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暴雷?
太扯了!恒大短时间内迅速回应,并自愿公布公司最新经营情况:截至9月24日,恒大实现销售5049亿,同比增长11.4%;销售回款4521亿,同比增长51.3%。
自2020年9月3日起,恒大推出全国楼盘大优惠,计划在2020年9月、10月两个月累计实现人民币2000亿元销售。按照上半年90%的回款率计算,全年将带来7200亿元的销售回款。
同时,恒大还手握2046亿元现金。充裕的现金流与大量的销售回款都说明这是一个经营稳健、财务健康的恒大。
恒大成立24年,借款20523条,从未出现利息晚付、本金逾期归还的情况。你说恒大缺钱暴雷,是不是扯到没边了?
很明显,这是海外空头通过散播虚假"文件"恶意做空恒大。这事件导致国际投行们纷纷坐不住了。9月27日晚,摩根大通、德银、里昂、银河联昌证券、华泰证券、星展银行等多家国际顶级投行齐发公告力撑恒大。
恒大,现在很健康。
恒大经营状况健康,这说明恒驰也很健康,无需过多怀疑恒大造车的决心和能力。
并且,恒大入局造车,或许正是中国新能源所需要的。今天笔者就用四个原因说明白,中国新能源为什么需要恒大。
造车烧钱早已不是新鲜事,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公开表示,一个电动车企业走到量产至少需要200亿元。200亿不是门槛,而是一张没有盖章的入场券。有200亿可以来玩,玩得怎么样又是另外一回事。
从目前来看,已经退出造车大军的新势力,无不例外均是因为钱的原因,有的是没钱,而有的是有钱但因看到不到希望不愿意再投,今年上头条的拜腾、赛麟属于前者,三年花了218亿还是失败的戴森属于后者。
对于恒大来说,手里超2000亿的现金,对钱自然是没有太多担心。
恒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曾透露,2019年恒大在造车上投入147亿元,2020年上半年共计投入30亿元,主要用于股权收购、工厂用地的取得、设备支出以及研发支出等,之后预计将为汽车业务共计投入294亿元。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恒大汽车通过多次收购,构建了覆盖整车制造、动力总成、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等领域的全产业链。
9月15日,恒大汽车发布公告表示,腾讯控股、红杉资本、阿里巴巴旗下的云锋基金和滴滴出行等多家企业以配股的方式参与到恒大汽车的新一轮融资,共计募资40亿港元。
恒大造车,真不缺钱。
2015年,圈内传出苹果造车的伟大计划,随着其转型研发自动驾驶,苹果造车的声量逐渐转小。2015年,苹果市值7300.55亿美元,今年苹果市值1.95万亿美元,世界科技巨头在不仅在造车这件事上没有了声量,连自动驾驶系统也没拿出明确的成果。
庞大如阿里、华为、小米、腾讯、百度等业界大象级企业,在造车这件事也只是投资、入股、助力,还没有出现恒大这样大张旗鼓的造车姿势。纵观造车新势力们,很多是撑过了发布概念车型,然后倒在了量产之前。这说明:造车门槛确实不低,赶上趟的才有机会吃上新能源的蛋糕,但真正吃上蛋糕却很少。
在笔者看来,造车不仅需要钱,还需要勇气。
过去五年,政策红利一直推动新能源汽车加速迭代发展,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2019年补贴大幅下滑加之市场不景气,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和4.0%。
而到今年,补贴进一步下滑,2020 -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政策驱动正在向市场驱动转变,换句话说:后补贴时代,若市场不买单,一分钱都不会有。
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还强调,欧洲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力度已经反超中国。"2018年,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额约为欧洲的7倍,2019年欧洲迅速加大投资力度,中国不足欧洲30%。"
新能源汽车的钱确实没有前几年那么好赚了。
恒大在这个时候选择入场,需要有足够的勇气。今年7月27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鉴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本集团最重要的业务,董事会建议本公司之名称更改为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大汽车"。不到一个月,恒大健康在8月26日发布公告称,恒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为中国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恒大要造车,决心不容置疑。
汽车行业是一个"精细活",不是仅靠财大气粗就可以出成绩,更不是靠喊口号、靠勇气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钱也好,勇气也好,造车最需要的还是实力。
只有跳出三界之外,才能不在五行之中。
用许家印的话说,恒大造车的战略,就是"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能买来的技术就买,买不了就合并,合并不了就合作,而目标是要有大规模和大格局,去实现好的品质和价格,在过去3年的时间里,恒大以资本的力量,迅速完成了"买、合、圈"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恒大集团已经构建出一个覆盖了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慧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并在各关键环节拥有世界最顶尖的技术。
连续的布局,环环相扣,恒大从新能源汽车的门外汉,恒大新能源汽车一举跃升为全球行业领军者,并且在上海、广州、天津、沈阳都完成了生产和研发基地的空间布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盘子已做好,就等上菜。今年8月3日,恒大汽车集团在上海、广州同时发布恒驰首期六款车,分别是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覆盖了从A级到D级所有级别,横跨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
无论是"六车齐发"还是产品线全覆盖,这样的规模在汽车行业绝无仅有,颇有"一网打尽"的意味。
恒大新能源汽车:声量大,实力强。
回顾恒大汽车的发展,至今也不过短短两年时间。短时间内动作频频,恒大在造车这件事上为何如此坚持?
恒大坚持要造车,可能和它主营的房地产业务有关。2016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冲上12万亿的成交额巅峰,房地产市场发展见顶;2018年,全国各级政府针对房价进行了450次调控,随着中央政治局提出"坚决抑制房价上涨"的口号,中国的房地产红利短期内无法重现辉煌;2020年,赶上疫情+经济形势+政策的多重影响,很多房地产公司甚至开始打折出售房产。
其实恒大早就预计了房地产的走势,在过去10年,恒大先后进入了足球、旅游、恒大健康等产业,但是对于这样恒大这样一个万亿级体量的企业来说,是难以吃饱的,做惯了大生意的恒大难以将跑道切换到小生意上,纵观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可能也只有汽车行业才会有像房地产行业那样的大规模、大影响力、大前景、大有作为,它或许可以帮助恒大找到第二增长曲线。
对恒大来说,造车决心已定,势在必行。
恒大造车,这件事从公开以来就没有多少人认可,和蔚来李斌、理想李想、威马沈晖等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创始人相比,恒大许家印真的可以说是零基础进入汽车行业。但是干房地产的跨界搞汽车,有一个独有优势:能集中所有资源去干一件事,这是实力、是勇气也是决心,选择汽车行业与房地产相辅相成也是完全正确的切入方向。
而许家印本人,对造车也尽心尽力。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许家印为新能源汽车业务七次出国,飞行总时长超过130小时,行程近十万公里。多次往返德国、奥地利、英国、瑞典、意大利、韩国等汽车工业强国,不断扩大造车"朋友圈",堪称新造车界的"劳模"。
"新能源是爱迪生发明的,现在叫的电动车,那是方向,是像许家印这种有钱人做的,资本大佬可以做这个事情。完全靠国家补贴那是等死,要做到不靠国家补贴来做"。这是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对恒大造车的评价。
论底气、论勇气、论实力,恒大造车在造车这件事上有坚定的决心。随着恒大汽车"产业链+技术+人才+设计"协同效应的逐步显现,恒大也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沸腾与蓝海里,得到自己的第二增长的契机,同时,向世界彰显中国智造,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改写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中国新能源需要恒大入场,中国需要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特斯拉"。
责任编辑:YYX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