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化的突围之道

描述

车载 AI 芯片是智能汽车的“数字发动机”,这一底层技术的持续进化将全速驱动汽车产业的智变。面对全球智能驾驶产业化的“淘汰赛”,中国汽车产业应当如何协同创新、弯道超车、决胜未来智能化变革? 2020 年 9 月 27 日下午,地平线携手汽车产业链生态的四位嘉宾,在北京车展地平线展台同台畅论“中国智能驾驶产业化的突围之道”,结合自身产业背景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圆桌由地平线和中国汽车报联合举办,本次圆桌主持人为中国汽车报社采访中心主任朱志宇。

     

圆桌论坛嘉宾:

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部长 郭继舜英博超算 CEO 田锋福瑞泰克首席技术官 沈骏强

地平线市场拓展与战略规划副总裁 李星宇

论坛要点总结:

◆智能驾驶从务虚走向实用

从描述 L4 级自动驾驶的场景,自主品牌开始转向更加实用的用户驾驶体验。无疑,这将推动自动驾驶走入更多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带动智能驾驶进一步产业化。

◆用户体验成为智能驾驶的核心关注点

整车企业追求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消费者体验,同时重视自主可控。整车企业对产品、功能、逻辑的清晰定义,方便智能驾驶领域各角色供应商专注研发。

◆围绕智能驾驶需要重塑整零关系智能驾驶的发展部分改变了垂直化分工的传统汽车供应链条组织结构,为了更高的效率,扁平化的供应链分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智能驾驶自主品牌向上的抓手

朱志宇:我们在车展相聚,想必各位嘉宾都已经参观过展台。首先想问问大家对今年北京车展上智能驾驶的看法,我们在技术方面有什么进步呢?

郭继舜:每一次到车展,尤其是北京、上海车展,我们都会有非常强烈的危机感。我们会深刻地意识到,汽车的发展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本届车展上,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到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必然,目前各家厂商都在努力提高智能化水平、提升用户体验。第二点,我们感觉到,各家企业都开始重点强调数据的积累和功能的迭代。这两方面成为保证现在汽车持续具有生命力的一种必然。这意味着,未来我们的汽车产品从静态转向动态,在完整的生命周期中不断进行进化,这会成为一个动态学习的过程。

田锋:我觉得车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危机。我们虽然发展较晚,但现在看自主品牌汽车,在工艺、造型等方面与外资品牌已经难分伯仲,在智能化领域,我们与国际水平几乎同步。但是我们要清晰地意识到危机,智能驾驶是自主品牌应对压力的一个主要发力点。

沈骏强:我的感觉是智能驾驶正在走进中国人的生活。展车当中越来越多的量产车型配备了 ADAS 系统,说明了这么一个进展。

李星宇:我的感受是汽车上的传感器越来越多,这是智能化程度提升的最直接的标志。中国汽车企业在经历了空间、外观的竞争后,都选择了智能化这一领域,但是这一领域竞争非常激烈。  用户体验成为智能驾驶的核心关注点

朱志宇:各位嘉宾所处的领域是截然不同的。和我们分享一下,在大家的各自领域当中,智能驾驶到底进展如何?

郭继舜:我们广汽把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智能驾驶体验作为一个最终目标,我们对此拆分成几个要求。首先,智能驾驶必须是可以持续迭代升级的;其次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性;第三必须保证用户满意度越来越高。目前我们面临的几个问题,首先我们的产品和功能必须实现自主可控;其次,我们希望能够获得更好、更多样、更可靠的数据。我们需要把汽车产品对于功能的逻辑定义得非常清晰。面向未来,我们认为必须要保证我们的数据安全可控,在此之上,我们还要保证我们有自主的算法,最后我们要培养更好的中国用户,能够敢于使用 ADAS 系统,让他们了解这个功能是便利且可靠的。

田锋:总结经验、建立合理的产业化路径是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实践,建立一种开放、合作的关系,在包容的前提下,不断地积累、迭代。

李星宇:从技术角度来看,我们是在追求算力的过程中,但更要关注芯片算力的能效比。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算力的有效性。这就像传统汽车领域当中的升功率概念,也就是在满足平均精度需求的情况下,单位算力能处理的数据量,这是一个更加真实的指标。我们的体会是从消费级芯片进化到车规级芯片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车规级的难度远比消费级高得多。例如运行温度,车规级芯片要求温度范围在零下 40 摄氏度到 105 摄氏度之间,所以车规级芯片需要符合 AEC-Q100 质量标准。目前,我们正在规划征程 5,希望能够提供更高的算力,让自动驾驶的开发时间变得更短。  智能驾驶要求重塑整零关系

朱志宇:大家都提到了在产业化之路上的进展,想请问各位嘉宾未来在促进智能驾驶发展的商业模式方面有怎样的思考?

郭继舜:汽车产业链条上的所有企业其实都是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那么我有个提议,合作伙伴应该向整车企业开放更多的技术,整车企业应该向合作伙伴开放更多的数据,也就是要携手消除技术壁垒,那么我们的迭代才能更快。

沈骏强:我建议,整车企业要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应该要合作共赢。我们要打破以前的分工模式进化成一种扁平化的多方合作关系。在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的大背景下,我们对自动驾驶的未来大有信心。

李星宇:我想提两个关键词:“合作、信心”。所谓合作,当我们在追赶业界标杆的路上,我们不应当简单模仿,而应当用群体的力量形成追赶,最终在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这些底层共性技术领域能够形成行业级别联盟。所谓信心,希望我们的消费者能够对我们自主品牌有信心,更希望我们的整车企业对国产供应商有信心。  

原文标题:智能驾驶迈向产业化需要坚定信心协同创新 | 中国汽车报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地平线HorizonRobotic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