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vell推出ThunderX3处理器,IPC性能比上代提升超过25%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据获悉,Marvell的Arm服务器芯片团队发生了重大变动。一方面,他们美国负责这方面的人员仅剩下一支小团队;另一方面,他们在中国大陆和印度的团队也已经基本已被“清理”。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Marvell已经基本上已经宣布放弃了Arm服务器芯片计划。

2017年,Marvell宣布斥资60亿美元收购Cavium。在这单交易中,Marvell获得的一个很重要资产就是后者的Thunder X系列处理器。但在收购了Cavium之后,Marvell迟迟没有退出新的Thunder处理器,直到今年三月,他们终于带来了新一代的Thundr X3,这种更新节奏本来就让人有所质疑。

不过Marvell官方宣称,ThunderX3 IPC性能比上代提升超过25%,单线程性能提升超过60%(那意味着频率也会大大提高),平台级整体性能提升最多3倍,浮点性能更是得益于新增的SIMD单元而可以增加5倍多。

然而在这个芯片发布没多久以后,Marvell的Arm服务器芯片团队发生了变动。

据anandtech在今年六月的报道,继Marvell ThunderX和ThunderX2的首席架构师Shubu Mukherjee博士于去年年底离职,并赴任SiFive之后,ThunderX3的主架构师Gopal Hegde最近也离开Marvell,转战SiMa.ai。据了解,Gopal Hegde领导了Cavium和Marvell为ThunderX项目所做的工作。Gopal引用了他在全球各地建立工程团队的经验,并作为核心和平台工程师,帮助定义了规格,芯片,品牌和路线图,这是更广泛的团队的一部分。

他们两个的离职对于最近准备在Arm 服务器芯片大干一场的Marvell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Anandtech进一步指出,Gopal的职位变动可能是Marvell ThunderX项目策略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点上,我们知道,尽管ThunderX2一直在创造收入,但我们不确定它是否真的提供了正回报,更不用说自收购以来Marvell有足够的收入来证明购买的合理性。他们强调,失去两个知名人士可能会使Marvell重新考虑整个项目的可行性 。高通公司也是因为其Centriq服务器项目未能产生足够收入而将其关闭,该过程的开始也是从宣布改业务部门高级副总裁离开公司开始的。

而到了今年八月,Marvell再次调整了他们的Arm服务器芯片计划。

该公司CEO Matt Murphy在财报会上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 Marvell已经开发了多代ARM服务器处理器,并一直在与客户合作以使我们的产品能够批量采用。而我们的ThunderX2处理器是业界首款能够为双插槽服务器提支持的ARM的处理器,该处理器可以与基于x86的解决方案紧密结合,并在服务器市场上确立了ARM的性能认证。其中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代表了ARM服务器处理器的最大机会。

Matt Murphy指出,但在与他们合作了几代之后我们发现,他们似乎对特定用例定制的ARM服务器处理器更感兴趣,而不是标准的现成产品。ARM体系结构的强大功能一直在于能够集成到针对特定用例进行了优化的高度定制化设计中,我们看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应用也是如此。凭借我们广泛的处理器专业知识以及现在的自定义ASIC能力,Marvell处于应对这一机遇的独特位置。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开发的大量独特的ARM服务器处理器IP和技术非常适合创建超伸缩程序所要求的定制处理器。

为此Matt Murphy表示,Marvell决定将定制解决方案的ARM服务器市场作为未来投资的目标。该业务模型将类似于该公司的的ASIC和定制业务,其中客户通过NRE为我们开发和生产专门针对他们的产品来承担工程和掩膜费用。

在Matt Murphy看来,这是他们继续推动服务器市场中基于ARM的计算不断采用的最佳方法。尽管我们继续投资于推动长期增长的许多举措,例如先进的工艺技术,汽车等新市场以及新品牌的推出,但我们的团队仍致力于推动卓越运营。

不过行业人士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Marvell的这套计划,并没有吸引到客户的很大兴趣。由此可见,Marvell的Arm服务器芯片计划遭受挫折也能遇见。

回看Arm服务器芯片的发展,从Arm在2008年投资Smooth Stone(后改名为Calxeda)开始,到AppliedMicro 发布X-gene,再到高通入局,高通出局。中间还夹杂这AMD、博通、三星和英伟达等一票玩家,Arm起起伏伏十数年。

而对于Marvell来说,从 Armada XP 2013开始,到收购Cavium获得Thunder X2,再到Thunder X3,他们在这个领域已经深耕了不少年。他们的这次重整,也许对于整个Arm服务器芯片行业来说,相信也是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