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联接产业正迎来五大变化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10月13日,由联合国宽带委员会和华为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UBBF 2020)在北京开幕。论坛以“智能联接,共创行业新价值”为主题,探讨了智能时代联接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会上,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了“打造智能联接,共建智能世界”的主题演讲,并面向家庭和企业场景,发布了“全场景智能联接解决方案”,引领家庭宽带进入体验时代,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智能时代,联接产业正迎来五大变化

联接方式的每次升级,都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质的飞跃。智能时代,联接产业正迎来五大变化新的变化。云、AI等新技术加速与联接进行融合,个人、家庭和企业也都对联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

变化一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进一步走向万智互联。以人和家庭为主要对象的时代,“联起来”是主要目标,这是万物互联;随着全场景智慧生活及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加快,物的联接需要更智能,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万物智联。据第三方预测,到2035年,全球联接数量将达到一万亿,“无处不在的联接,无所不及的智能”将成为现实。

变化二是家庭联接业务更多元,企业联接场景更多样。新冠疫情使家庭宽带业务的需求,发生了很多改变,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快速增长;从企业场景来看,联接技术从主要服务办公场景,到要服务办公和生产全场景。数字化转型的重心,已从数字化办公转移到数字化作业、交易和运营。

变化三是从尽力而为到差异化服务+确定性保障。联接进入千行百业,多样性的业务场景导致差异化的联接需求;差异化服务是缺省项,确定性保障就是必选项。运营商做好这两个能力才能拿到进入垂直市场的入场券。

变化四是接入技术能力从百兆到任意媒介千兆。联接领域存在蜂窝、Wi-Fi和光线等多种接入技术,业务场景的多样性,决定了多种接入技术长期共存。经过产业界的共同努力,现在无论基于4G、5G技术还是基于WIFI、光纤接入,都可以实现泛在千兆的联接能力。

变化五是从人工运维到超自动化。5G网络相对于4G网络,给网络运维带来更高的复杂度。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以人工为主的运维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引入大数据和AI来降低决策复杂性,实现从人工运维到超自动化。

+AI,迈向智能联接

五大变化提出了对联接的诸多新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让联接力释放更大的生产力,联接需要升级换代。首先,带宽能力是联接的基础。为满足家庭和企业场景下,超高清视频、VR/AR应用、AI摄像机、无人机等需求,需要无处不在、无缝覆盖的千兆联接;其次,为满足家庭场景下办公和学习等业务需求、企业场景下安全和可靠性生产的需求,联接网络要能做到确定性体验;第三,网络的规模和复杂性成倍增加,必须引入大数据和AI,实现超自动化。

所以,新时期的联接需要具备泛在千兆、确定性体验和超自动化三大特征,这就是智能联接。

华为发布全场景智能联接解决方案

会上,汪涛正式发布了“全场景智能联接解决方案”, 面向家庭场景,推出智能分布式接入解决方案;面向企业场景,推出三大解决方案,包括智能园区网络,智能品质专线以及智能云网解决方案。

智能分布式接入。该解决方案对家庭终端、局端和网管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千兆全屋Wi-Fi覆盖、高品质的业务体验和质差用户精准识别,助力运营商从人口红利走向体验红利。

智能园区网络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LAN&WAN统一管控、Gbps全无线接入和基于AI的智能运维,帮助运营商打造面向企业上云的一站式网络解决方案。

智能品质专线:该方案通过全光交换能有效降低时延,支持运营商打造1ms时延圈,给高端企业用户带来极致体验;基于liquid OTN技术的灵活硬管道,可以实现2M~100G灵活带宽接入、及业务无损调节;通过捆绑波长或子波长的管道资源,为企业客户提供波长级专网。

智能云网解决方案:智能云网是华为面向云时代、打造的云网一体化网络解决方案。它以智能IP网络为基础,构筑一张高质量的云业务专网,提供企业上多云的服务。

汪涛在主题演讲中表示:“过去30多年,华为一直在与客户、合作伙伴一起,为家庭打造全场景智慧生活,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升级,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让人类生活更美好。基于在5G、F5G、IPv6+等领域的长期投入,今天我们发布了全场景智能联接解决方案,让超宽带网络更高效、更环保,让未来的社会更加智能。未来,华为将继续加强基础研究,在下一代网络技术领域持续投入,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构建一个更加低碳、高效与智能的世界。”

全球超宽带高峰论坛是超宽带领域面向ICT产业的全球性旗舰大会。在本次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及国内三大运营商等嘉宾分别进行了致辞与主题演讲。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