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市场现大规模涨价潮 拨开迷雾找寻背后逻辑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近段时间,元器件市场风波不断。从8寸晶圆紧缺开始,整个半导体市场受牛鞭效应的影响,众多半导体元器件开始纷纷调价,涨价声浪不绝于耳。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上半年的需求集中在下半年爆发,另一方面,5G的蓬勃发展也带动市场开始起量,市场开始迎来新的机遇。
 
半导体元器件市场现大范围涨价潮
 
具体到细分市场,由于疫情之后需求提振,不过上游产能却严重不足,有台湾媒体报道,联电的8寸晶圆产能持续满载,同时包括联电在内的世界先进、茂矽等晶圆厂均传出涨价消息。但晶圆代工厂产能不足的问题自多年前便已存在,尽管不少国内企业宣布对产线扩产或新建晶圆厂,但业内由于担心产能过剩,真正将规划落实的并在市场中形成有效产能的厂商却少之又少。
 
从晶圆代工厂的最新财报来看,第三季度中芯国际实现营收20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0.2%,净利润达30.8亿元,同比增长168.6%。华虹半导体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达2.53亿美元(约合16.5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9%。
 
台湾地区晶圆代工大厂联电第三季度营收达448.7亿新台币(约合103.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税后净利率达91.06亿新台币(约合20.9亿人民币),同比大涨2.1倍。其前三季度合并营收达1315.25亿新台币(约合302.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7%,税后净利率达162.91亿新台币(约合162.9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7.9%。
 
值得注意的是,联电第二季度整体产能利用率已经高达98%,8寸晶圆出货量达到222万片。此外,据调研数据发现,国内的8寸代工厂如华虹、华润微等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在90%以上。
 
由于8寸晶圆的紧缺,让MOSFET、IGBT等器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此前已经有多家厂商宣布将MOSFET等器件的价格上调,上调幅度在5%-20%不等。
 
另一方面,近期又传来MCU的全线缺货,有业内人士反映,国际MCU大厂的产品已经全线延期,新排单基本都不接。同时在11月5日,半导体大厂ST的三个主要工会CAD、CFDT和CGT分别在各自所在工厂上发起罢工活动,作为MCU的龙头企业,其罢工活动也将进一步加剧MCU市场的缺货状况。
 
与此同时,近期国内的覆铜板也传来涨价的消息。由于覆铜板上游铜箔、环氧树脂、电子玻璃布等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促使覆铜板价格不断上涨。在需求层面,由于中国对疫情控制情况良好,下游汽车、家电消正快速回暖使得覆铜板的需求增加,这也夯实了对覆铜板涨价的支撑。
 
在面板市场,涨价更是高潮迭起,近日更有消息透露,深圳已经出现了面板代理商大规模破天荒的暂停报价,停止接单的行为,有部分厂商已经因缺料无法开工,只能被迫缩短工作时间。
 

中大尺寸LCD显示面板价格走势(美元)|华安证券

 
今年面板行业的供需全面吃紧,产能持续出清且需求旺盛,而国内各厂商整合完毕后,京东方和 TCL科技市占率将超过50%,有足够的定价权,在面板行业经历了长期的价格下跌以后,已经具备了充足的涨价基础。
 
以此来看,尽管元器件市场经常会出现恶意炒货,囤积居奇的动作,但如此大规模元器件的价格上涨,不是少部分少部分商家炒货就能解释的。很显然,如今半导体元器件市场正在经历疫情之后,需求释放的超级红利期。
 
疫情、国际形势成市场涨价元凶
 
2020年元器件的缺货涨价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疫情及中美贸易冲突所导致,元器件供应链顾问、中国信息产业商会元器件应用与供应链分会副理事长吴振洲认为,一方面,中国对于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有数据表明,2019年全球半导体总产值为4200亿美元,而其中的30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进口。吴振洲认为,在中国需求量极大的情况下,只要电子制造的终端产品需求仍然存在,那么供应就会持续不断,因此缺货只是暂时的。同时坚持开放及内外循环的政策,此轮缺货潮并不会很漫长。
 
华信科副总经理杨世方以MLCC为例,解释了当前元器件涨价的背后逻辑。他表示,今年MLCC在高容缺货严重,低容的还较为正常。那为何会出现缺货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某大厂,此前由于担心受到制裁的影响,因此需要提前备货,消耗了市场中的部分产能;另一方面,受到疫情影响,在上半年平板及服务器上的应用需求较大,这很大程度加速了对MLCC的消耗,扩大了市场缺口。
 

MCU市场

未来5年手机端应用对MLCC需求增速预测|东兴证券

 
此外,还有一个微观市场对于MLCC的缺货也影响较大,即手机市场,虽然今年手机总体销量并没有明显的上升,但其中5G手机的比例快速上升。相比4G手机,5G手机中MLCC用量将大幅提升,这一变化也加大了MLCC的消耗量。
 
