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态度,检验着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公共服务不能及时关照到弱势群体,说到底,还是公共服务部门服务意识的缺失。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就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作出部署。
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提高了服务效率和便利程度。但与此同时,很多老年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移动支付等原因而与智能时代逐渐“脱节”,技术的进步不知不觉成了老年人生活中的“门槛”。
94岁老人被抱到银行网点做人脸识别,老人的尴尬和无助令人心酸;一位老奶奶独自冒雨在柜台交医保,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不收现金”,老人茫然不知所措。事实上,此类“被智能所困”的报道并非最近才出现,而遭遇窘境的人也并非突然间增多。身体残障无法正常使用智能设备的残疾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健康码的老年人,他们出行、办事受阻的现象并不罕见。对这些人来说,智能技术、数字化服务就像一道无形的屏障,把他们隔绝在了便利快捷之门的外面,甚至遭遇到比以前更多的困难。
一个社会对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态度,检验着社会文明程度。社会公共服务不能及时关照到弱势群体,说到底,还是公共服务部门服务意识的缺失。科技创新高速发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等群体面对的“技术鸿沟”,让更多人都能享受到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红利,需要换位思考关注他们的需求。
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实施方案》也提出,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让智能化发展适应老年人需求,实际上并不复杂,就是要注意做到“两条腿走路”。首先,针对老年人比较熟悉的公共服务,维持传统操作方式有效运行即可。其次,要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保障老年人正常出行、就医、消费、休闲等,科学设计服务范围。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使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在开发推广智能技术时,应更加人性化,降低老年人的学习门槛,以切实增强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经历跟不上时代的那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智能技术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的,发展科技的目的是方便所有人,而不能以落下一部分人群为代价。我们不妨以改进“不收现金”为起点,以完善政务服务为契机,在转变互联网思维的同时,也能停下脚步,等一等那些步履蹒跚的人。
责任编辑:ha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