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将建成最成功的5G网络

移动通信

308人已加入

描述

刚刚过去的北京通信展,曝出大量5G发展数据和观点,让我们对中国5G更清楚、更有信心。但近日看到了一些断章取义的文章和现象,让我不吐不快。

具体是为了更好发展5G,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等多位专家和企业高层,分析了5G建设初期存在问题和应对之策。尽管这些问题是3G、4G发展初期都存在,属于客观规律,但有群“标题党”马上迎来“狂欢”:把这些问题无限放大化,认为5G没杀手应用、5G建网体验不好,所以得出结论——中国5G不行。

我比较替专家悲哀的是,无论这些外行批评者还是通信圈内行,都没有把专家的演讲内容,仔仔细细看一遍,就误解或者故意曲解专家意思。我们知道,否定式内容更易抓眼球,难道否定中国5G是为了阅读量?更可悲的是,这些标题党的言论被一些外媒传播。

北展四天,我都去了现场,陆续听了数字经济论坛、ICT中国高层论坛、UBBF等论坛,后续又看回放,回顾了几个5G论坛嘉宾演讲,也与大量行业人士对话交流。

回顾北展5G,我的整体感知是:专家、运营商、设备商等产业人士,都盛赞中国5G成效——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他们对中国建设最成功5G有信心,所以提出了中国如何打造最成功5G的真知灼见。

毫无疑问:中国5G已经实现全球领先

中国5G发牌一周年,在2020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网络、体验、终端、用户、业务等多个方面,实现全球领先。

首先,从建设能力上看,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中国5G的基站数量已达到60万站(全球约80万个),年底将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基站建设数量和覆盖范围已居于全球首位。

今年中国三大运营商建设5G,还挑战了多个极限场景,在6500米的珠峰部署5G,挑战了高寒、高海拔、高施工难度,支持珠峰直播;在534米的矿井阳泉煤矿部署5G,应对严苛全生产技术标准下,提升矿井效率、降低人员安全风险。

其次,从技术创新下的用户体验方面看,中国三大运营商不断提升5G下行带宽和上行带宽。

在下行速率提升上,中国5G网络规模部署Massive MIMO大带宽技术,让5G网络下行均可达到1Gbps以上的峰值速率。

中国移动基于4.9G+2.6G的200M带宽,通过载波聚合技术实现了下行峰值3.2Gbps的测试速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实现基于3.5GHz频段200MHz载波聚合,实测下行速率均值超过2.5Gbps。

在港口等垂直应用所需的上行速率提升上,中国运营商利用SUL专属频谱,在实验室测试中,可以使上行速率突破1Gbps。

中国电信2019年就推出5G超级上行技术,并应用到深圳等地实际网络中。今年8月,中国联通携手华为在5G室内覆盖场景,率先完成全球首个200M带宽的SA组网5G专享时隙(C-band 4:6)验证,实测上行峰值速率超过1.2Gbps。中国移动在7月的5G专网启航计划线上发布会上也发布包括发布超级上行在内的多项5G专网能力,在山东现网等进行了验证。

总结看,中国5G建设应用了大规模多入多出、载波聚合、动态频谱共享、上行增强等领先技术,有力保证5G用户上下行网络的极致体验。

最后,从商业闭环角度看,当前中国的5G手机的累计出货量已达1.2个亿(全球约1.7万5G用户),价值拐点将很快到来,面向个人的创新业务也将很快进入高速发展期。韩国运营商所探索的AR类个人应用,已经进入商用。中国发展的多视角直播、自由视角直播,以及一些云VR/AR也在逐步进入规模商用的阶段。

5G要持续发展,就要持续创新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新生事物有其发展规律,存在机遇,必然存在挑战。5G尚处于发展初期,还会持续建设和发展多年。这些问题是全球各国都会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只存在中国。要加速5G成功,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发现问题,持续通过创新解决问题。

如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所言,中国5G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下一阶段将聚焦极致体验和商业成功,消除目前某些区域存在的零星“假、哑、差”的问题,全面建成全球最成功的5G。比如运营商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和网络优化工具实现栅格级精度的问题区域识别,并基于专家经验库进行智能化体验问题定位,最大程度的改善5G用户的体验问题。

