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作为AR技术的完整载体,AR眼镜一直以来都更多地面向B端用户。不过随着5G建设的进一步加速,像高通、海思这样的头部芯片厂商先后推出XR平台,极力推广“5G+AR”的概念;而各大终端厂商也在今年开始推出消费级AR眼镜,价格下探到3000元左右,无论是价格以及5G的加成都让AR眼镜大有爆发之势。那么5G真的能为AR带来繁荣吗?
2015至2016年,是近10年来AR/VR厂商风头最盛的一段时间。在这两年间,Oculus、HTC、索尼、微软、谷歌、三星等巨头都发布了多种不同形态的VR/AR硬件,在科技巨头们的带动下,资本市场也迎来了一股投资热潮,不少初创公司在这股热潮下获得巨额融资,一时间风生水起。
比如大名鼎鼎的Magic Leap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完成了8.27亿美元以及包括阿里/谷歌在内参与的约7.9亿美元的两轮融资;VR流媒体公司NextVR在2016年8月完成了由网易与中国信安领投的8000万美元B轮融资;Blippar在2015年获得高通领投的4500万美元后,又在2016年3月完成了5400万美元的D轮融资;国内风靡一时的暴风魔镜在15-16两年间获得3亿元融资,2015年3月科创板上市后甚至创造了连续33个涨停板的神话。
当然,这些公司最后到底成功与否就是后话了,但这至少证明了那段时间行业的火爆。不过,在这一波热潮过后,市场上AR与VR的投资占比发生了不少变化。2015年Magic Leap那惊为天人的演示视频推出后,在人们为这样的“未来”技术感到惊叹的同时,AR 技术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并在未来几年逐渐取代VR成为市场主流。
根据某VR/AR领域的风投联盟数据显示,在2015年前该联盟在AR领域的投资几乎可忽略不计。但从2015年开始,随着MagicLeap的大火,以及谷歌、阿里等投资者加入,促使了如红杉、IDG等著名基金纷纷跟投,AR占投资总额的比例也在2016年提高到近30%。
然而,接下来的2018年,传出了多家公司放弃VR/AR的消息,包括英特尔的Vaunt、专注电影的IMAX VR、宏碁的StarVR以及宣布破产的AR广告创企Blippar等。相比于投资者以及硬件厂商们的高期望,消费市场反馈却一直平平,加上“烧钱式”的投入最终导致部分企业严重亏损而不得不放弃VR/AR业务。
2019作为“5G元年”,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许多“5G相关”行业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5G所具有的高带宽,低延迟等特性,被普遍认为是驱动AR/VR发展的重要技术节点。
而自2019年年底到今年以来,海思与高通两大芯片厂商都各自推出了自己的XR平台,能够为AR眼镜等设备提供5G支持以及边缘计算的能力。在芯片厂商的支持下,消费终端厂商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再次点燃AR眼镜市场的热度。
那么5G到底能为AR带来怎样的改变?深圳创龙智新联合创始人孙业志认为,AR眼镜在当前技术形态短期内没有突破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应用方面能够带来新的东西,而5G就是推动应用发展的重要动力。
“比如在公安等安防的应用,主要是人脸识别方面,目前大部分采用本地数据以及本地计算的方案。这是因为4G通信延迟较大,达不到实时性要求,特别是面对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实时进行在逃违法犯罪人员的识别。而我们也在测试5G网络下识别的实时性。随着5G网络的普及,相信云端人脸识别也可以达到与本地端相同的实时性目标。”孙业志告诉《华强电子》记者。
除此之外,在行业应用中,5G为AR带来的还能有更多,比如在工业领域中需要专家的远程指导,通过5G能够将两者之间的可视化操作指示延迟降至最低,或通过传感器对物件进行扫描,在云端实时建模,提高工作效率。
至于消费级产品,在3D导航、AR游戏等应用同样可以通过5G的高速率低延时特性来加快云端高质量3D模型的实时加载速度,而无须提前下载到本地。
尽管想象很美好,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就现阶段的技术水平而言,5G在AR眼镜上的软件硬件层面都还面临很大问题。加入5G本身对于追求轻量化、小型化的消费级AR设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孙业志也向记者透露,曾有运营商提供5G模组希望能够加入到AR眼镜中,但体积大与发热问题现阶段无法很好地解决,如果强行融入到AR一体机内,体积可能会跟HoloLens相当,无法做到轻量化小型化。
另一方面,针对5G低延时与AR的关系,某资深业内人士向《华强电子》记者表示:“实际上5G对于现有AR产品而言,反而增加了从运动到成像的时延。因为如果将原本在本地进行的图像渲染放到云端处理,那么会在原本的成像时延中增加5G上下行所需的额外时间。对此我们可以理解成5G能够缩减云端与本地通信之间的网络时延,但对AR本身的显示效果提升不大”
难道5G对于AR眼镜而言,能够带来的作用被过誉了?
责任编辑:YYX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