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与4G承载核心频段带来的空中损耗差异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摘要: 

针对5G与4G网络规划中覆盖差异及损耗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精确、严格的测试,对5G网络主用频段3 500 MHz与4G网络主用频段1 800 MHz进行了对比,得出5G与4G网络天线口EIRP相同的情况下的空口损耗差异,较现有引用的方法修正了约5.39 dB,并提出该差异值的计算和测试方法及应用建议,为5G/4G的网络方案及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01

概述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5G移动通信网络正式进入建设元年。除5G网络典型技术外,各大运营商均基于4G现网站址和结构进行5G网络的规划建设。因而5G网络规划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5G网络所采用3.5 GHz核心频段下的射频网络覆盖特性与现有4G网络的差异。

针对5G射频网络而言,首次引入了3.5 GHz频段和4.9 GHz频段,后期也会考虑引入毫米波。随着移动通信向高带宽、高容量、超低时延、大连接的方向演进,引入高频段是不可避免的。在此情况下,对于5G网络而言,更需要对高频网络下电磁传播特征以及与现网频段特性差异,特别是直射、衍射、反射、透射、散射等射传播频特征进行研究。这直接决定运营商5G网络规划的方向以及5G网络最终的性能和用户业务感知。

运营商在规划5G网络时,通常都要和4G现网链路级性能进行对比和评估,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5G与4G网络规划链路预算差异表(常规)

5G

表1是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4G、5G特征链路差异预算表。从表1可以看出,存在两大类的因素:

a)技术因素,如5G采用的MassiveMIMO、发射功率等参数。

b)5G引用新的更高的3.5 GHz频段带来的空中损耗差异。

其中针对技术因素,基于实验室算法/测试,通过链路级预算已经可以较为精确地估算和确定,其精确度差异往往在dB级,且网络配置如果确定,其链路影响基本确定,相对简单。

针对频段空口损耗差异,虽有理论计算方法,但5G移动通信业务场景多为低空地面覆盖网络,受建筑体、山体、树木等影响,其实际损耗值与理论计算有较大差异。本文将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精准测试,给出5G与4G承载核心频段带来的空中损耗差异,供相关的方案规划及设计参考。

02

理论分析

2.1 问题分析

目前,5G网络建设中引入3 500 MHz频段,而4G核心频段为1 800 MHz,较之前2G引入3G或3G引入4G而言,频段上出现大幅度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网路规划建设现有网络与新建网络频段差异

5G

对于5G引入的3.5GHz高频段,该频段原为C频段卫星/微波使用频段,因其高频特征主要用于视距通信。而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往往用于地面、建筑全覆盖,大部分属于地面网络下的非视距通信通信。而这样应用场景下的电磁波传播的技术经验和技术积累非常少。

为此,需要从理论及实践测试2个方面确定其空口损耗上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在链路预算评估及网络建模仿真进行更为科学、合理地应用。

2.2自由空间损耗理论计算   

自由空间电磁波传播损耗计算是电磁传播计算的基础,可由式(1)计算:

5G

其中Ls自由空间损耗,单位dB;

F为载波频率,单位MHz;

D为传播距离,单位 KM。

注意,这里自由空间传播是指天线周围为无限大真空时的电波传播,该环境定义的是电磁波传播的理想传播环境。在该环境下,电磁波在传播时,其能量既不会被障碍物所吸收,也不会产生反射、散射或折射等。其主要表明电磁波在理想空间传播时能量扩散特征。

在这样条件限定下,显然与目前5G、4G移动网络环境下,建筑体阻挡、反射、折射、吸收透射等,山体反射及阴影阻挡,城市环境的树木绿植的吸收投射、阻挡反射等计算环境存在差异。

而目前5G移动通信网络多采用基于自由空间损耗公式来评估频段差异,具体如下:

5G

根据以式(2)得出,其频率差约为5.78 dB,与表1常用的链路损耗差异数值基本一致。目前,较多的链路级评估采用该值进行评估。显然,其与实际电磁波传播环境存在重大偏差。

2.3经验传播模型启示  

基于大量数据的统计特征形成的经验传播模型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建设优化必备的基本工具。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磁传播模型为Okumura模型。

该模型得名于奥村,其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东京,基于不同频率、不同天线高度、不同距离等无线电磁传播的特征因素进行大量数据测试,基于数学统计,得出对无线信号传播损耗进行估测的经验模型。

在Okumura模型的基础上,以其市区传播模型作为标准,对其他区域进行了修正,进一步提升预测的精确程度。形成了Okumura-Hata模型,其简化表达式为:

5G

其中:A1, A2, A3, B1, B2,B3为Hata 参数;f频段(MHz);hBS 有效的基站天线高度(m) ;d收发机之间的距离( km) ;

a(hm)移动终端天线高度修正函数;Cclutter为地貌修正函数。可以看出,其由于频率损耗特征公式为:

