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200亿ABS融资计划获通过

科技金融

23人已加入

描述

    (综合自北京日报 机器之心 AI财经社)

蚂蚁上市被按下暂停键,在此前蚂蚁集团IPO暂缓及网络小贷新规呼之欲出双重背景下,蚂蚁此次巨额ABS发行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公告显示,近日有200亿花呗借呗相关ABS融资项目获上交所批准放行,分别是11月6日受理的《国泰君安借呗第4-12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1月3日受理的《中信证券花呗一至十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涉及融资金额均为100亿元。

  在已获批的两个项目中,国泰君安借呗第4-12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1月23日获批,原始权益人为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中信证券花呗一至十期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11月20日获批,原始权益人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此外,蚂蚁集团旗下与花呗或借呗相关的另外3个项目ABS项目状态为已受理,分别为天弘创新花呗第8-15期消费授信融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财通资管花呗授信付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中信证券借呗五至十四期消费贷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分别为80亿元、80亿元和100亿元。

  据悉,蚂蚁集团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花呗”和“借呗”两大相关业务。

  延伸阅读: ABS融资模式是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支撑的证券化融资方式,即以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项目资产可以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

  业内人士分析,监管层放行蚂蚁ABS,是对ABS这种融资方式“无罪”的认可,问题的关键是将这种融资方式的“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延伸阅读:蚂蚁集团暂缓上市

蚂蚁集团原定的上市日期是11 月 5 日,上市前夜突然被“暂缓”是历史罕见的情况,更何况蚂蚁吸引了 A 股、H 股投资者高达 20 万亿的打新资金。

如此规模的资金,以及未来可能的冻结资金退回,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蚂蚁集团上市暂缓,注定会成为金融史上的重要事件。另外,暂缓上市计划换来的蚂蚁集团,乃至类似公司的重新估值,可能会深刻改变非银行支付机构领域的现状。

11 月 3 日晚,腾讯新闻《一线》通过相关人士获悉,蚂蚁集团执行董事长井贤栋召集高管进行了紧急会议,会议上提及到“暂缓”之后,保守估计蚂蚁重新上市的时间要被推迟半年左右。而据媒体统计显示,A+H 两市合计有 666 万户参与了蚂蚁集团打新。

11 月 4 日早间,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暂缓 H 股上市及退回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香港公开发售的申请股款将不计利息分两批退回。此前据香港媒体的报道,蚂蚁集团进行公开认购时,其认购人数及冻结资金均打破记录。其最终冻结资金超过 1.3 万亿,刷新香港新股招股记录。

风雨欲来风满楼。IPO 之前,紧箍咒收紧的重磅消息已经一个接一个。

11 月 3 日晚,蚂蚁集团暂缓上市的消息让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上交所公告称,由于金融科技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相关事项可能会使得发行人不符合上交所科创板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而这里所称“金融科技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其实就是指刚出炉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近期相关精神文件。

监管层加强监管意味很浓,变革阵痛,蚂蚁首当其冲。本质上,这也体现出传统金融监管与现代科技金融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在。与马云感受到的新意不同,在专业的金融人士眼里,更多的却是感受到潜在的金融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曾经是中国管制最少的互联网,由于羽翼丰满甚至“富可敌省”,基于社会管理或其他深层的利益诉求,权力很有可能会收紧紧箍咒。

上交所发布暂缓蚂蚁上市的决定。临门一脚,却未送球入门。

11 月 3 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称,2020 年 11 月 2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发行人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经理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金融科技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相关事项可能会使得发行人不符合上交所科创板相关发行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11 月 3 日晚间,蚂蚁集团港交所公告,暂缓 H 股上市。目前,蚂蚁集团于上交所上市进程的网页已被删除,科创板网站的多个页面显示不存在。

互联网

上交所官网文件。

港交所表示,今天接获蚂蚁集团通知,其决定暂缓在上海及香港的上市。

IPO 前夜,11 月 2 日晚,马云被四部门联合约谈。证监会网站显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当时,蚂蚁集团回复称,集团实际控制人与相关管理层接受了各主要监管部门的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

不过,在此之前,紧箍咒收紧的重磅消息已经一个接一个。

先是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若干意见》。

接着是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办法》共总则、业务准入、业务范围和基本规则、经营管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7 章,共 43 条。

上交所官方文件所称“金融科技监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其实就是指该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加强监管意味很浓,变革阵痛,蚂蚁首当其冲。

比如,网贷公司对自然人单户贷款余额原则上不超 30 万。在一些观点和分析看来,蚂蚁服务对象常常是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这类客户通常缺乏较为专业的金融知识与投资决策能力,从众心理严重,当市场出现大的波动或者市场状况发生逆转时,容易出现群体非理性行为,长尾风险可能迅速扩散,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比如,“花呗”、“借呗”面向的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自制力不强,如果仅凭信用担保难免会埋下金融危机的种子。

互联网

而就在一周前,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了一次流传颇广的演讲。

“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在当下,我们必须用借助技术的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 IT 和熟人社会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如此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

其金句在网上获得大量点赞的同时,也招致金融领域专业人士的批评。

中国央行旗下金融时报官方公众号周六转载学者文章称,有些 BigTech 公司设立之初不需要接受审慎监管,但后来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比如蚂蚁集团 688688.SS,拿到了很多的金融业务牌照,可以进行与银行类似的存贷款业务,就需要进行审慎监管”。

文章指出,金融科技存在诱导过度负债消费、形成“赢家通吃”、增强金融风险传染性、过度采集客户数据等四大特殊风险。

一位同济大学金融领域学者批评分析指出,马云旗下的 (蚂蚁金服) 是想做高杠杆循环放贷,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银行放贷,但有抵押率限制;另一个做法是资产证券化,但这又受资本金的限制,这也是巴塞尔协议中要求的。

该位学者指出,正在因为有上述监管的限制,因此才有马云批评银行要改掉当铺的想法和批评“巴塞尔协议”是老人俱乐部一说。从近期发布招股书的蚂蚁集团数据看,真正贷给小微企业的比重只有 20%,其它 80% 都是消费贷款。

这或许也体现出传统金融监管与现代科技金融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在。与马云感受到的新意不同,在专业的金融人士眼里,更多的却是感受到潜在的金融风险。在大数据时代来临,金融创新举措不断时,如何在防范风险与支持创新间平衡是当下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尤其是在中国强调依靠内循环,扩大内需市场,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在互联网提供快捷的消费和信贷同时,如何建立与之匹配的金融监管手段更是当务之急。

昨晚,阿里巴巴集团也立刻回应,我们会和蚂蚁集团一起,积极的配合和拥抱监管。

而在致投资者的官方公告中,蚂蚁集团写道:

蚂蚁集团于今日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通知,暂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计划。受此影响,蚂蚁决定于香港联交所 H 股同步上市的计划也将暂缓。

对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麻烦,蚂蚁集团深表歉意。我们将按照两地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妥善处理好后续工作。

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会让蚂蚁集团经得起考验和信任。我们会坚持我们的初心和使命,继续用我们的热情、专业、担当,致力于为广大小微企业和大众消费者做好服务。有关发行上市的下一步进展我们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及时披露相关情况。

互联网

北京时间 11 月 3 日 22 点 24 分,蚂蚁金服官方公众号发致歉信

截止发稿前,阿里巴巴集团市值下跌超 8.1%。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