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北斗标准化“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导 读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于2020年7月3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标志着由我国建成的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卫星导航系统,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本刊记者了解到,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自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意味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他指出,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要推广北斗系统应用,做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等后续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和中国高铁技术“走出去”一样,中国北斗“走出去”依然需要凭借中国北斗标准“走出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迄今为止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系统性最强、建设任务最繁重的系统工程,是我国首次实现卫星组批生产、组网发射,构建星地一体、稳定运行的大型复杂卫星网络。标准是引领产业规范、快速、有序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媒介。北斗系统在立项阶段就考虑了标准化工作,一直相伴而行,在系统的工程建设以及应用推广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据了解,北斗标准化的战略定位,要全面支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应用推广和国际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为构建完全自主可控的、以北斗为核心的国家时空基准体系提供服务,确保北斗应用真正服务于测绘、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

业内认为,核心是做好三个支撑:

一是支撑北斗好用。工程协调管理和高质量的建设需要标准化工作提供支撑。要开展重大关键的工程标准制定,主要涉及各系统之间接口控制、数据传输协议、关键测试试验等方面的标准制定,支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性能建设。

二是支撑北斗用好。标准是关键行业应用领域的准入门槛,是实现大众应用、各领域深度应用的必要前提。要开展导航应用领域标准制定,包括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的应用,开展相关标准的制定,并全面开展标准的宣贯、应用实施等工作,让标准实质性的发挥作用,支撑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的高效益发展。

三是支撑北斗全球应用。北斗进入国际市场,更加需要制定国际标准进行探路并获得准入通行证。要开展北斗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开展在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海事组织、移动通信以及大众应用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持续支撑中俄合作、一带一路北斗应用开展相关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支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应用的高质量推广。

那么,进一步探析,在北斗标准领域,我们都有哪些探索与发展,今后将怎么干?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航天708所),也就是航天标准化总体和技术归口单位、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单位,航天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宇航学会标准化分会秘书处单位的专家领导以及我国参与北斗标准和标准化建设的专家,请他们给我们讲述北斗工程在标准化领域的那些背后的故事、那些优势的技术、那些创新的突破,助力北斗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为实现北斗标准化“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访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副院长 魏永刚

魏永刚——研究员。现任中国航天标准化与产品保证研究院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宇航技术及其应用标委会秘书长、全国电气信息结构及文件图符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产品产业化与环境保障专家组成员,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委会副秘书长,曾任国家第二代卫星导航标准化专家组组长、国防科技工业航天行业标技委秘书长、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航天委员会中国团团长。多年负责航天领域国家、军队和军工行业标准化的总体策划和研究工作,负责多项重大型号工程标准化工作,先后荣获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和多项国防科学技术奖。

“基础”“基石”和“桥梁”

记者:如果让您给标准化作一个形象的比喻的话,您认为对于北斗这项工程而言,相关标准和标准化好比什么,为什么?

魏永刚:北斗是迄今为止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系统性最强、建设任务最繁重的系统工程,该工程协作配套广泛,有400多家单位、30余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制建设,在系统建设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性成果。如果把北斗系统工程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标准和标准化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和“基石”。需要充分发挥标准在固化创新成果、促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标准成为众多参与单位及人员的沟通“桥梁”,引领、规范和保证各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的活动,确保技术高度协调和统一,为北斗系统工程建设、稳定运行和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

两项标准和一个标准人的事

记者: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特别是北斗三号推进过程中,您能给我们分享几个与标准相关的故事吗?选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两三个例子。

魏永刚:在北斗标准化工作中确实涌现了许多感人故事,在这里我分享两三个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关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国际标准是北斗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市场的通行证,我们的团队在国内北斗国际标准化经验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不畏艰难、勇于争先,遴选国际民航、国际海事为突破口进行探索性研究,助推实现了我国在IMO提案和北斗国际标准草案的双零突破,创新了以点带面、重点突出的国际标准化新格局,也为后续北斗进一步拓展到国际移动通信、搜救卫星以及ISO、IEC等新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有力促进了北斗产业化、国际化步伐。

