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研芯片,是车企拓展无人驾驶道路的关键所在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 导读 /

近日,李斌宣布蔚来将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专属芯片,同时内部已经成立了代号为 SmartHW (Hardware)的硬件团队。无论是向媒体吹风,还是蔚来已经真正到了需要做芯片的时候,一时间这条新闻成为国内汽车圈关注的焦点。作为国内新势力造车企业的代表,蔚来已经度过了初期的不确定性,毛利率的转正已经预示着蔚来,在兼顾时下的同时,可以通过自我造血,来更多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进行考虑。

自研芯片,是车企拓展无人驾驶道路的关键所在

对比特斯拉和大众、丰田之间的差异,前者能够以较小的体量,在市值上一举超过后者,最大的原因就是特斯拉被视之为科技公司,而非传统的公司。能够成为科技公司,并不是单纯推出几款电动车就能让投资人信服。在电池、芯片、代码这些底层软硬件技术上的突破,才是蔚来能够赢得投资人青睐,并不断吸引国内乃至全球消费者购买蔚来车型的关键所在,而这也是新兴汽车企业与传统车企拉开差距的最好机会。

对于汽车新四化技术来说,无人驾驶技术的比拼已经逐渐成为新四化技术的关键。当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普遍已经能够超过500公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通勤需求。过分追求电动车的长续航里程,对于主机厂和消费者来说并不是最经济的解决方案。未来电池挖潜的速度肯定会让位于电池成本的下降,而这些对于蔚来这样的主机厂来说,并不具备投资的迫切性,更多的是可以交给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厂商来解决。

但在无人驾驶领域,尤其是达到L4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的竞争可谓刚刚拉开大幕。国内目前新上市的大部分车型,都配置了或者至少高配车型都搭载了达到L2或者L2+的驾驶辅助系统,部分车型甚至喊出了L3的技术。但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L4级别的无人驾驶技术,目前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实验室或者示范园区道路上。这其中既有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核心还是芯片和算法没有办法取得突破。无人驾驶的代码已经达到数亿行之巨,芯片性能,将是决定未来L4级无人驾驶技术能否落地的关键所在。之前特斯拉敢于使用不带激光雷达的方案,希望通过摄像头就能实现对周边环境的感知,最大的底气就来源于自身的无人驾驶芯片。所以蔚来也好还是其他主机厂,想要赢得几年之后的无人驾驶之争,从当下开始必须全力开发专属的芯片。

7nm芯片,将是蔚来挑战的目标

目前主流的车载无人驾驶芯片都在14nm,像是特斯拉的 FSD 芯片用的是三星 14 nm、英伟达 Xavier 用的是台积电 12 nm,华为 MDC 搭载的昇腾 Ascend 310 也是用的台积电 12 nm。从芯片研发的周期来看,蔚来当下只有开始研发7nm的芯片,才能保证两至三年后,其开发的芯片不至于在性能上完全落后。因为当前,几个无人驾驶领域的主要的芯片玩家,它们的芯片制程都是7nm。这其中,包括特斯拉联合博通研发的芯片、被英特尔收入麾下的Mobileye的下一代芯片EyeQ5,以及刚刚发布了新一代芯片的英伟达Drive Orin。如果不是7nm,何以实现功耗下降一半,而计算性能提升6倍。

但芯片的投入也是巨大的,走完前端和后端设计,对于一个没有芯片设计经验的公司来说,压力之大不言而喻。根据相关数据,7nm芯片的设计成本在20亿元左右,而后期的流片成本在单次2亿元左右。也就是每次流片的失败,意味着2亿元的流失。不过高额的资金投入之外,人才更是李斌比较头疼的方面。如果想要真正设计芯片成功,蔚来需要从美国招聘大量的资深专家过来。就像华为一样,要汇集很多的科学家在一起,才有可能做成这个事。但是不知道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蔚来,股东会不会给蔚来像任正非一样的大力支持。

设计之外,芯片制造的问题也需要一起考虑

芯片设计研发固然很重要,但是芯片的制造同样非常重要。这点从华为身上就可以发现,华为自研的海思完全不输给高通的芯片性能,但却受制于美国对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出口管制,使得三星和台积电这样的芯片制造商无法为华为代工最先进的5nm芯片,这直接导致华为无法继续生产高端手机。对于蔚来来说,如果将来国内的光刻机技术仍然没有办法突破,且同时蔚来自研芯片已经可以帮助其实现完全不输给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的性能,那按照当前国际局势,蔚来则需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步华为后尘,被美国进行打压。由于现在的芯片制造被台积电、三星这样的公司所垄断。

目前的蔚来可谓顺风顺水。一方面终端销量持续创新高并已经实现毛利率转正,其从品牌到客户运维已经完全被国内一部分消费者接受,帮助其在豪华品牌市场站稳脚跟;另外一方面,受益于美国资本市场的宽松政策和特斯拉股价大涨的余波效应,蔚来汽车在市值上也是连创新高,其总市值甚至已经超越上汽集团,位列国内整车厂第二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蔚来有了一定的底气和资源来开启自研旗下车型专属的无人驾驶芯片。但研发芯片的道路可谓充满九九八十一难,蔚来想要走成功,真的不容易。
责编AJ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