受力找到解释,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主力消费人群的代际变化。”   具体而言,90后和00后正成为汽车首购消费的主力人群,这一年龄段对应人口总量相比80后和90后减少1.2亿人,首购人口红利明显减弱。2020年受疫情影响,低端市场进入人流减少了,自主品牌最重要的销量源头随之减少。相比之下,80后和70后正步入增换购年龄区间,他们让年轻化和消费升级碰撞出新的需求火花。  

王晓秋表示,这种新需求体现在造型审美上,一般张扬炸裂、大胆突破的造型风格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而在性能评价上,这些群体正从过去注重机械表现,到现在越来越注重智能科技。因此,能够将年轻化和消费升级趋势有效结合的品牌,市场表现就会更强劲。   “过去我们理解年轻化更多是造型运动时尚、性价比突出。但年轻化已不再是针对低龄群体的专属标签,产品既要把握主力消费人群的审美趋势,又要彰显个性,融合潮流科技。”他以名爵6为例说明了这点。据介绍,名爵6在科技配置和造型上融入了更多年轻元素,不仅首批客户中95后和90后占比超过70%,甚至还有00后,相比现有名爵车主更年轻,而且选择绿色车型的用户占比超过20%。这一产品上市后的订单情况令人颇为意外。   在重新理解年轻化、不断贴近年轻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不少企业也发现,年轻人的反传统确实已经超出预期和想象。例如这一群体买车没有任何的钱和信用记录,只有花呗。王晓秋领悟到的是,“无论自主、合资还是豪华品牌,年轻化都不止是口号,而是通过更好贴合消费者的感性认知,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理性需求,甚至还要满足他们对不同场景体验的差异化需求。”   在购买方式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以传统4S店渠道为主的销售模式正在发生连锁反应,智能信息交互的营销服务新模式更受目前消费主力群体的青睐。  2.从产品角度看,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等趋势正重塑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与需求。  “电驱动带来的驾乘愉悦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同时改变着能源的消费结构。共享化将成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消费需求。”付炳锋判断,尽管现在还有安全、充电等诸多问题,电动汽车带来的消费愉悦已经吸引着消费者。这种趋势一旦达到一定比例是不可逆转的。   自2019年7月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连续同比大幅下降,市场前景令业内忧心。付炳锋认为,“在这期间,消费者对新技术的应用抱有期待,也存在一定的观望,从而延缓了消费节奏,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转型期也必将伴随着结构的调整。企业要加大创新投入,应对新的竞争,这是企业必须经历的爬坡过坎期。”   针对这一市场现状,上汽集团反而从细分数据中看到了市场发展的进步和希望。王晓秋指出,一方面,今年新能源车市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疫情期间出租、网约等单位用户需求锐减,这部分需求同比下降超过60%,而私人用户同比仅下降了13%,好于乘用车整个市场20%的跌幅。另一方面,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电动车产品,宝马、大众等合资品牌的混动产品,还有面向更广阔市场年轻消费者的代步电动车产品等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   以五菱宏光MINI电动车为例,据王晓秋透露,由于产品好看、好开、好玩,80%以上的订单来自35岁以下的消费者,目前一个多月已收获超过3万张订单。   “这些热销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都有明显的极化特点。”例如,高端电动车产品都有极致的科技卖点和用户体验。热销的混动产品在纯电续航表现上远超补贴要求,并且品牌力突出。代步电动车产品能很好契合特定用户出行场景需求,以体现出相对燃油车的经济性优势。   更令人欣喜的是,非限购城市新能源车销量占比逐年提升。王晓秋认为,“目前新能源车市短期下滑就像大浪淘沙,分化虽难以避免,但市场发展基础却在冲刷中不断夯实,市场新的竞争格局也正在重塑。”   高端化产品的热销不止体现在新能源领域。福特中国总裁陈安宁提到,疫情之后,汽车产品加速高端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低端的产品和没有体验的产品受到很大的冲击。2020年福特推出的四款全新的产品都属于中高端车型,需求非常强烈,价格也非常稳定。“这对汽车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加速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使汽车变为移动的智能终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自动驾驶必将受未来消费追捧,当汽车由移动工具转向智能终端,软件定义汽车、软件迭代升级已成为消费者的关注重点。   智能化会有很大机会重新定义产业。陈安宁发现,不止是高端化,80、90后对于智能的体验非常关注,“但不是只要带智能的都有市场。主机厂作为产品的开发者虽有一定的影响力,最终还是消费者把握未来。”  

