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张江的时候,周边基本没有生活配套。印象很深的是,只要一下雨,基本上就打不到车,有一次我在雨中足足等了40分钟。”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集科技”)董事长王淑敏已经在张江打拼了16年,这片区域也从曾经的阡陌农田“转身”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
去年7月22日,安集科技作为第一批科创板挂牌公司登上了资本市场的大舞台。而在浦东张江这一片持续集聚创新资源的土地上,更多“幼苗”正在加速拔节成长,未来的“参天大树”值得期待。
无缝连接,助推“硬科技”企业上市
如果要问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之初最缺少什么?
他们的回答大多离不开两点:钱和人。
“借助资本市场改革东风,科创板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两个令科技公司最头疼的问题。”王淑敏说,在科创板挂牌,除了打通了上市融资这条路之外,企业登上资本市场的平台,就能够吸引到更多年轻、有实力的技术人员,这是非常关键的。
安集科技能够顺利登陆科创板,离不开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的积极助力。这个由浦东新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的服务基地,已经搭建起覆盖长三角区域的工作网络,与南京、杭州、合肥等29座城市结为联盟城市,实现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全覆盖。同时,该基地还设立了13个基地分中心,增强基地辐射能力,吸纳创投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126家头部机构成为联盟成员。
目前,基地发挥金融资源优势,从发现培育到对接投融资、专业服务、政策辅导等各个方面,加快培育“硬科技”企业上市。最新数据显示,浦东新区在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到了16家,已过会企业25家,分别占上海的51%和61%。
“为了让我们这家科创企业可以‘无缝连接’金融资源,基地提供了从头到尾全方位的服务。”王淑敏表示:“以最快速度进入资本市场,无疑是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关键的动力。得到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会按照整体战略规划,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把事业做好。”
创新孵化,打造全生命周期体系
早晨七八点钟的张江,上班的人流从地铁2号线金科路站四散开来,森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就在不远处的亮景路上。短短四年间,这家公司高速成长,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人工智能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作为公司创始人之一,张少典把选择浦东的首要理由归为“人”。
“这里拥有大量的医学类和IT类人才储备,完美匹配公司的需求。”张少典说,从第一间只有80平方米的办公室,到如今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一路走来浦东给了森亿智能很好的“照顾”。
事实上,浦东打造了一条完整的孵化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目前整片区域拥有创新型孵化器172家,在孵企业3500多家,构成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孵化体系。
在张江的李冰路上,有一座目前国内生物制药公司中规模最大的抗体药物生产基地,生产线全过程已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每天生产着适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救命药”。这座基地隶属于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生国健”),目前已经上市了三款治疗性抗体类药物,具备全方位的研发、产业化和商业化抗体药物的经验和成熟体系。
“我们是国内第一批专注于抗体药物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三生国健董事长娄竞表示,设立选址之初,自然就想到了张江,这里不仅集聚了一大批国内生物医药人才,还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大平台。“我们现在正在扩大生产基地,下一步还将开发一些更具有创新的前沿技术产品,实现‘让创新抗体药触手可及’的愿景。”
令人振奋的是,三生国健第三款产品“注射用伊尼妥单抗”——赛普汀,于今年6月19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伊尼妥单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抗HER2单抗。
责任编辑:l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