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核相的概念及作用 轻松辨别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近期,在110kVBC变电站送电投运工作中,对某地区的电网运行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相关工作中涉及了诸多“电压核相”环节。

这个“电压核相”,可能又让我们初涉电力的小白们懵逼了一次、两次、三次、四五次。。。。。

什么是电压核相呢???这个“核”和原子弹氢弹核弹的“核”有关系吗?

让我们根据现场实际工作,对该专题进行详细了解吧!

这个核相的“核”和原子弹氢弹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滴~

核相是指电力系统电气操作中用仪表或其他手段核对两电源或环路相位相序是否相同。

有同学又会问了,为什么要进行电压核相呢?目的又是什么呢?送电时不都已经搞了一个送电侧方向了吗?还进行核相干嘛呢?

这是因为若两路电源的相位或相序不同,在进行电源并列或合环时,将产生很大的电流,巨大的电流会造成发电机或电气设备的损坏,因此需要对设备接线进行相序核相。

好多童鞋对电压核相和送电测方向傻傻分不清,这两者都是在送电时开展的工作,但二者目的却完全不同。

送电测方向工作是对一回路电源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方向角度的测量比较,判断线路的潮流是否符合保护对功率方向的要求;送电测方向工作不能实现两路电源电压相序的比较,二者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到底什么情况需要进行电压核相呢?不能每一次线路送电都需要进行电压核相吧

当然不是啦~

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送电工作才需要涉及“电压核相”:

❶新增投运设备,两个电源互为备用电源或者有并列运行要求时,投运前需进行电压核相工作。

❷电源系统和设备在维修或改变后,投入运行前需进行电压核相工作。

❸设备经过拆相大修或在大修中可能改变一次相序时,投运前需进行电压核相工作

而电压核相又是怎么开展的呢?电压核相是怎样进行的呢?如何进行操作呢?

按照电压核相工作开展的方法来分,电压核相可分为二次电压核相和一次电压核相两种。

二次电压核相是指一次系统送电后采用仪表在PT二次侧核对相序;实际工作中常用万用表测量PT二次侧电压的方法进行二次核相工作。

一次电压核相是指用一次核相棒对两线路进行相序核相;用一次核相棒核相属于带电作业,对操作的要求比较高。

那二次电压核相和一次电压核相又是分别怎么电压比较的呢?

我们以下图为例,来进行二次电压核相方法的讲解:

电网

1.首先进行各相电压的测量,测量各组PT二次相电压Uan、Ubn、Ucn、Uxn、Uyn、Uzn及对地电压Un。

2.测量各组PT二次相间电压Uab、Ubc、Uca、Uxy、Uyz、Uzx及开口三角零序电压Uln。

3.测量两组PT间的各相间电压差Uax、Ubx、Ucx、Uay、Uby、Ucy、Uaz、Ubz、Ucz。

若能保证:

Uab=Ubc=Uca=100V,Uxy=Uyz=Uzx=100V,

Uax=0V、Ubx=100V、Ucx=100V,

Uay=100V、Uby=0V、Ucy=100V,

Uaz=100V、Ubz=100V、Ucz=0V。

则证明两线路的各相序正确无误。

而如上文所言,电压核相包括了同源核相和异源核相两种方式,到底什么是同源核相?什么又是异源核相呢??

同源核相是指:两段母线的母联开关在合位,由1条进线供这两段母线时,分别核对这两段母线PT的二次电压数值和相序正确;测量两段母线PT二次电压之间的关系。

电网

异源核相是指:两段母线的母联开关在分位,由2条进线分别供这两段母线时的1条,分别核对这两段母线PT的二次电压数值和相序正确;测量两段母线PT二次电压之间的关系。

电网

新建变电站为什么既要进行同源核相又要进行异源核相呢?这两者有什么作用的不同吗?只进行一个不行吗?

让我们通过两种方法的作用出发来进行讲解吧。

对于新投运变电站来说,一般首先要进行同源核相,将分段开关合上,利用1条进线来带这两段母线,这是为了首先在同一个电源进线下判断两段母线以及PT的相序和接线是没有问题的。

在利用同源核相法判断两段母线以及PT接线相序已经没有问题的基础上,再将分段开关打开,用两条进线来分别带两段母线,利用异源核相的方法,判断两条进线的相序接线是否存在问题。

经过了同源核相和异源核相两次核相后,这样对于整个电压等级的设备的接线和相序来说,就可以确定是没有问题的了。

但是对已投运变电站来说,可根据现场设备检修的实际情况出发,按要求来对设备进行同源核相或异源核相。

同时,对于新投运变电站来说,还有一个判断站内相序的小诀窍:

如果新建变电站的站用电外接临时电源是接入电网系统的,可在站用变投运后,对站用变和外接临时电源进行异源核相,经过核相不仅可以保证相序的正确性,确保不影响站内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还可以判断整个站内的接线相序和外接电网系统是一致的!

责任编辑:PSY

原文标题:什么是电压核相?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电网智囊团】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