智能制造

3.从产业角度看,从生产到市场等各环节原有模式与格局正在被重塑。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不断成熟应用将带来汽车生产制造方式的改变,沿用近百年的大批量流水作业方式将逐步被智能制造所取代,进而使用户定义、用户定制成为可能,汽车将走向个性化消费的时代。这意味着重资产投入的汽车制造工厂将面临改造升级。目前世界一流的超级工厂在中国国内已经诞生,改造升级是传统汽车制造变革的最艰巨的任务,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智能化改造的探索和实践。“智能化正在引领潮流。”据陈安宁介绍,在国内疫情发生期间,基于对智能技术的投资,福特中国内部采用了很多手段,包括企业团队办公,经销商、4S店的员工办公,还有利用大数据和内部模型预测疫情和客流情况等,非常有效。事实上,大量企业在这一时期加速了生产运营过程中向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   在供应链方面,受海外疫情持续蔓延,逆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中国的经贸形势和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将面临更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挑战,全球汽车企业的盈利和储备都面临严峻考验。   这一点在进入发展关键期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汽车芯片、操作系统等卡脖子技术的风险大大增加。车企盈利下滑和供应链风险叠加将加快智能网联产业合纵连横的布局。王晓秋表示:“正因如此,才让我们中国企业可以一起抱团取暖,通过各种形式战略合作,以更加精益高效、开放包容、协同共享的方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未来竞争中化危为机,提升中国智能网联产业的自主和战略安全性水平。”在当前这一新时期,产业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全面开放,合资合作正打破原有的股比平衡。   “对一个本土化的外资企业而言,更大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建议要利用这个机会。”陈安宁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全球合作的结果,过去我们可能是“被合作”,今后中国的汽车产业要主动打造新一轮合作,再创更好的新局面。目前福特利用过去一两年的时间,将自身产业链能力真正实现本土化。“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向好的决心是不变的。”   “只要全球汽车业紧密联手,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动力强劲、消费市场广阔,以及开放度、融合度高等独特优势,以进谋新、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共闯难关、化危为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指出,中国汽车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将紧紧依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等特点,在调结构、转方式、提能力、抗风险中迈出新步伐,继续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从市场层面看,业内普遍认为,在疫情冲击下,国内汽车市场将迎来更深度的调整。   在竞争格局上,中国品牌汽车已经直面合资、国际大品牌的竞争了。在价格上,中国品牌汽车与二线合资品牌几乎没有价格差距,与一线合资品牌还有30%左右的价差。但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这是对中国品牌非常大的考验。”   优胜劣汰也在加速,品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汽车品牌数量超过140多个,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朱华荣曾判断,“国内汽车品牌太多,小而乱,80%都会转变。”这种趋势在2020年已经非常明显。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消费将由增购为主逐渐转向换购为主。   消费不断升级,用户的结构也在快速变化。对企业而言,品牌服务创造的客户黏性将成为生存之本。付炳锋表示,未来智能高效的品牌情感沟通,将不断丰富作为出行服务商的商业概念,这将使强者的品牌更强,大大挤压新生品牌的生存空间,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新旧势力正在重塑汽车行业的格局,例如特斯拉以及中国蔚来汽车等,“它们实际上在占据一个新的竞争点,这个格局还在发生变化。”尽管竞争很激烈,但中国品牌仍然有机会。朱华荣认为,机会就在于“汽车行业其实还远远没有满足各个层级的需求”。   “十四五是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窗口期,新一轮技术革命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新冠疫情增加了产业转型的难度,这也倒逼产业加快转型的速度。”付炳锋表示,汽车产业必须抓住未来5年的战略机遇期,在危机中遇新机,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的强大汽车市场,创造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在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形成健康的国内产业大循环,开拓汽车产业全球化新局面。  

责任编辑:YY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