第二个事例是关于北斗术语标准的,北斗术语是北斗各大系统间技术协调、统一和交流的基础语言,涉及工程建设、运行维护与应用推广等方方面面,意义重大,北斗卫星、运载、测控、运控、应用等大系统的总师们,多次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北斗术语研究,并发扬严谨细实的工作作风,严把术语标准审查关,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对500多条北斗术语进行了严格定义,形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北斗通用基础标准,为北斗系统建设和应用顺利进行技术协作、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个事例是关于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研究员的,谢军总师十分重视标准,不仅多次参加标准的研讨和审查,而且从繁重的工程任务中挤出时间,带头开展关键技术成果和经验总结,牵头编制北斗关键技术标准,对标准中的技术内容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认真编写标准的每一句话。谢总的亲力亲为和严谨认真让人感动,令人佩服。

创新性探索

记者:我们做标准化工作的,都很重视标准的创新和贡献,那么,从创新和贡献两个维度而言,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创新和标准贡献上都有哪些体现,特别是创新性的突破,您是否能结合某个具体的卫星导航标准给我们讲一讲?

魏永刚: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北斗标准创新和标准贡献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北斗标委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创新性地开展了标准验证工作,例如,在北斗RNSS公开服务性能评估方法标准制定过程中,相关工程大系统、研究所、高校等采用多厂家多型号接收机,采集了大量静、动态测量数据,对该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测试评估,验证了该标准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为北斗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标委会还在标准应用领域拓展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例如,北斗测量型天线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标准在中国移动CORS网建设、国家电网CORS网建设等项目招投标中作为重要的技术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北斗在通信、电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难忘的北斗标准人

记者:多年来,您在从事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中,认为最感动或者说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

魏永刚:最想感谢的是北斗标委会主任委员孙家栋院士。孙院士虽然年事已高且忙于工程建设,但他本人十分重视标准,参加了历次标委会工作会,都作了重要讲话,从战略高度对标准化工作提出要求。记得有一次标委会工作会上他握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标准很重要,具体工作还靠你们落实。”孙院士的话让我倍受鼓舞,也感到责任重大。近两年孙院士即使身体状况有些欠佳,但他依然为大家做好标准化工作加油鼓劲,这点非常令人感动和钦佩。

同时,还需要特别感谢的是北斗标委会秘书处的几位同志,他们处于北斗标准化工作的最前线,做了大量的策划、组织以及沟通协调工作,在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团结协作下,北斗标委会高效运转,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实现了北斗专项标准和国家标准数量上的重大突破。

北斗标准化大事记

记者:如果给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作一个大事记的话,您认为从开始到现在乃至以后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大致经历几个阶段,都有哪些标志性事件,为什么?

魏永刚:北斗标准化工作伴随着北斗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同步启动、同步推进,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先期探索阶段。开展了北斗标准化顶层策划,研究编制了北斗标准化工作总体方案和管理办法,陆续开展了北斗加入民航、海事等领域国际标准工作的总体预先研究,探索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北斗国际标准化工作模式。

第二,起步运行阶段。成立了北斗标准化专家组和我国第一个军民融合标委会,深入开展了北斗标准体系研究,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1.0版)和首批北斗专项标准,为北斗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稳定发展阶段。发布了一系列的北斗国家标准和专项标准,有效解决了北斗系统对重点标准的急需。近年来,深入开展了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1.0版)的优化升级研究,并首次启动了北斗专项标准应用实施评价工作,进一步提升北斗标准的应用实施效益。

坚持“研制带动标准,标准促进研制”,逐渐形成“源于工程,服务工程”的北斗标准化工作理念

记者:您认为,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工作理念,您形成了什么样的标准化理念?

魏永刚:我认为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其本质是为了建立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而开展的制定并应用标准的活动,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必须充分考虑其规范和保障对象的需求和要求,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有应用价值,才能真正的落地。北斗标委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坚持“研制带动标准,标准促进研制”,逐渐形成了“源于工程,服务工程”的北斗标准化工作理念。

在北斗标准化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是一直致力于贯彻、践行这一理念,即始终紧密围绕北斗系统工程建设和应用推广对标准、对标准化的需求,在标准论证、研究、制定和应用实施等过程中,与一线参研单位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沟通、分析研究,确保标准好用、管用、实用,为北斗工程建设和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和规范保障作用。

北斗标准化“中国梦”

记者:站在您的高度和角度,如果给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发展设定一个梦想或者叫中国梦的话,您认为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形容?

