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人工智能(AI)作为新一代工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将对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在经济发展层面,人工智能具有多方位的促进作用,可提升新工具与新技术的研发能力,发掘新的数据资源价值,赋能千行百业并形成智能产业新空间。在社会发展层面,人工智能的影响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增强个人生存保障并提升社会治理效率,但另一方面将带来就业与社会价值的新挑战。我国需要在积极拥抱新一代工业革命发展机遇的同时,妥善应对智能化转型中的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全方位促进经济增长
人工智能是新兴科技产业的通用型信息技术,对大多数传统产业有着极强的赋能作用,能够挖掘数据资源的新价值并激发消费者的新需求,将从生产效率、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等维度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促进作用。
首先,人工智能促进新工具与新技术的研发,将体力替代扩展到脑力替代。人类劳动经过手工劳作、工具使用、动力转换三大阶段,即将进入智能替代的全新生产时代。第一次生产力升级是专用生产工具的发明,将人类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第二次生产力升级拉开了自动化的序幕,利用化学能、电能、原子能替代人类的生物能,人类劳动由体力向脑力转变。而人工智能掀起的第三次生产力升级本质上延续了自动化的替代过程,通过计算机、机器人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取代脑力劳动,最终人类将逐步脱离生产活动。科学研究作为脑力劳动的代表也有人工智能技术的直接参与,例如半导体材料试验、药品成分配比、电子方案设计等研发工作已经有了人工智能成功应用的案例。人工智能提升了新工具和新技术的研发效率,进而提升全社会的生产效率,拉动宏观经济增长。
其次,人工智能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形成全新的生产要素。互联网时代产生了纷繁的数据信息,而人工智能技术将数据转化为价值。如同钢铁、煤炭、硅等物质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被挖掘出价值一样,数据资源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支持下,对个人需求分析、企业商业贸易、国家政策制定都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由于数据资源正处于开发应用的初期,拥有较高的边际效益,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数据资源的挖掘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的新维度,为人类带来了新思想与新理论,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再次,人工智能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国家经济智能化变革。在传统生产层面,人工智能结合物联网技术增强感知能力,拓展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工厂应用场景,精准追踪与控制生产流程,自动化生产与运输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在供求层面,人工智能结合5G等高速网络为生产端和消费端架起了一座桥梁,助力普及个性化、可配置的生产方案,孕育全新的衍生设计方法,按需定制生产有助于缓解低端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为传统产业高端转型构建新的发展路径。在企业经营层面,智能管理方式将重塑传统产业的组织方式,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确保供应链的稳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优化运作管理流程。
最后,人工智能催生智能产业新业态,激发用户新的消费需求。在创新商业新模式上,智能营销依托大数据分析用户的生活模式,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帮助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在带动产业新发展上,人工智能有效促进上游关联产业发展,智能芯片、智能存储、智能传感等智能硬件带动基础硬件产业的性能指标升级,智能算法框架、数据交换平台等智能软件营造了开放自由的软件研发环境。在创造消费新空间上,智能音箱等新的人机交互方式以及智能信息服务、智能金融等人性化的互动体验等,将激发消费新需求。
双重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工智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重大且深远的双重影响。人工智能对于个人的生活、医疗、学习等方面是有益的,对社会治理水平与政府服务效率也有较大的提升作用。然而,由于人工智能具有劳动替代能力与自主判断能力,将给就业与人类价值观带来全新的挑战。
一方面,人工智能可增强人类生活保障并提升政府效能。人工智能对个人的生存保障、医疗服务获取、知识获取三方面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在政府效能方面具有潜在提高能力。
在生存保障方面,人工智能在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带动人均收入提高。人工智能自身发展将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保障个人生存的环境基础。危险工作未来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降低个人受到意外伤害的风险。人工智能可以形成劳动力的有效补充,降低社会养老压力。
在医疗服务获取方面,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提供更及时的健康诊断,促进患者及时就诊,高度智能化的医院将可以提供24小时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医学研究将与诊疗过程分离,提高医药研究效率,减轻医生工作压力。地区性医疗资源差异将有效降低,不同领域的医学人才供给将更加均衡。
在知识获取方面,人工智能将带动知识研究,改良知识形成方法,推动人脑科学发展,拓展认识哲学。人工智能促进知识传播来源多样化与结构化,可以依据传播对象的偏好进行知识推送,挖掘传播对象的需求,合理规划知识传播条件。
在政府效能方面,人工智能可以促进行政许可、申报审批、奖励处罚、信息提供等多种服务的自动化改进,使得服务内容精准化及服务时间常态化。未来人工智能可提升公民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以智能化工具辅助公民落实民主权利,节约社会公共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社会就业和通用价值标准上带来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目标是替代人类劳动,这将直接引发部分社会就业问题。而脑力替代中最主要的自主决策,将带来价值标准挑战。
在社会就业方面,对感知操作、创造任务、社交行为三种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不易被替代,而以专业操作、重复任务、独立行为三种工作状态为主的行业未来可能被替代。由于替代效应出现,将使得工资收入出现两极分化的可能,就业人数也将发生转移。以制造业、能源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的就业规模将有可能缩小,而以贸易、金融、教育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就业规模将有可能扩大。
在社会价值方面,人工智能将暴露出社会潜藏的价值差异,群体间隐含的歧视与偏见将显现。由于全球各国文明与价值观固有的差异,人工智能的价值判断标准将成为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最大阻碍。目前美国、欧盟等经济体对人脸识别应用的大规模限制,反映了技术背后算法和数据存在的问题,而未来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价值判断问题亦将凸显。
三大举措:加快经济社会智能化转型
人类社会的智能化浪潮已经到来,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不平衡、就业结构亟待转型、价值体系冲突激化等问题正在逐渐显现。我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拥抱经济社会的智能化转型,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提前布局以应对智能化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第一,强化宏观规划和统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均衡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着力补足产业链存在的基础性短板;统筹全国各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夯实智能经济社会的硬件基础;打造完善的行业标准与产品检测体系,构建综合稳定的支撑保障措施;合理规划产业发展重心,动态引导产业均衡发展。
第二,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发展,协同5G、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形成新应用;加强市场主体作用,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龙头企业;建立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保障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深挖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打通东西部智能产业循环堵塞点;持续引进国际资本与产品服务,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良性竞争。
第三,坚定战略发展方向,拥抱智能变革未来。战略布局智能经济转型要点,保障智能社会平稳变革;完善成人教育培训体系,助力劳动力跟随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成员交流共治,打造多元包容的治理模式;加快政务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形成“以新治新”的高效政府体系;建立常态化国际治理沟通机制,为人工智能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YYX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