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不可思议的AI应用盘点

人工智能

629人已加入

描述

  1.能源

  2016年,谷歌利用AI减少了其数据中心超过30%的能源消耗。如果谷歌能对数据中心这样做,那么也能对整个城市这样做。通过使用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技术构建一个智能AI平台,能源消耗和分配可以被大规模地优化。

  2.医疗

  AI在医疗行业有巨大的前景。AI已经能诊断疾病、开具处方和设计新的药物配方。将所有这些技术结合在一个智能医疗平台会使人们得益于真正个性化的医疗护理。这对整个社会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要达成这一目标所面临的挑战不只在技术方面,也在获得匿名的病人数据方面,而当前这受到法律法规的保护。

  3.交通与物流

  自动驾驶汽车正在成为现实。虽然还有很多要做的,但技术一直在不断进步。通过构建智能电子基建,AI能够帮助减少车祸数量并大大缓解交通拥堵。同样,自动驾驶运输卡车和无人机会加速物流进程,从而促进经济繁荣;这主要通过经济最重要的引擎之一——电子商务产业达成。

  4.教育

  如今,我们生活在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时代。任何人都能在线学习任何知识。这很伟大,因为世界上所有人都有获得教育的渠道,但这显然还不足够。一个可能的显著改进是教育定制化:每个人以不同的速度学习不同的事物。

  例如:外向的人更喜欢在教室学习,而内向的人更偏好在家里学习;一些人更喜欢视觉上的学习,而另一些人更偏好听觉上的。AI这门强大的技术能将这些不同的因素考虑在内,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培训,优化每个人的学习曲线。

  5.安全

  计算机视觉已经取得极大的技术进步。如今AI能够以一个高水平的准确率进行面部识别。不只这样,监控摄像头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些可以融入一个全球安全平台以减少犯罪、增强公共安全,以及降低人们的违法倾向。除此之外,AI和机器学习这些强大的技术已经应用于诈骗侦测和预防。

  6.就业

  AI能够建立强大的推荐系统。我们已经看到有在线招聘平台利用AI为工作匹配最佳的候选人。这不仅于经济有积极的影响,也会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因为工作占据每个人大半的人生。

  7.智能家居和机器人

  智能家居、物联网以及通过网络互相连接的物品正在获得极大的发展。机器人能在家帮助人们做家务,允许人们专注于更加重要的活动,比如工作,或者陪伴家人度过美好时光。机器人同样能帮助老人在家独立生活,甚至帮助他们在职场活跃更久。

  8.娱乐和幸福感

  当下科技的一个负面作用是,尽管人与人通过虚拟渠道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却感到越来越孤独。孤独感是我们在21世纪必须与之对抗的东西,因为它对于人类而言非常不健康。

  AI在这场对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它是一个强大的推荐系统,不仅能够为用户推荐相关的电影和歌曲,还可以基于人们过去的经验和共同的兴趣推送活动,从而使人真正联系在一起。

  通过全球化的智能娱乐平台,AI技术能让想法相近的人们在现实中而不是虚拟世界中相遇与交流。

  另一个对抗孤独感的想法是陪伴机器人,下一个十年内,它们将会涌入越来越多的家庭中。AI一个正处于研发阶段的分支是情感创造(emotioncreation)。这一AI分支使机器人能够展现情感和同理心,因此能与人类更成功地进行交互。

  9.环境

  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能够优化废物分拣并更有效地重新分配废物循环。将AI模型和物联网结合在一起能为个体优化能源和水消耗。已经有平台存在这种程序,使得人们可以实时追踪这些消耗,从而收集数据。

  集成AI模型能最小化这些消耗,或者优化分配周期从而达成更好的再利用。再加上交通拥堵缓解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这一举措将大大减少污染,从而创建一个更健康的环境。

  10.经济、商业和金融

  AI正在席卷整个商业世界。在前面,PwC的研究显示了AI如何能够在2030年占有全球经济高达15.7万亿美元的份额。但是AI怎样才能产生这样的收益呢?

  AI能以以下三种不同方式为商业带来重要的附加值:流程自动化、利润优化和创新。在我对AI驱动经济的构想里,我看到大多数公司采取了至少一种AI技术,或者拥有一个AI部门。在金融行业中,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工作被机器人替代。比如,随着在高频交易中表现良好的交易机器人的发展,金融交易员的数量急剧下降。

  小结

  如你所见,机器人世界有很多很棒的方向供你选择。AI已经处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之下,并且它在前行的过程中仍在积蓄着强大的势头。

  我的职业目标是使AI大众化并且激励人们通过AI对这个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谁知道呢,也许你的目标是和AI一起共事并为人类带来福祉。我敢肯定这十种应用中至少有一种能与你产生共鸣。如果确实如此的话,努力成为一名AI大师吧,这样你就有机会为世界带来一些有意义的改变。
责任编辑人:CC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