魏永刚:北斗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时空基础设施,能够显著提升国家时空信息服务能力,可见,应用服务是北斗系统论证和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是推进北斗应用服务顺利落地的重要基础保障。因此,如果给我国北斗标准化发展设定一个梦想或者叫中国梦的话,我认为这个中国梦应该是标准化成为北斗应用推广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标准作为北斗行业领域应用尤其是国际行业领域应用的门槛和通行证,理应发挥重要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因此,这个中国梦应该是:应用产业标准体系健全完善、结构合理、国际兼容,能够有力支撑北斗工程建设和稳定运行,促进北斗应用推广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和保障北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继往: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不断前行;开来:满怀信心、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记者:请您用一句话或几个词组概括形容一下您的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工作经历或体会。

魏永刚:回首过去,我们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不断前行,取得了不俗成绩,凝聚了产学研用政各方的心血和汗水,成绩取得实属不易;展望未来,我们将满怀信心、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为北斗标准化作出新的更多更大贡献。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和国家标准建设——访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 麦绿波

麦绿波——研究员,工学博士,著名标准化科学家,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从事标准化研究30年,主持了兵器行业标准体系和多个行业标准化“五年规划”的编制;主持国际标准研制3项;主持重大标准化研究项目10多项;主持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研制30多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委部级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10多项;获国防科技工业标准化先进个人;获首届“中国标准化杰出人物”荣誉(201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兵工学会会士/理事、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著有《标准化学——标准化的科学理论》和《标准学——标准的科学理论》(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化科学专著。

日前,就北斗基地增强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和国家标准建设,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兵器工业首席专家麦绿波研究员,请他介绍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技术原理、定位导航服务能力、标准化工作和国家标准的建设。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实现北斗实时定位和导航的广域米级和分米级、区域厘米级以及后处理毫米级水平

什么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呢?麦绿波介绍说,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用于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主要由基准站网、通信网络系统、数据处理中心、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用户终端、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备份系统等组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过在地面按一定距离建立的若干基准站接收导航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经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后产生导航卫星的轨道、钟差、电离层改正数、区域差分数据、后处理数据产品等信息,通过卫星、移动通信网、数字广播等方式播发,并通过互联网提供后处理数据产品的下载服务,满足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服务范围内广域米级和分米级,区域厘米级的实时定位和导航需求,以及后处理毫米级定位服务需求。”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国家标准制定和标准化做了哪些事

麦绿波介绍,为了系统性地优化、提升和固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通信网络、数据处理、数据接口、数据播发、运营服务等主体技术,使这些技术为国内外同类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有益指导,我国构建了由《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建设和验收技术规范第1部分:建设规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建设和验收技术规范第2部分:验收规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技术规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技术要求》《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数据处理中心数据接口规范》《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播发接口规范第1部分:移动通信网》《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播发接口规范第2部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播发接口规范第3部分:调频频段数字音频广播》《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入网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组成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相互支持、协调配套的标准系列。

谈及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标准化工作任务,麦绿波表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化专项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卫星导航政策和卫星导航技术及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战略,建立涵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运维、服务、应用的标准体系,规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运维、服务、应用,补充完善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

二是围绕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工程,依据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特点,开展工程管理、工程技术标准化工作,编制国家标准、北斗重大专项标准、工程标准,用这些标准指导和规范建设工作和工程技术文件的编制;

三是配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开展相关标准的宣贯,对工程建设中标准的贯彻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是怎样设计和建立的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化工作立足统一、通用、共享的建设要求,制定并发布标准规范,统一基站建设、统一基站运维、统一数据产品格式、统一信号接口、统一信息安全,确保系统建设与运维、应用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标准化工作,建立一批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技术的标准知识产权,统一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质量,推动技术、机制和体制创新,实现北斗产业的整合、重组、提升,加强国产北斗的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国GNSS地基资源融合发展,加快北斗应用推广与产业化进程,”麦绿波说,“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化建设首先是设计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框架,通过标准体系框架对标准分类进行顶层设计和分类规划,按照标准体系框架的分类关系建立标准体系表。

       标准体系表将纳入经过分析适用的现行标准和需制定的需求标准。通过贯彻国家标准化政策、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北斗专项标准等现行标准,制定有北斗地基增强特色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北斗专业标准、工程标准等,规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运维、服务和应用等工作。”以上是我们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化工作的主要思路和目标。
麦绿波介绍,“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是“国家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框架与国家卫星导航标准体系框架相协调,紧密结合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设计、工程建设、数据交换、产品质量保证、测试可靠、安全运行等方面的实际特点及标准化需求,并充分考虑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应用产业化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的分类和层次。

