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数字钥匙产业研究报告:蓝牙装配量同比增长244%

描述

佐思汽研发布《2020年汽车数字钥匙产业研究报告》,对当前数字钥匙的解决方案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梳理。

在智能汽车趋势下,汽车钥匙以数字化为特征,跳出原本的物理形态,转移至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终端,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便捷,为汽车数字化生活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01

装配量快速增长

数字钥匙主要包括低功耗蓝牙BLE、近场通信NFC、超宽带UWB三条技术路线,其中蓝牙钥匙应用相对广泛。

2020年1-7月,中国乘用车蓝牙钥匙装配量约22万辆,同比增长244%;装配率3.3%,比上年同期增加1.6个百分点。尽管装配量和装配率较低,但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数字钥匙

从功能看,数字钥匙除了实现基本的车辆解闭锁与启动外,还可实现座椅、音乐、账号登录等个性化设置,以及钥匙分享、车辆轨迹记录、快递到车等功能,将成为车辆个性化配置之一,未来想象空间较大。

表:数字钥匙功能分级

02

自主车企对数字钥匙尤为青睐

自主车企对数字钥匙的态度更为积极。以蓝牙钥匙为例,2020年1-7月,中国搭载该类型钥匙的乘用车品牌共计14个,其中自主品牌10个,装配量占比合计70%。

2014年,比亚迪率先推出基于手机蓝牙的数字钥匙,不依赖网络,可实现车辆解锁与闭锁。而后,广汽新能源、小鹏、吉利、长安等相继推出蓝牙/NFC钥匙。

2019年4月,广汽新能源亮相配备蓝牙数字钥匙的车型——AION.LX和AION.S,其钥匙解决方案联合银基安全打造。

2019年9月,小鹏汽车发布基于蓝牙的“金融级别安全的数字车钥匙”(其身份认证技术与支付宝合作开发,安全性能符合互联网金融认证联盟IFAA 金融级别标准)。

2019年12月,比亚迪DiLink与华为钱包联合发布手机NFC车钥匙。

合资车企也正在积极跟进。尤其在2020年,宝马、北京现代等相继在数字钥匙方面深化布局,并规划未来全系车型装配。

2020年7月起,宝马生产的车型将配备基于苹果CarKey方案打造的NFC钥匙。

2020年9月,北京现代旗下全系新车引入基于爱迪德Keystone方案打造的蓝牙钥匙。

表:数字钥匙代表车型及实现功能

数字钥匙

03

传统Tier1&信息安全公司争相进入

博世、大陆、法雷奥等Tier1凭借传统钥匙的技术积累,顺势切入数字钥匙领域。

2016年,法雷奥面向共享出行和车队管理,推出InBlue智能虚拟车钥匙,可同时兼容安卓和苹果手机。

2017年,博世推出数字钥匙解决方案——Perfectly Keyless,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对车辆进行解锁、启动、闭锁等操作。

2020年8月,大陆推出基于超宽带UWB的新一代CoSmA数字钥匙,无需用户掏出智能手机即可解锁车辆、启动发动机,并可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停车。

数字钥匙在给用户带来多元、便利的同时,安全问题不可小觑。身份认证、加密算法、密钥存储、数据包传输等任一环节遭受黑客入侵,则会导致整个数字车钥匙安全系统瓦解。因此,深耕网络安全的互联网企业以车辆信息安全为切入点,进入主机厂合作体系,例如国外的捷德、爱迪德,国内的银基安全、众望安全等。

表:数字钥匙代表供应商及方案

数字钥匙

04

BLE+NFC+UWB集成方案将成未来看点

目前数字钥匙的三种技术方案(低功耗蓝牙BLE、近场通信NFC和超宽带UWB)可独立完成车辆的解闭锁与启动功能。未来,三种技术集成到一个终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将成为发展趋势。在集成方案中,BLE、NFC和UWB可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分工合作:BLE用于车辆唤醒和传输授权,UWB在唤醒以后精确定位用户位置,NFC则可作为手机没电的情况下车辆解锁与启动的备用方案。

车联网联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CCC)致力于行业之间的协作,为智能手机与车辆之间的连接制定全球标准和解决方案。CCC董事会成员来自苹果、宝马、通用汽车、本田、现代、LG、松下、三星和大众等相关公司。

2020年5月,CCC联盟宣布推出数字钥匙2.0版本规范(Digital Key Release 2.0)。

表:CCC联盟数字钥匙规范版本迭代

数字钥匙

数字钥匙2.0版本规范为车主实现了以下功能:

与物理钥匙同等级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移动设备和车辆用户体验的互操作性和一致性;

支持车辆进出管理以及其他远程活动;

通过默认或自定义的权限配置文件与所有者连接,并与朋友共享钥匙;

在设备正常操作被禁用时,移动设备支持低电量模式。

下一代数字钥匙3.0版本规范正在开发中。它将使用蓝牙低功耗和UWB连接来支持无源钥匙访问和位置识别,从而为车主提供更多便利和新功能。

原文标题:汽车数字钥匙研究:前7月蓝牙钥匙装配量同比增长244%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佐思汽车研究】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