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渺小到伟大,是什么在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

描述

特斯拉引领的汽车智能化变革已经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都已提前布局智能汽车,纷纷推出各自的辅助驾驶系统,希望在多种驾驶场景下,解放人类驾驶员的双手双脚。 但在自动驾驶“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这也是业内热议不断的话题。近日,汽车之家《大神开讲》系列直播走进地平线,以“伟大的发明,开车你敢彻底解放手脚吗”为主题举办了一场直播。地平线智能驾驶产品总经理余轶南应邀做客直播间,分享 AI 芯片为自动驾驶护航的见解。

以下是直播的精彩观点回顾——

问题 1

自动驾驶真的安全吗?车载 AI 芯片如何保障自动驾驶的安全?

余轶南:目前,针对“鬼探头”等的交通突发场景,车载 AI 芯片仍然无法达到 100% 保证车辆安全性的技术水平。在这个背景下,整个行业把“预期功能安全”作为自动驾驶发展的努力方向,这意味着让确定性的系统在最大程度上预判驾驶环境的不确定性,以保持最大的安全距离。

而车载 AI 芯片是否能够保障自动驾驶的安全,有两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芯片本身软硬件的设计是否足够支撑汽车在极端场景下的自动化功能正常运作;二是 AI 芯片本身的算力是否足够支持汽车具备准确且实时的感知能力,保障自动驾驶汽车的行车安全。

以感知为例:自动驾驶车辆需要对车身 360° 范围内的环境进行感知,包括对移动物体的识别、跟踪、预测、对于驾驶环境的语义分割、建模、定位,其感知的范围非常广,而且还要在不同的天气情况、光照条件下可靠地工作,这对于 AI 芯片感知算法的可靠性、准确性提出了极其苛刻的要求。

除此之外,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还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有很高的要求。

问题 2面对自动驾驶落地对车载 AI 芯片提出的高要求,地平线是如何帮助行业突破技术瓶颈的?

余轶南:制约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瓶颈就是车载 AI 芯片的算力不足,因此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提升 AI 芯片的算力。要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我们需要在四个轮子上搭载天河二号级别的计算能力。

地平线即将推出的征程 5 芯片,其性能将比肩特斯拉 FSD,拥有高达 96TOPS 的强大 AI 算力,支持 16 路摄像头图像、激光雷达以及语音信号等的融合感知,能够实现 L3-L4 级自动驾驶,为驾驶员提供全方位的 AI 安全守护。

但算力不是评估自动驾驶性能的唯一指标,我们更关注芯片的真实性能,即芯片在处理 AI 任务时的真实处理能力。因此,AI 芯片与算法要实现软硬件协同发展,同时辅以数据闭环来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问题 3车载 AI 芯片是人工智能行业的珠穆朗玛,地平线为什么可以率先实现中国首款车规级 AI 芯片的量产发布,并持续在这一领域创造行业佳绩?

余轶南:车规级 AI 芯片的迭代周期一般需要 4 到 5 年,而软件算法的迭代周期则是几个月,AI 芯片的算法演进则更快。两者演化周期的不匹配,对任何从事 AI 芯片的算法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地平线是一家有算法基因的 AI 芯片公司,加上对智能汽车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才能够设计出真正适应场景的软硬件一体产品。“软硬结合”是地平线芯片设计的核心优势。

问题 4地平线和传统车企、自动驾驶公司都有过合作,与不同类型的公司合作对地平线来说有怎样的启发?余轶南:通过合作,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软件定义汽车将重塑整个汽车行业。目前汽车行业正按照 IT 行业的逻辑和节奏在发展,汽车产业的生态也将被重塑,拼图式合作将替代塔状结构供应链。

在与不同类型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合作伙伴都有强烈的打造差异化产品的需求。这要求芯片公司有非常底层、灵活的产品布局。地平线以“芯片+算法+开发平台”为基础平台,能够结合整套数据闭环的能力进行底层技术开放赋能,跟客户实现真正的协同,帮助客户打造具有安全性且满足终端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能力交付。

追求车辆驾驶的无人化,注定是一场长途跋涉。而在这一场长途跋涉中,产业链上的不同参与者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如何,安全总是放在第一位的。

而车载 AI 芯片,作为车企智能化转型的最强发动机的同时,也能够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有了车载 AI 芯片深入底层的护航,人类驾驶员才能在更多场景下彻底解放手脚。

在赋能产业智变的过程中,地平线将一如既往地扮演底层赋能者的角色,用更加灵活的姿态帮助车企实现数字化转型,打造差异化产品,助力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

原文标题:汽车之家对话余轶南:从渺小到伟大,是什么在为自动驾驶保驾护航?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地平线HorizonRobotic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