麦绿波告诉记者,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按“系统科学、架构合理”“技术先进、划分明确”“开放兼容、国际接轨”“完整协调、层次得当”“相对稳定、逐步完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立。

具体而言,“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将北斗卫星导航地基增强领域相互关联、依存、制约的若干标准,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具有特定标准化功能的有机整体,并以体系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系统建设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开展标准化工作的依据。以此为前提,把标准按技术关系及工程建设实际科学分类,搭建架构,架构要合理地体现出标准之间互相衔接、互相补充的关系。”麦绿波解释,“体系充分体现我国卫星导航地基增强技术及应用的先进水平,既应从当前科研生产实际出发,也应充分考虑卫星导航及地基增强技术的未来发展,使标准体系表的技术内容具有先进性,以指导标准化工作和科研生产技术活动。体系力求内容相对完整、划分明确,标准项目间不交叉、不重复,达到标准体系整体最优。”

麦绿波进一步介绍,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框架的标准组成类别主要为:系统总体标准;工程建设标准;运维服务标准;数据接口标准;用户终端标准;测试标准;安全保密标准等。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框架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制定和实施的顶层设计,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表的标准分类方案建立的依据。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的标准项目是通过标准体系表逐项反映的。”麦绿波继续说,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表是反映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项目的专用表格,标准体系表中的标准项目包括需新制定的标准项目和收录的适用现行有效标准。标准体系表的标准项目按照“精干、统一、适用、协调、优化”的标准化原则进行选取。本着避免标准重复制定的原则,标准体系表尽量纳入现行适用的标准。现行适用标准的纳入通过对相关现行标准进行广泛搜集,然后对每项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适用性分析,确定标准内容的适用性,将适用的现行标准项目纳入标准体系表中。

麦绿波进一步解释说,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表中现行相关标准的级别和行业领域包括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专项标准,以及交通、测绘、航天、航空等行业的行业标准等。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标准体系中还包括了需要制定的国家标准、专项标准和工程标准。北斗标准体系表中共有标准80多项,其中,有现行适用标准20多项,需制定的标准项目50多项。已制定实施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程标准20多项,制定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重大专项标准7项,制定发布的国家标准4项,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5项。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标准用于指导、规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制定的国家标准、北斗专项标准和工程标准与现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相协调,与国家通讯体制相协调,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国内全面深入应用及国际化推广奠定基础。

中国卫星导航团体标准发力——访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李冬航

李冬航——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兼咨询中心主任、北京市中位协北斗时空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卫星导航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技术及产业研究近20年,曾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发改委专项、科技部863计划、北斗重大专项、国防科工局专项等多个国家项目,以及省部级重大科研及示范工程、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项,主持或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0余项,独立著作或参与撰写出版图书5本,其中,《卫星导航标准化研究》专著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负责主持编写《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并曾参与《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起草工作,以及国家各部委、地方的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研究咨询工作。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简称中位协)GLAC团体标准是促进本行业获得最佳秩序,共同、重复使用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规范性文件,由中位协负责组织制定和发布宣贯,适用于所有从事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有关研发、生产、销售、经营、服务等社会单位、组织或个人。”针对中国卫星导航团体标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副秘书长李冬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冬航告诉记者,作为行业内非常具有影响力和普适性的团体标准,是当前我国卫星导航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的有力补充,对于快速有效地通过标准化手段推动技术创新、满足市场需求、规范行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加快构建国家新型标准体系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要求,为促进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制定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于2018年制定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

2018年以来,中位协积极组织开展了GLAC团体标准的有关工作。

李冬航说,2020年9月,中位协即将发布实施行业内首个面向室内定位应用的应用技术类推荐标准《非暴露空间超宽带安全应急定位系统技术规范》,以及首个针对北斗产业园区的管理规范类推荐标准《北斗产业园区划分与评定》。

其中,《非暴露空间超宽带安全应急定位系统技术规范》标准适用于非暴露空间超宽带安全应急定位系统的设计、施工、测试和验收,对于技术和应用环节做了充分考虑,使标准具有便利性和适应性,也充分考虑了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应用的需求,具备实用前瞻性。

