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开发和DevOps开发运维有哪些相连之处?

今日头条

1151人已加入

描述

敏捷开发和DevOps开发运维有哪些相连之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

下面由深圳青蓝咨询的小编给大家来讲解!

一、敏捷开发

敏捷开发(Agile)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

在敏捷开发中,软件项目的构建被切分成多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的成果都经过测试,具备集成和可运行的特征。

简单地来说,敏捷开发并不追求前期完美的设计、完美编码,而是力求在很短的周期内开发出产品的核心功能,尽早发布出可用的版本。然后在后续的生产周期内,按照新需求不断迭代升级,完善产品。

敏捷开发思想是 Martin Fowler 提出的。 Martin Fowler 不但是敏捷开发的创始人之一,还在面向对象开发、设计模式、UML 建模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担任 ThoughtWorks 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敏捷开发模式的分类

敏捷开发的实现主要包括 SCRUM、XP(极限编程)、Crystal Methods、FDD(特性驱动开发)等等。其中 SCRUM 与 XP 最为流行。

同样是敏捷开发,XP 极限编程更侧重于实践,并力求把实践做到极限。这一实践可以是测试先行,也可以是结对编程等,关键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

二、SCRUM 工作流程

SCRUM则是一种开发流程框架,也可以说是一种套路。SCRUM 框架中包含三个角色,三个工件,四个会议,听起来很复杂,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完成每一次迭代周期的工作。

学习 Scrum 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几个基本术语:

Sprint

冲刺周期,通俗的讲就是实现一个“小目标”的周期。一般需要 2-6 周时间。

User Story

用户的外在业务需求。拿银行系统来举例的话,一个 Story 可以是用户的存款行为,或者是查询余额等等。也就是所谓的小目标本身。

Task

由 User Story 拆分成的具体开发任务。

Backlog

需求列表,可以看成是小目标的清单。分为 Sprint Backlog 和 Product Backlog。

Daily meeting

每天的站会,用于监控项目进度。有些公司直接称其为 Scrum。

Sprint Review meeting

冲刺评审会议,让团队成员们演示成果。

Sprint burn down

冲刺燃尽图,说白了就是记录当前周期的需求完成情况。

Release

开发周期完成,项目发布新的可用版本。

如上图所示,在项目启动之前,会由团队的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按照需求优先级来明确出一份 Product Backlog,为项目做出整体排期。

随后在每一个小的迭代周期里,团队会根据计划(Sprint Plan Meeting)确定本周期的 Sprint Backlog,再细化成一个个 Task,分配给团队成员,进行具体开发工作。每一天,团队成员都会进行 Daily meeting,根据情况更新自己的 Task 状态,整个团队更新 Sprint burn down chart。

当这一周期的 Sprint backlog 全部完成,团队会进行 Spring review meeting,也就是评审会议。一切顺利的话,会发布出这一版本的 Release,并且进行 Sprint 回顾会议(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

那么,现实中的 Scrum 是什么样的情景呢?看看下面的照片就知道了:

三、Devops

DevOps是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s的复合词,是一组流程、方法和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软件工程)、技术运营和质量保证(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集成。IT是重视“软件开发人员(DEVs)”与“IT运维技术人员(Ops)”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的文化、运动或习俗。通过自动化“软件交付”和“架构变更”的过程,软件可以更快、更频繁、更可靠地构建、测试和发布。其目标是加强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运维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项目需要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

时下流行的 Jenkins、Bamboo,就是两款优秀的持续集成工具。而 Docker 容器则为 DevOps 提供了强大而有效的统一环境。

DevOps 的出现是由于软件行业日益清晰地认识到:为了按时交付软件产品和服务,开发和运营工作必须紧密合作。

从定义来看,其实 DevOps 就是为了让开发、运维和QA可以高效协作的流程。(可以把DevOps看作开发、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QA)三者的交集)。

四、DevOps对应用程序发布的影响

在很多企业中,应用程序发布是一项涉及多个团队、压力很大、风险很高的活动。然而在具备DevOps能力的组织中,应用程序发布的风险很低,原因如下:

1)减少变更范围

与传统的瀑布模式模型相比,采用敏捷或迭代式开发意味着更频繁的发布、每次发布包含的变化更少。由于部署经常进行,因此每次部署不会对生产系统造成巨大影响,应用程序会以平滑的速率逐渐生长。

2)加强发布协调

靠强有力的发布协调人来弥合开发与运营之间的技能鸿沟和沟通鸿沟;采用电子数据表、电话会议和企业门户(wiki、sharepoint)等协作工具来确保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变更的内容并全力合作。

3)自动化

强大的部署自动化手段确保部署任务的可重复性、减少部署出错的可能性。

与传统开发方法那种大规模的、不频繁的发布(通常以“季度”或“年”为单位)相比,敏捷方法大大提升了发布频率(通常以“天”或“周”为单位)。

五、实现DevOps需要什么?

硬性要求:工具上的准备

上文提到了工具链的打通,那么工具自然就需要做好准备。现将工具类型及对应的不完全列举整理如下:

  代码管理(SCM):GitHub、GitLab、BitBucket、SubVersion

  构建工具:Ant、Gradle、maven

  自动部署:Capistrano、CodeDeploy

  持续集成(CI):Bamboo、Hudson、Jenkins

  配置管理:Ansible、Chef、Puppet、SaltStack、ScriptRock GuardRail

  容器:Docker、LXC、第三方厂商如AWS

  编排:Kubernetes、Core、Apache Mesos、DC/OS

  服务注册与发现:Zookeeper、etcd、Consul

  脚本语言:python、ruby、shell

  日志管理:ELK、Logentries

  系统监控:Datadog、Graphite、Icinga、Nagios

  性能监控:AppDynamics、New Relic、Splunk

  压力测试:JMeter、Blaze Meter、http://loader.io

  预警:PagerDuty、pingdom、厂商自带如AWS SNS

  HTTP加速器:Varnish

  消息总线:ActiveMQ、SQS

  应用服务器:Tomcat、JBoss

  Web服务器:Apache、Nginx、IIS

  数据库:MySQL、Oracle、PostgreSQL等关系型数据库;cassandra、mongoDB、redis等NoSQL数据库

  项目管理(PM):Jira、Asana、Taiga、Trello、Basecamp、Pivotal Tracker

在工具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公司业务需求和技术团队情况而定。

软性需求:文化和人

DevOps成功与否,公司组织是否利于协作是关键。开发人员和运维人员可以良好沟通互相学习,从而拥有高生产力。并且协作也存在于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之间。

出席了2016年伦敦企业级DevOps峰会的ITV公司在2012年就开始落地DevOps,其通用平台主管Clark在接受了InfoQ的采访,在谈及成功时表示,业务人员非常清楚他们希望在最小化可行产品中实现什么,工程师们就按需交付,不做多余工作。

这样,工程师们使用通用的平台(即打通的工具链)得到更好的一致性和更高的质量。此外,DevOps对工程师个人的要求也提高了,很多专家也认为招募到优秀的人才也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章:http://www.shzhchina.com/newsview.aspx?id=354
 

审核编辑:鄢孟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