请大家注意,此处提到的问题都是某些区域存在的零星问题,也是属于正常客观规律,并不是说5G整个生命周期一直就如此,不能因此“棒杀”5G,停止不建了。目前5G发展并没有标准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去实践,去试错,去找答案。

可以预见,中国建设5G标准和节奏,必将是世界的标准和节奏,会吸引大量国外模仿。分析,中国在如下几个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也给了我们建设全球最成功5G的信心。

第一,中国政府推出积极的产业政策。中国各地政府高度关注5G建设,在降低建站成本、降低用电成本、优先配置产业资金、牵引产业联合创新、孵化培育5G创新应用及拓展,以及打通法规、监管环节等等方面,均对5G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

首先,早在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下发了降低部分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标准的通知文件。自发牌起的一至三年免收、四至六年减收频率占用费。同时,降低3GHz以上的频率占用费标准,这一政策无疑为中国5G商用,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其次,在5G规模部署过程中,面临着基站站址获取难,进入成本高等问题。同样,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在各项政策中对5G站址规划、建站资金及站点用电予以了支持。

各地政策特别重视杆站站址的获取问题,注重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实行5G站点资源开放,大力发展智慧灯杆。

各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运营商环节电费的压力。一方面,各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用各种方式降低基站电费,加快推进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另一方面,有些省份也对基站用电进行补贴。

对于5G建设需要的大量资金,地方政策进行了两个维度的支持,即:按照建设阶段和应用落实直接进行资金补贴,或多方筹措集资金设立5G产业基金予以融资便利。

最后,在推动5G应用产业创新和发展方面,国家及各地政府已制定实施明确政策。各地政府在5G政策中也做了重点部署。

比如今年4月,国家发布“新基建”规划,明确5G作为重点方向之一。工信部已经发布了包括了医疗、教育、电力、港口、制造、超高清、车路协同等垂直领域的七项5G创新应用提升工程,同时也明确提出了相关5G加快网络部署、丰富应用场景、加大研发力度、构建安全体系、加强组织实施等五方面18项措施。

全国已有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5G 通信网络建设”列入2020年重点工作。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均已发布了5G专项建设方案和产业推动的行动计划。

多地政府也在大力推动5G应用与地方经济融合,加速5G产业聚集。例如,广东省早在2020年5月,提出建设首批八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山西省提出要求2020年底前,5G+智能矿井示范项目达到2个;2022年底前,示范项目达到15个。相信国家到地方出台的一系列5G产业政策都将为5G产业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第二,5G产业生态的成熟度发展迅速,超出预期,还将持续发展。2019年,中国的5G手机占中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的3.5%;而截至今年6月份,这个占比达到了41.5%。

我国5G产业生态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2C方面5G套餐用户超1.5亿,终端累积发货超过1.2亿,随着三大运营商5G网络覆盖的完善,5G网上终端连接数已超过1个亿;在2B方面,CPE、模组等已推出超过100款。三大运营商toB项目合计超过5000个,相关总营收超过15亿。

同时大家关心的在终端价格方面,全球首款5G手机超过8000元RMB,而用时1年后,5G千元手机推出。5G手机进入千元机时代的速度,比4G、3G时代产业发速度快一大截。

虽然当前5G工业模组的价格相比于4G模组,还处于偏高的水平。但是我们看到,一方面随着5G首发行业应用场景的价值显现与商业闭环,将持续推动5G工业模组的丰富;另一方面在规模效应下,5G工业模组的成本也必将大幅度降低,进一步推动行业应用。

记得2019年业界发布的第一个5G模组约为3000人民币,而2020年仅在中国,行业模组市场需求量在200-300万个,相信5G模组价格有望很快降至500元以下。截至今年7月底,市场上已出现有364款5G商用终端设备。

总结:中国必将建成最成功的5G

毫无疑问,中国有5G发展最优质的土壤。中国有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全球顶尖的运营商和通信厂商,领先的移动互联与行业信息化应用基础,优质的创新生态,以及来自国家有力的政策支持。

这一切为中国5G产业创新与5“机”协同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发展环境。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ICT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之“基”,也为孕育创新、促进转型、培植发展新动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以前2G、3G、4G时代,我们也一度处于落后情况,导致我们不得不花费更多成本建网。面向5G未来,我们应满怀信心。而且,5G的快速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劲儿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