《北斗产业园区划分与评定》标准,规范定义了北斗产业园区等级划分的基本条件、评价方法和计算指标等。适用于中国已经正式运营的北斗产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对于规划中的北斗园区和产业基地等建设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示范和指导性作用。

对于北斗未来标准化工作,李冬航建议说,未来北斗标准化工作应更关注北斗应用基础共性问题。“其中软件是北斗应用的重要基础,任何北斗应用无论产品、系统、解决方案都离不开软件。而在北斗应用软件方面,由于种类丰富、应用广泛且不同软件之间存在大量的共性功能和共性要求,因此有必要研究建立北斗应用软件的分级分类体系及共性功能性能的评测体系。从而建立软件功能性能标准最小集,建立以标准为依据的检测认证体系,促进北斗应用产品在创新性发展的同时保证质量底线。”

李冬航还建议,要加强北斗标准的宣贯,以及配套知识产权研究工作。李冬航对记者作了个比喻,北斗标准是北斗应用发展的固化剂、粘合剂、润滑剂。只有通过积极的宣贯工作才能发挥北斗标准应有的作用。“当前,尤其是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要注意北斗标准研制和推广中关于标准专利的可能风险,应加强研究和识别。”

从战略层面,李冬航认为,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支持国家标准升级为国际标准,选择具有优势的技术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实施重点争夺战略,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李冬航说,重点是包括团体标准发力、加强重点技术标准研制、国际标准化等在内的几个方面。

要发挥团体标准的先行先试作用,李冬航说。

通过团体标准的先行先试,发挥企业在卫星导航领域技术标准研制中的主导作用,引导产学研各方联合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和采用。

支持行业协会等团体以产业链为纽带快速形成符合市场快速发展变化的适用标准体系,形成常态机制合作、事实标准的实施与推广、法定标准的采纳与执行。

支持以团体标准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工作,使国际标准更多地反映我国卫星导航技术。

要加强重点技术标准的研制,李冬航说。发挥技术标准在卫星导航领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导向和保障作用,强化卫星导航重要技术标准,包括关键共性技术、基础类、重要产品类技术标准等的研究、制定及优先采用。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中,加强技术标准研制。

要大力支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李冬航说。加强重要国际标准研制。在北斗系统或者应用领域,或者其他技术先进的领域,开展国际标准研制与培育,持续开展国际国外技术标准、技术法规跟踪及与我国技术标准的比对研究。推动我国技术标准走出去。开展我国标准海外推广的共性技术研究以及我国标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适用性研究。大力推进自主技术标准海外推广应用,促进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转变;支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鼓励、引导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主动提出或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分会秘书处工作。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承担国际标准组织技术委员会、分会主席和工作组召集人等职务。强化技术标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倡导并重视标准研制和应用的区域化合作,通过区域标准组织实现我国技术标准国际化发展;支持我国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

李冬航说,还要做好搭建标准研制公共服务平台等工作。搭建标准研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协作和资源共享。通过搭建平台,实现标准研制的多方协作与资源共享;实现基础技术数据采集;开展以促进标准研制为目的的各种服务;为强化创新驱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标准保障;完善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加强企业研发人员技术标准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运用技术标准促进自身发展。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写入移动通信国际标准——访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武冰梅

武冰梅——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通信标准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标准化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系统了解国内外信息通信领域标准化现状和发展趋势,完成多项国家或行业标准化的重要研究课题,从标准化的体制、机制、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有效支撑了国家和行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聘任的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也是信息通信领域标准体系研究、标准规划及战略研究的国家及行业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

日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秘书长武冰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写入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3GPP国际标准,实现了北斗标准在移动通信国际领域的重大突破。

武冰梅表示,长期以来,移动通信的导航和定位均采用的是GPS等国外技术,这些技术都控制在欧美等国家手中。伴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研发和成功运行,我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技术和应用得以实现质的飞跃,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的建设也逐步展开,推进我国卫星导航标准体系建设系统化的建立。

“伴随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国内组织展开了大量标准化工作,GNSS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相关标准逐步落实,这为我国GNSS在移动通信网中播发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标准基础和有效参考,”武冰梅说,“同时,GNSS在移动通信网中播发体系的标准化是其中必要的一部分,其发展趋势必将与我国GNSS标准化同步进行,并与其他标准相互补充和促进。”