掌握数据 但不要迷信数据
 
既然已经明确了目前正处于元器件的涨价潮,那么如何减少这一轮涨价潮对企业的影响,博思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总裁袁怡表示:“作为终端客户,应该尽早的做好自己的预期。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在今年5月份之前,市场行情非常不好,但到了7月份,需求快速提升,市场又开始缺货了,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市场预测,有些大客户已经从原来的3个月延长至如今的半年;另一个则需要有充足的备货,避免自身货物的短缺,让自己能够完成合同上的交期,避免出现无法交割的情况,有些客户在下单方面,也从过去的1~2个月,开始下3个月以后的单了。”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从业者喜欢依靠市场数据去预测缺货的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元器件市场备货的动态趋势,但依然无法准确的预测缺货到底何时发生。云汉芯城总裁刘云锋表示,缺货是无法预测的,而数据只是检测客户行为的一种客观表现而已,不要去迷信数据。
 
刘云锋认为:“数据只是对市场行为的一种总结,当市场缺货时,数据只会告诉你,的确缺货了,这个时间唯一能做的只有抢货。因此数据可以为缺货带来什么?只能减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格振幅。对于中间商而言,数据更多的反应上游甚至材料商的信息,帮助行业降低缺货时引起的混乱。”
 
当然,虽然数据只能表明市场的确存在缺货,但掌握了数据,可以及时的掌握哪里相对不缺货,从而更好的进货。Sourceability亚太区执行总经理王震昱认为,想要减少在缺货涨价潮中受到的影响,主要有两点。
 
第一,通过数据和信息的分享,比如今年AKM、STM32的产品出现缺货情况,但仅在中国市场出现,还未扩散至美国及欧洲地区,可以通过区域性的数据比对,来减少自身缺货的风险。

工程师在做设计时,不要再选择那些原厂并不盈利的产品,或者老旧的型号。许多原厂的某款产品型号为何很难找到或者缺少?就是因为这款产品本身无法创造利润,原厂生产的动力也不强。那么如果在设计端掌握到足够的,可以让工程师多挑选或者批准一些产品,就能够灵活的避免缺货所带来的困扰。

尽管数据无法准确的告知用户何时缺货,但数据的作用也无法忽视。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也不是那么好获取的,尤其是准确的数据。开步电子总经理陈童表示:“把握信息流,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缺货风险。但问题在于能否第一时间获得客户需求的信息,获取的信息能否快速给到上游供应商,而上游供应商是否又能把信息及时的传递至他的上游。”
 
陈童认为,这需要公司具备一个能力,即这家企业的销售、采购或者技术人员,可以链接到多少家供应商和客户。并且很多时候,代理商与上下游进行信息交换是有代价的,第一是成本,第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第三是如何交换。
 
对于如今市场的缺货,陈童表示,缺货并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仔细观察市场就会发现,最终每家供应商都不会缺货,也没有哪家企业因为缺货而倒闭,只不过是拿到相关产品的早晚罢了。
 
缺货涨价是否为国产替代机遇?
 
当然,目前的缺货仍是客观存在的,归根到底是元器件的供不应求,也有人认为这对国内厂商是一种机遇。以MCU为例,当前国产MCU的市占率还不到10%,在市场持续缺货涨价的背景下,国内的MCU企业有望获得更多发展的空间。
 

中国MCU市场份额|国金证券

 
针对当前元器件市场的国产替代需求,陈童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企业为何要进行国产替代,是为了价格、质量还是供应问题?国产器件价格很好,但却发现为什么很难替代呢?”
 
那么如今面临市场的缺货现状,是否又是国产厂商的一个替代良机呢?陈童认为,在许多高价值可以实现成本替代的芯片商,当市场真正缺货时,替代已经来不及了,而缺货过了以后,替代便没有必要了。即便是替代完了,可能还面临质量风险。而在事实上,很多工程师都很保守,不太愿意采用替代产品。这也是为何国产替代很难实现的原因。
 
当然,作为当前全球最先摆脱疫情的国家,中国在这段时间将面临一段非常好的红利期。虽然国产替代路程仍然十分艰难,技术上仍有一定差距,但就像吴振洲所说,国产替代“早做要比晚做好”。
 
小结
 
理清目前元器件市场中缺货涨价背后的原理,从根本上来看,受到疫情影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叠加,致使上游产能不足。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对疫情的快速控制,加上5G建设的不断铺开,以及新基建等政策的确立,让上半年被压抑的需求集中在下半年释放,体现在市场中就是元器件的短缺。
 
掌握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缺货涨价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但想要消除影响,则需要做好准确的预期以及充足的库存。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网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号elecfans999。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