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下)

TD SCDMA技术

1人已加入

描述

3、容量受限问题

  3.1 码道资源受限容量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TD载频分为7个时隙,其中时隙0为下行公共时隙,以12.2 kbit/s语音业务为例,由于12.2 kbit/s语音业务为上下对称业务,因此时隙1、2、3为上行业务时隙,时隙4、5、6为下行业务时隙。每个码道的速率为: 

td-scdma

  其中:B是TD的码片速率,为1.28 Mchip/s;T时隙是TD的时隙长度,为0.675 ms;Kc为信道码数;R为编码效率;Q为每符号码片数,当采用QPSK时,Q=2,T子帧为TD的子帧长度等于5 ms。

  所以当Kc=16时:R取1/3,码道速率为7.2 kbit/s;R取1/2,码道速率为10.8 kbit/s。如果进行12.2 kbit/s的语音业务,需要两个码道,因此单时隙最大支持12.2 kbit/s的语音用户数为8个,考虑到上行时隙2需要配置随机接入信道、上行共享信道等公共信道,需要占用一定码道资源。从码道资源角度看,实际单时隙支持的最大用户数会更少。

  3.2 干扰受限容量分析

  用户个数的增加导致了在基站每个用户受到的总干扰增加,为了维持一定的信号干扰比以保证通话质量,每个用户必须增大发射功率,在用户处于最大发射功率条件下,导致用户个数无法再增加,此时的容量称为干扰受限极限容量。

  TD-SCDMA采用联合检测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相结合,能够增加系统的容量,TD-SCDMA在多小区情况下,小区的上行单时隙极限容量可表示为式(2): 

td-scdma

  其中K为用户信噪比和业务激活因子的乘积;β为多用户检测因子,目前厂商推荐值为0.8左右;j为小区外干扰和小区内干扰之比。

  如果考虑多系统的干扰且假定系统完全同步,在宏蜂窝环境下,j的取值在TDD方式下比FDD(频分复用)略高,本文定为0.75,因此当语音业务Eb/No为8 dB时。通过式(2)计算可得上行极限容量为2.57,式(2)中没有考虑智能天线的赋形增益,假定智能天线带来6 dB增益,相当于Eb/No为2 dB时,上行极限容量为9.62,高于码道数所限制的单时隙8个语音用户的极限容量。

  高速率业务下极限码道容量更少,在联合检测和智能天线发挥较好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得到码道受限的结果,确切地说,在联合检测和智能天线技术保障下,TD-SCDMA容量表现为码道资源受限。

  干扰受限的系统在具体网络规划中,主要体现在链路预算中干扰余量的预留。考虑到TD系统为码道资源受限,而非干扰受限系统,一般上下行小区负荷采用厂商推荐值。分别采用37%和50%的负荷因子,对应地,干扰受限的WCDMA系统上下行分别为50%和75%的负荷因子。此外,TD系统的小区呼吸效应不明显,使得无线规划可将覆盖和容量分开考虑,类似于GSM系统,可实现多次规划、分层建设。

4、可变切换点问题

  由于TD-SCDMA系统支持不对称业务,6个业务时隙可以根据上下行的负荷,规划上下行时隙的切换点,一般而言对于语音业务为主或者数据业务负荷较少的地区,采用3:3的上下行时隙比例,而对于不对称数据业务较多的地区,采用2:4或者1:5的上下行时隙比例。

  如图4所示,当设在区域A(语音业务为主)中采用3:3的上下行业务时隙配置方式,而相邻区域B(数据下载类业务为主)中采用2:4的上下行业务时隙配置方式,区域A中的小区a与区域B中的小区b相邻,不难看出在业务时隙Ts3处,小区b的Node B在发送信号时。小区a的Node B正处于接收信号状态,因此小区b的Node B的发送信号必会对其邻小区a的Node B的接收机产生干扰;同样在业务时隙Ts3处,小区a的用户设备在发送信号时,小区b的用户设备正处于接收信号状态,则小区a的用户设备的发送信号势必也会对小区b的用户设备的接收机产生干扰,在上述两种干扰情形下,由于小区b的Node B的发送信号功率为其所有下行链路信号功率之和,且若小区a的某一用户设备与小区b的另一用户设备均处于小区a与小区b的交界处,则上述两种干扰均为强干扰。

td-scdma
 
图4 非对称切换点配置

  针对上述问题,在网络规划中,可以将两相邻小区中的任一小区对业务时隙Ts3的使用禁止,而两相邻小区中另一小区的上下行业务时隙配置方式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所述不同区域中的相邻小区之间因此而产生干扰。进一步地,即便对于这些切换点不一致的相邻小区,也可以不禁止Ts3,而采用无线资源管理的方法,通过终端和网络的实时测量,得到该时隙的干扰信息,从而由网络来决定是否将用户分配到该时隙。

5、引入HSDPA后的TD网络规划考虑

  HSDPA技术是3GPP在无线部分的增强与演进,其数据速率远超IMT2000的2 Mbit/s的要求,被视为超3G的3.5G技术。它不但支持高速率不对称数据服务。而且在增大网络容量的同时还能使运营商成本最小化。从无线帧结构来看,HSDPA所引入的TDMA+CDMA思想和TD系统不谋而合,同时通过在新增的业务信道上采取扩频因子固定、多码并行传输的方式来提供不同等级的数据速率,并且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AMC)、混合自动重传(HARQ)和快速资源调度算法来代替功控技术,并将重传与资源调度从RNC移植入Node B中新增的MAC-hs功能实体上[1],从而尽可能地提高下行分组数据速率和减少处理时延的目的。

  引入HSDPA后的TD-SCDMA网络规划的影响首先应当考虑其与R4网络的合/分载频设置的选择,规划时通常通过上下行负荷计算来判定载频的配置方案,参考文献[2]上给出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方法。但是,引入HSDPA的TD不仅仅是网络负荷的提升,还会涉及到TD系统所独具的多频点、上下行时隙转换点配置问题。TD-HSDPA的引入可采取“分步实施、平滑升级”的演进策略,首先在话务热点区域启用TD-HSDPA与R4 TD-SCDMA的合载频设置,同时依据语音及数据的业务量需求配置合适的上下行切换点,而在数据业务激增阶段,多频点的引入及两者间分载频设置更为可取,此时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异频间的上下行时隙交叉干扰,各自载频的上下行时隙转换点最好设为一致。但它的弊端是数据和语音上下行容量需求不一,若单纯以某一业务为各载频上下行时隙配置依据,则会造成另一业务的受限,系统资源利用也非最佳,因此,实际TD-SCDMA引入HSDPA后的网络规划模式还需结合具体网络情况作进一步调整。图5为网络初期和数据业务激增的网络成熟期建议采用的合/分载频方案。


 
图5 R4和TD-HSDPA合/分载频建议配置

  参考文献

  1 3GPP Technical Report 25.848.Physical layer aspects of UTR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version 4.0.0,March 2001

  2 梅琼.金亮等.HSDPA无线网络合/分载频规划方案的研究(上/下).邮电设计技术,2006(4/5)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