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10月22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在江北新区正式揭牌。与传统大学不同,这所芯片大学将设置5类学院,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学院、微电子学院示范基地、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集成电路国际学院和集成电路未来技术学院,以及1个科技园。通过这5类学院,筛选优秀人才及项目进行孵化。
一直以来,人才短缺都是制约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核心痛点。尤其是当下,随着外部势力的多方钳制,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愈发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问题也多次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成为举国关心的热点话题。为激发国内半导体人才市场的活力,中央和各地方政府也是屡屡献计献策,通过积分入户、人才安居等各类优惠政策,来吸引海外及国内半导体人才汇聚。
但总体算来,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人才缺口形势仍十分严峻。据2019年BOSS直聘网发布的《2019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显示,到2020年国内芯片人才缺口将超过30万,在芯片相关人才学历方面,本科生占比高达73.76%,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6.53%。另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仍需要74.54万人从事集成电路行业,尤其是接下来随着半导体国产替代的高歌猛进,国内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无疑将只多不少。
这也是为何当下,国内产业界正疯狂寻求治疗人才短缺病症的良方。一所专业性“集成电路大学”的成立,似乎直击痛点,颇有些许“雪中送炭”的韵味。针对这所院校具体的人才培育模式,吕会军透露:“一开始招生范围主要面向大四、研二、研三有就业需求的学生,有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方式,授课教师主要来自企业资深工程师和部分高校教师。今后可能将下沉到更低年级,和高校现有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习培养体系相结合。”
不过,这种“专项专设”的模式,似乎有些过于激进,而且可能还会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对此,有业内观点质疑,专门成立一所专业的IC大学,效果可能还不如加强对国内已有重点大学相关专业领域的资源供给。毕竟一方面,这些老牌重点大学在半导体人才教育领域已经拥有丰厚的经验和积累,且各项基础设施以及与商业企业的合作积累都十分完备充足,在此基础上去做资源整合显然效率更高,收效也会更可观。
另一方面,半导体技术涵盖的范围甚广,不止于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其中还囊括很多基础技术的研究,比如材料、设备、软件等等。专业若是分门别类为数众多,而且也大多需要很多跨学科的支持,并非一所院校所能囊括。相比一所新兴院校的近乎零积累而言,国内重点院校在这些领域已颇有建树,显得这更像是“画蛇添足”,最终也只相当于建设了一所专业的高级技术培训学校,意义不大。
当然,中国半导体的人才痛点远不止于“缺编”,编者认为,人才流失可能是更为严重的问题。首先,是薪资待遇方面,据BOSS直聘《2019 年芯片人才数据洞察》的数据, 2019年芯片人才平均招聘薪资为10420元,十年工作经验的芯片人才平均招聘工资为 19550元,仅为同等工作年限的软件人才薪资的一半。且近三年来,芯片人才的平均期望薪资均低于企业实际的平均招聘薪资,多年来的低薪环境导致芯片从业人员对自身岗位薪资预期普遍偏低,很多刚入行不久的人才考虑到现实问题大多都会中途转行,向金融、软件和互联网行业流散。
其次,国内真正意义上针对人才的点对点补贴也十分稀缺。当前,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大都是针对企业级项目,真正针对关键人才方面的补贴着实是少之又少,这也进一步打击了人才继续从事行业的积极性。更不必谈,很多想要落实到人才方面的补贴,实际上最后大都未能流入补贴对象之手,往往成为了企业“内部消化”的款项。长期以来,形成风气,无疑对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人才培育,都是巨大打击。
责任编辑:YYX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