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为什么技术粘性这么强大?技术粘性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在2020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主论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峰论坛上,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陈诗军表示,北斗+5G泛在高精度技术和产品连接广泛的应用和用户,形成强大的技术粘性,使得5G产业和北斗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取得主导地位。

20世纪70年代,GPS开始研制,历时20年,于1994年全面建成,相较奋起直追的北斗,拥有近40年的时间优势。这使得GPS在模块和设备研发等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产生了巨大的粘性,在位置服务行业形成主导作用。

陈诗军介绍,技术粘性的产生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技术创新,二是产品,三是市场应用。技术创新和产品构成了双迭代循环模型结构,比如技术与产品是第一个循环,产品与市场应用是第二个循环,两个迭代循环导致技术粘性不断增长。

GPS为什么技术粘性这么强大?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说,GPS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全球的、全天候的高精定位。另外,GPS具备技术创新的必要性。通过成功的产品表达,GPS的技术粘性在技术的广度和时间深度两方面占据优势。

技术粘性产生之后会形成三个规律:一是形成群体性习惯和巨大的产业惯性;二是技术粘性作用于第二个迭代循环,将对后继技术产生巨大的抑制作用;三是技术粘性形成之后,将在产业链中形成主导地位作用。

“对先发粘性和后发技术粘性可以做以下总结。”陈诗军介绍道:“如果相关技术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先发技术创新,要重视第二个迭代循环,尽快形成技术粘性。而后发技术一定要通过创新形成差异化优势,或利用外力打破现有第二个阶段循环,产生技术粘性。北斗+5G正是充分利用了差异化的优势,打破了既有技术第二个循环粘性。”

据了解,北斗+5G的技术融合,实现了泛在高精度授时、泛在高精度RTK定位、泛在室内外无缝定位、泛在智能定位,四大泛在高精度能力,从而解决了现有卫星定位的技术难题,能够适应5G智能业务的痛点,相比GPS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

在应用方面,北斗+5G泛在高精度技术产品能够自然的、广泛的深度连接社会应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北斗+5G能够连接5G广泛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二是顺利连接5G数十亿终端用户;三是连接5GNR室内外高精度定位广域应用场景;四是5G融合各种现有定位技术丰富应用场景。

陈诗军表示,产品是技术粘性的表达,北斗+5G泛在技术能力在应用方面产生自然的连接应用,对其技术粘性的形成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p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