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机器人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描述

11月17日,Flexiv非夕首批百台自适应机器人在华南制造中心顺利投产下线,自适应机器人正式迈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同期,以“新生拂晓•非夕智造”为主题的非夕华南制造中心百台自适应机器人投产下线仪式暨力控机器人高峰论坛在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非夕工厂内举行。

新生拂晓 非夕智造

非夕于2016年成立,核心创始团队来自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目前,非夕已在硅谷、上海、北京、深圳、佛山等地区设立办公室。

由非夕科技自主研发和生产的Rizon拂晓深度融合了工业级力控、机器视觉和AI技术,突破了传统机器人只能在结构化环境中完成基于轨迹的固定任务的局限,自适应机器人可以适应不确定的工作环境,通过像人一样的手眼配合来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以此来大幅增强生产过程中的柔性和生产力,为汽车、电子3C、一般工业、医疗、物流等行业的企业用户提供插拔装配、曲面作业、物料处理等应用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非夕科技CEO王世全表示:“从几年前第一台自适应机器人样机在美国实验室组装完成,到今天第100台机器人在佛山投产下线,非夕经历了无数次技术突破,这是一条充满艰辛、也充满了成就感的创新之路。”

非夕科技CEO王世全

非夕在底层传感器、伺服系统、核心机构部件、安全主控板、机器人操作系统、AI系统等不同层面技术实现自研,并完成供应链的高度国产化。成立至今,已申请百余项国内外技术专利。

2020年,非夕已成功与3C电子、汽车制造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达成业务合作,部署并应用自适应机器人于精密装配、打磨抛光等生产环节,有效提升产线良率和柔性程度,部分应用已实现批量化复制。

作为机器人力控领域技术的核心奠基人,世界机器人研究基金会(IFRR)主席、斯坦福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 Khatib对非夕科技的发展和百台自适应机器人投产下线表示了祝贺。“力控是新型机器人的重要能力,是机器人领域新兴应用场景的实现基础,非夕研发的自适应机器人代表着新一代机器人的未来方向,我非常期待在未来加深与非夕的合作,共同带来更多技术创新、为社会增益。”

斯坦福大学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主任Oussama Khatib

新版本自适应机器人Rizon 4s发布

活动上,非夕科技同时发布了自适应机器人拂晓系列的新成员——拂晓4s(Rizon 4s)。

非夕机器人品牌总监高云帆表示,拂晓4s在拂晓4的基础上内置了更多新型的先进传感器,使得机器人具备了更精细的力觉感应和控制能力、更强的抗干扰,以及多点力控的能力。

拂晓4s拓宽了自适应机器人可适用的应用场景,帮助非夕更好地服务于更广泛的行业、满足更复杂的客户需求、打造高性价比高柔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拂晓4s适用于对力控要求更高、环境复杂,甚至是空间受限下的操作任务,比如高精密零部件的复杂装配、高曲率表面处理、高扰动复杂环境下的操作等一系列复杂的应用场景。

非夕机器人品牌总监高云帆

高云帆透露,非夕重负载的自适应机器人也将在年底发布。

力控赋能工业自动化未来

非夕认为,自适应机器人需要满足三个特性:适应操作对象位置的不确定性、适应复杂外部环境的干扰、适应类似任务的快速迁移。实现的两大关键点是: 第一、真正能用的、高精度、高响应的力控技术,这是自适应技术的基石; 第二、建立在完整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和力觉)基础上的层级式智能,这是完整发挥力控技术潜力的一座大厦。

因此,自适应机器人的革新必须是自底向上的、系统性的、全面的革新。

在此背景下,力控机器人高峰论坛围绕力控•智能 赋能工业自动化未来的主题,就力控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工业机器人发展及应用的影响和意义展开讨论,论坛由高工机器人董事长张小飞博士主持。

在学术届的圆桌论坛中,上海交大-非夕联合实验室主任卢策吾教授认为,自适应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在先进的力传感与力控技术之上,将会有无限的发挥空间去利用力觉信息来认识世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暨南大学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柳宁教授提出,仿人机器人的感知力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是国内外协作机器人乃至力控机器人突破的关键。

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熊蓉教授表示,传统的工业机械臂追求快速、精确的位置控制,而自适应机器人则凭借其力控能力,有望在软性物体的抓取、医疗康复领域大有可为。

广东省机器人协会执行会长任玉桐认为力控机器人有望从工业领域的应用拓展到服务领域,走进千家万户。

在产业届的圆桌论坛中,瑞松智能董事长孙志强认为,短小精美的柔性制造和高智能制造产业必须嵌入力控技术,而非夕自适应机器人在柔性制造方案提供上将有很大空间。

盈合机器人总经理沈岗提出,在自适应机器人应用中,视觉的关键是“认知与理解”,在力控技术之上,机械臂则能够感知更丰富的世界。

云深处科技总经理朱秋国认为四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灵巧作业展现的是移动的功能,而非夕力控机器人展示的是操作的功能,未来移动+操作,两者缺一不可。

非夕科技总经理王世全提出,自适应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形成的是一种互补性的技术路线,在精密装配、抛光打磨等环节可发挥其拟人化的优势,从而提升机器人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投产下线仪式和高峰论坛结束后,出席嘉宾们参观了非夕华南生产基地,对自适应机器人的研究、发展、生产制造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责任编辑:l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