5G

经过一些测试与校正,得出900 MHz与1 800 MHz的A2典型值分别为26.16和27.50。

基于理论计算和经验模型可以得出900MHz与1800MHz网络空口损耗不同算法理论计算值,如表3所示。

表3  900MHz与1800MHz网络空口损耗

不同算法理论计算值

5G

这里需要说明下,由于该模型频段适用范围的限制,此处使用900 MHz和1 800 MHz重在说明频段差将影响A2的取值,以此类推到1 800 MHz与3 500 MHz的空中损耗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

a)自由空间与移动环境下,不同频率引起的损耗有所增加,表明不同频段的电磁波传播特性将影响A2的取值,这与相关的理论分析结论一致。

b)实际修正较60年代东京测试等均有所增加,表明该参数将随着无线环境阻挡等因素,会相应增加修正系数。

c)基于现有1 800 MHz、900 MHz频率衰减特征可以推出3 500 MHz特征随着城市环境差异,损耗较自由空间计算值将更大。

d)该参数的修正应在严格环境下的现场测试得出。

e)由于该模型往往计算1 km外,目前5G重点1 km内,故测试应重点关注在1 km内,5G特征覆盖区域内的数据特征。

03

无线测试环境搭建

3.1现有测试方法缺陷分析

目前, 3 500 MHz与1 800 MHz多基于试验网络进行拉网/DT测试,该方式将引入其他因素,导致结果偏差,具体如下。

a)测试区域内,5G与4G站点规模、位置、结构存在差异。

b)同一站址的5G与4G站点挂高与具体安装位置差异。

c)同一站址下5G与4G站点馈线及接头损耗、天线配置、天线方向性图等存在差异。

以上因素,因为区域内站点往往量级较大,很难针对单点进行细致、精确地修正,同时测试手机接收性能差异也会影响结果的评估,而得出的5G与4G网络覆盖的差异,可以用来做简要的评估,但无法进行链路级性能的计算。

3.2本文测试方法

针对常规测试存在的问题,此次测试采用在同一位置架设同一高度的发射天线,并采用射频功率计分别测试天线口功率差,再考虑全向天线增益及方向性图差异,满足发射端EIRP的统一。发射端发射30 kHz窄带CW信号。

在接收端,采用高精度高频数字扫频接收仪,同时监测1 800 MHz与3 500 MHz窄带信号,以确保接收端无其他因素导致的差异,如图1所示。

5G

图1 测试结构及设备方框图

在这样的配置下,选择在国内一线城市,确定3个站点进行测试,3个站点均位于该城市城区范围。

在结果处理时,充分考虑不同频段配置差异,并对数据进行严格地均化、过滤等,最终得出3 500 MHz与1 800 MHz空中损耗的差异。

在各测点测试数据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900MHz与1800MHz测试数据量级统计

5G

从表4可以看出,本文在某一线城市城区环境选择了典型的无线环境场景,并选择了3个具备代表性的站点,每个站点均进行了海量数据测采集,测试路线涵盖站点下所有主要道路,满足常规意义上CW测试无线环境及特征站点等相关要求。

3.3测试结果及分析

针对以上3个站点的测试数据,按照位置进行不同频段栅格化均化,再按照均化后的位置与站点位置进行距离计算,最终得出距离站点不同位置下,3 500 MHz、1 800 MHz的空中损耗差异。

为更明显地看出其对数正态衰落特征,如图2~图4所示,此次数据处理按照每多个测点进行移动平均(图2~图4中黑色曲线),可以从感性趋势角度再分析频段差异带来的损耗变化。表5给出了900 MHz与1 800 MHz口空损耗差异的量化统计。

5G

图2 站点1 3500MHz与1800MHz损耗与距离关系示意

5G

图3 站点2 3500MHz与1800MHz损耗与距离关系示意

5G

图4 站点3 3500MHz与1800MHz损耗与距离关系示意

表6  900MHz与1800MHz口空

损耗差异一览

5G

从图2~图4以及表5可以得出:

a)最终3个站点3 500 MHz与1 800 MHz差异约为11.17 dB,较其他多处按照自由空间核算频率差5.78 dB约修正5.39 dB。该测试值可直接用于链路评估及预算中。

b)图2~图4中趋势可以看出,其3 500 MHz与1 800 MHz慢衰落特征与距离呈规则递减,且建筑物影响、衍射/发射特征2个频段整体呈规则差异,局部快衰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故从长远来看,频段影响估算或预算时可以直接采用11.17 dB的差值,而具体站点/扇区级的仿真预测,还应进行详细的建模计算。

c)使用中,如进行严格的CW模型校正,无论采用三维射线跟踪模型或传统的统计模型,均已经考虑相关频段影响,估算中如要进行覆盖距离计算则直接可用电磁传播模型来计算,而估算电平级可直接应用测试值11.17 dB,如建模仿真使用,则建议使用严格校正的模型来预测计算。

04

总结

本文详细分析了5G 3 500 MHz与4G 1 800 MHz频段损耗差异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精准测试,给出5G与4G承载核心频段带来的空中损耗差异,供相关的方案规划及设计参考。

来源:邮电设计技术(ydsjjs)公众号

原文标题:5G与4G主用频段空口损耗差异浅析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微波射频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