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产能告急的冲击波正四处扩散,不止代工价格看涨,封测和材料也在应声涨价,让紧缺与涨价齐飞。
而为了应对产能持续看涨的需求,Fab厂的在建和扩建步伐毫无疑问需进一步加快。据SEMI统计,在Fab新增项目中,目前国内正常运营产线57条,在建和计划建设产线26条,12英寸19条,8英寸7条。
从这一数字也可看出,12英寸已成现今主流的晶圆尺寸。毕竟,8英寸厂已在半导体业行走30年,在摩尔定律的驱使下,2007年达到高峰,之后许多厂房已陆续关闭或转型成12英寸厂。如今8英寸Fab厂再次“翻红”,能否扩充产能命系二手设备是否到位,而二手设备的“江湖”确已然暗流涌动。
众所周知,芯片制造过程极其复杂和苛刻,所需设备众多,特别是制造所需的光刻、刻蚀、清洗等更是重中之重。
从现状来看,目前 6英寸线设备基本上全是二手的,8英寸线某些设备国内有一些厂商在开发,但核心的光刻机、刻蚀机等基本上只能寻求国际原厂的二手设备,这就需要从被淘汰的8英寸线入手,标的难寻。
“此类二手设备的大头,无疑是存储器厂,主要集中于三星和SK海力士、美光等。”某设备研究人士付辉(化名)表示,“因存储这一行业要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才能保持竞争力,否则单品的毛利率就比竞争对手低,而8英寸线和12寸线的芯片面积差一倍,生产效率也差一半,基本8英寸线都已淘汰。”
显然,这是一个存量市场,也注定二手设备将越来越少。
付辉还清楚记得:在2012年时,一台应材的某型号刻蚀机大概是30万美元,但到2018年,这台设备已卖到200万美元,转手就赚了七倍,二手设备的“火热”由此亦可见一斑。
山头
设备虽是“二手”,但要拿到这些甩卖的“真金白银”,钱却不是万能的。
付辉提及,现在的套路是竞标,一般来说谁出价高给卖给谁,但事实远非如此。他记得前段时间美国一条化合物线设备拍卖,某二手设备巨头的出价最低,而国内一些厂商的报价比其价格高三四倍不止,结果这套设备最后还是被其“毫无悬念”拿下。
分析背后的逻辑,其实与犹太系游说集团出钱出力在美政局游刃有余类似,据悉这一巨头与半导体各大公司高管关系相当“融洽”,就算竞标价格比对手低,但凭借非一般的“关系”优势,也能笑傲江湖。
反观国内二手设备的经销商,其实也多少因袭了这一套路。付辉提到,其实每个山头都泾渭分明,比如你代理东电的,我代理 Lam的,正所谓井水不犯河水。因为二手设备的水太深了,能拿到货的是建立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一般外人是难以介入的。
玄机
而半导体设备业不仅技术壁垒高、市场准入门槛高,而且销售亦充满“玄机”,因为这不仅涉及性能指标,还涉及软件、维修、服务等层层考量。
甚至可以说,半导体设备的销售工作是高危职业,因为代工厂是要连轴转的。据传,销售人员要把代工厂从CEO到一线基层人员的每一个环节都“打通”,如果关系都梳理到位了,哪怕设备出了点问题代工厂也会自己先尝试解决;而如果关系一般或不好,设备出一点状况都会被7*24地连环Call,并要求立时上门解决,可想而知此际销售人员的悲催。据说这就是行规。
此外,设备作为高精尖的集合体,设备配件更是一个远超汽车配件的“大生意”。付辉提及,因一台设备配件只能找原厂买,再贵也得买,这与贵到出奇的汽车配件是一个道理,但汽车相比半导体设备配件还是小巫见大巫。从众多半导体设备公司的财务报表来看,销售配件和服务是捆绑在一起的,基本上占其营业收入20%左右,可想而知这其中有多大的利润。
与之相关联的维修服务更是一本难念的经。因为所有二手设备拆解之后卖,基本上是没有硬盘的,因为硬盘中包含了原厂的一些运营数据,这是商业机密。就如同有人销售二手笔记本,也会先把笔记本硬盘格式化掉。因而,就算好不容易买回二手设备,代工厂还要再买软件,再维护安装,然后该换的换,该修的修。那么,这些设备的维修服务工程师就非常重要,要不高薪招有经验的,要不找原厂的工程师,而对后者一定要照顾“有加”,否则调试时间就很难有效“保证”。
更突出的是,有些设备厂商也会将一些设备低价买回,然后将其翻修后再出售,拿回去200万美元,一返修回来就轻松卖300万美元以上,这100万美元赚得可谓易如反掌。
“国内设备要赶紧发展起来,否则会有无数个无底洞,冤枉钱都给花出去了。”付辉痛心地说。
力拼
一入江湖岁月催,这些半导体设备业“潜规则”横行背后,正折射出国内设备业光环的缺失。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最重要的支撑核心,设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芯片工艺的先进性。而从市场格局来看,正如品利基金半导体投资经理陈启所指,半导体设备业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前十设备厂商合计占据了市场九成的份额。而国内设备厂商销售规模约占全球不到10%,总体技术水平偏低,规模偏小,且集中在光伏、LED等低端领域,高端在12英寸晶圆产线的占比不到1%。
诚然,半导体设备业的特征是研发投入大、难度大、客户验证难、见效慢,属于高风险行业。但正如罗代尔提出的世界时间,每个国家都应该警惕地寻找自己的方位,判断自己处于世界时间之中,还是置身事外;是与世界时间同步前行,还是被远远抛弃在外面。如今,其实也正是国产设备的“时间”。
陈启分析,一方面在中美贸易冲突、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成为持续的、不可逆的过程。另一方面,8英寸产线刚需较大,产业在呼唤新设备入场,国产设备也易被市场接受,抓住机会将再上一级台阶。
对于破局之策,陈启建言,国内设备业要着重解决人才问题,要有足够的人才基础,支撑新设备的研发、新工艺的开发。我国人才培养机制、成长机制等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还需要下大力气加强。此外,要力拼服务。不仅要学习积累国外设备厂商多年累积的经验值,更要立足市场,不断提升性价比,做好本地化服务,假以时日亦可逐步壮大。
以上海稷以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创始人兼总经理杨平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的话来说,就是国产替代要有“杀手锏’,要加强技术方面的开发和升级,提供更具性价比优势的产品。同时更加贴近本土客户,加快响应速度,着力提供更快速便捷的服务。
设备业作为三大半导体“卡脖子“领域之一,何时真的能有“备”无患?
责任编辑:tzh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