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与软银及Arm董事会达成最终决定协议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就在今日凌晨,NVIDIA与软银及Arm董事会达成最终决定协议,将以400亿美元现金+股票的形式,打包收购Arm。只有Arm的IoT部门此前已经拆分给了软银,不在此次的收购范围之内。

Arm作为知名的芯片架构供应商,为全球超过500家芯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在移动处理器领域占有市场90%以上的份额,可以认为Arm公司已经占据市场绝对垄断地位,其所有权的变更对于芯片行业无疑是一场地震。

先看软银为何要售卖Arm,2016年软银花费320亿美元收购了Arm,由于软银本身为一家投资企业,收购Arm并没有对行业造成太大影响,收购顺利通过。但在近两年,软银的投资不顺,现金流短缺,在去年投资包括WeWork在内的多项计划导致软银出现了125亿美元的营运亏损。

此前软银已经通过出售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优质股票来变现,出售Arm也只是其资产变现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出售价格,NVIDIA与Arm谈定的价格为400亿美元,相对4年前的收购价而言,显然是贱卖了,这只能证明软银目前的财务状况非常糟糕,不得不贱卖Arm来快速回笼资金。

再来看收购方,NVIDIA本身就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同时也是一家美国公司,如果收购了Arm,NVIDIA将在芯片行业中握有更高的话语权。

具体收购协议上,NVIDIA将向软银支付总计215亿美元的NVIDIA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的现金,软银在符合Arm的具体财务业绩指标的盈利结构下可获得高达50亿美元的现金或普通股。

收购之后,NVIDIA承诺Arm可以维持此前开放授权业务的商业模式,同时保持全球客户的中立性。双方预计此项收购将用18个月来完成,由于波及面广,交易还需通过中国、英国、欧盟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同意。

不过对于这项收购,许多业内人士表示悲观态度,Arm的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NVIDIA收购Arm将会是一场灾难。

为什么是灾难?

这里的灾难其实有两个理解,一个是对Arm本身的灾难。虽然NVIDIA宣称收购后将让Arm保持中立性,并强调会保留Arm英国总部并继续扩张,允许该公司继续在英国提交注册知识产权服务,保留Arm的品牌名称。

但NVIDIA自身在GPU、AI芯片等领域中占有大量份额,收购Arm后,很难相信NVIDIA会将Arm授权给这些领域中对NVIDIA有威胁的竞争对手。即便表面上同意,但在授权交接时可能也会拖延,毕竟此前三星针对HTC Design的“战略性减少AMOLED屏幕的供应”,已经为NVIDIA提供了好的模板。

收购Arm的NVIDIA将在芯片行业中变成一个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角色,这也让其他芯片企业天然不信任NVIDIA,导致Arm可能失去一部分市场。

另一灾难则是针对中国相关企业。如NVIDIA在自动驾驶芯片Orin中采用了12个Arm的CPU,一旦对Arm完成收购,那么NVIDIA将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中握有绝对优势,许多中国的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将无法与之抗衡。

此外,NVIDIA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华为海思、紫光展锐、中天微等芯片设计企业基本都采用Arm架构,而NVIDIA收购Arm后,这些中国企业想要继续获得授权只能看美国的脸色。更甚一步,当Arm被NVIDIA收购后,市场中主流芯片架构公司都成为了美国公司,意味着美国将垄断芯片架构市场。尤其在如今中美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中国公司想要获取美国公司的技术授权将面临更多变数。

如果无法获得Arm的下一代架构,虽然部分企业如华为等已经获得了A76架构的永久授权,但这些企业只能在原有架构上进行更新迭代,除非国内企业能够在这个架构上开创自己的新体系,或者依靠其他方式来对美国科技公司进行对等的反制。

那么我们有其他的“备胎”可选吗?答案是有的。

就在8月份,龙芯对外公开了LoongArch指令集,这是一个全新的指令集而非在MIPS上做的扩展。当然目前来看,龙芯的LoongArch还无法达到Arm或RISC-V的高度,开放的指令集只能提供相当于Arm A53以下性能的IP。

此外,免费开源的RISC-V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虽然RISC-V技术起源于美国,但RSIC-V既不是开源代码,也不是单纯的软件产品,其本质是一套开放的、免费的指令集,定义了处理器软硬件之间的接口规范,相当于一套开放标准。因此不会受到美国的出口管制禁令的影响,最多可以要求RISC-V基金会停止相关会员资格,但这个影响并不大。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已经可以作为备选方案。

以上是预测最坏的情况,而Arm作为全球性的公司,为多家芯片企业提供芯片IP授权服务,其收购也要受到各国的监管。即便目前NVIDIA与软银及Arm敲定了收购合同,但中国和英国的监管部门大概率很难通过这项决议,强行收购只会导致NVIDIA和Arm退出这些国家的市场,问题是NVIDIA真的想好了吗?

责任编辑:l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