武冰梅表示,通信系统具有全程全网的特点,GNSS在移动通信网的应用,不能只局限在国内的标准化中,国际标准的确定是必由之路。

为此,2013年5月,在工信部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相关单位联合成立“移动通信领域北斗国际标准联合推进工作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组成员单位开展北斗系统在移动通信领域应用技术和标准研究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组成员单位开展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标准的推进工作。

武冰梅表示,移动通信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主要是在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组织3GPP中,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是3GPP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标准都是以CCSA名义来组织中国的会员参与,与国外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完成对接。此次针对北斗系统的国际标准工作,CCSA组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内优势单位,开始制定支持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国际标准。2013年12月,3GPP第62次RAN全会上,LTE和UMTS基站辅助北斗定位的技术标准获得通过,写入3GPPR12版本中,该标准同时支持2G、3G、4G网络。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大唐、华为、中兴等单位完成了26项北斗二号B1I信号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主要涉及基站辅助卫星定位技术标准、性能标准、测试标准,标志着北斗二号区域系统在移动通信网中应用的相关标准体系在3GPP中已基本完成,为北斗产业化应用扫清了标准障碍。

武冰梅说:“2017年11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部署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正式步入全球组网时代,国际标准的推进和制定更是非常关键和重中之重的工作,CCSA首先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了“北斗全球信号标准推进策略”的研究,针对北斗移动通信的信号格式、组网架构、传输协议、前后向兼容等关键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尽快明确我国推进北斗全球系统的标准化策略,为顺利完成我国导航系统的全球部署提供技术与标准化支持。与此同时也在同步开展着国际标准的推进工作。”

“北京时间2020年7月3日晚,在3GPP第88次全体会议上宣布R16标准冻结。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联合大唐、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内制造商、运营商共同推进的北斗三号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首批北斗三号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即将正式发布。”武冰梅说。

武冰梅告诉记者,2020年国际标准化推进工作也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受疫情影响,3GPP所有的辩论都是以邮件形式呈现。“我方代表团克服时差,在长达数周的会议讨论中,积极回应参会外代表的提问,累计处理邮件达4000余封。最终,北斗三号B1C标准提案获得通过。”随着3GPPR16标准冻结,首批支持北斗三号B1C信号的标准即将正式发布,对北斗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化推进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武冰梅表示,在国际标准推进的同时,CCSA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完成了国内标准的同步推进工作,将所有通信领域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涉及到卫星系统的内容,通过修订和重新制定,全面支持北斗卫星系统,如“LTE移动通信终端支持北斗定位的技术要求”已通过国家标准立项。为了全面促进智能终端北斗定位应用推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立了“北斗普遍服务平台”该平台服务于我国各类智能终端,全面支持北斗/GPS/GLONASS等多种导航卫星系统,平台可提供快速稳定的定位服务,能将终端首次定位时间缩短至3秒,显著提升智能终端用户的定位体验。针对北斗系统的应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同四大手机芯片厂商签订北斗普遍服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各方将共同推进北斗定位系统在智能移动终端芯片和物联网终端芯片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北斗位置服务产业主体间的广泛交流和深度合作。该平台定位业务量稳步增长,半年内连续突破10亿和15亿业务量,并于2020年6月中旬突破20亿次大关,实现为超过1.4亿日活用户提供定位服务。

通过北斗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实践可以看到,创新技术的应用和落地,必须形成良好的产业化生态,通信领域是北斗系统应用的最积极支持者和实施者。同时,标准是助推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在通信行业,特别是在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中国趟出了一条国际国内协同推进标准的创新之路,中国以CCSA的名义与欧美等标准化组织共同搭建了国际标准化的平台,将中国的技术先推向国际,在国际标准化平台上达成共识,再逐步转化为国内标准,真正实现了我国创新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因而也成功实现了“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领先”的重大角色转变,这也为北斗系统在通信领域的成功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未来,CCSA将继续发挥其标准化机制的优势,组织国内会员单位推动北斗高精度定位以及北斗三号新信号标准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北斗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体系,加快北斗产业化、国际化步伐,为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的全球移动通信应用奠定技术与产业基础。”武冰梅表示。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独家披露:北斗标准故事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中国标准化】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