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三部曲最后一部SAN的现状如何?

描述

今天分享存储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高冷”的SAN。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络,一种主要基于FC(Fibre Channel)的光纤通道存储技术,用于SAN中的存储就是通常所说的块(Block)存储。此外,还有另一种基于TCP的SAN,俗称IP-SAN。

SAN的主要场景和分类

SAN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技术非常成熟,是企业存储方案的首选,适用场景广泛,尤其适合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场景。同时,对于企业级的双活和容灾等业务连续性需求,都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企业级存储领域,除了传统存储厂商的产品外,还有新兴的分布式存储。

传统:主要是EMC VMAX、IBM DS8000、HDS VSP,国产有华为和宏杉

新兴:主要是Nutanix和SmartX(超融合),以及Ceph(分布式块)

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超融合(HCI,Hyper-Converaged Infrastructure),简单理解就是在虚拟化的X86平台上,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进行融合部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作为底层支撑这个虚拟化环境的存储,就是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存储。

SAN的使用经验和教训

再说说我那个“戏精”朋友。时间被拉回到十多年前,他们公司为了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在集团建立了影像平台,把分公司的影像文件都集中到总部统一存储管理,考虑到后期数据的增长,在最初设计时就以分公司为单位,隔离存放数据。

话说有一天半夜,他被电话叫醒,值班同事说影像系统的生产机宕了,那时候基础条件还比较差,不能远程管理,只能去现场处理。

到了现场,发现是文件系统出了问题,挂接(mount)不上。通常,服务器异常宕机可能会导致文件系统损坏,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操作系统会要求文件系统在重新挂接使用前,进行fsck检查和修复,确保数据一致性。

没办法,只能把几十家分公司的文件系统都检查一遍,运气还好,很快大部分分公司的数据都检查完了,一切正常,还剩几个数据规模大的分公司还在检查中,那会已经早上6点多了,估算了一下时间,预计7点前能搞定。

时间很快就到了7点,并没有按预期完成,却感觉控制台上的命令hung住了,反复检查了系统状况,确认还在运行,但是无法评估进度。

朋友说,他突然间感觉空气有些凝滞,过一会就要上班了,系统没恢复怎么营业。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毫无进展,领导的电话也一个接一个,压力山大。就在离开门营业还有半小时的时候,突然,屏幕上显示的进度加速了,数字快速的变化着,检查命令执行完了。

无暇思索,下意识的飞速的敲着键盘,快速处理完后续工作。系统恢复了,应用验证一切正常,看看表,离开门营业还有一刻钟。命悬一线!

搞IT运维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在不断叠加自己的戏码。面对系统故障的处理,除了技能,还有运气,但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切身的体会,那种等待时内心的煎熬。

问题原因是基于SAN的文件系统本身并不适合存放海量小文件,而且还存在异常状况下的fsck时间风险。有了这种切身之痛,存储优化改造势在必行。

之后不久,继任者NAS进入了他的视野。

SAN的现状与竞争

如果今天还在讲传统SAN,感觉很没情趣。

云计算给用户提供了更多,更优的选择。很多传统场景的存储需求,从前都是SAN支撑的,现在都被IaaS和超融合给替代了。

同时,新兴的技术平台,在环境交付和运维效率、综合成本上有较大优势,对用户有明显的吸引力,用户升级转型是必然趋势,变化自然又孕育了新的故事。

2013年,当时朋友公司正在计划做数据中心迁移,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Nutanix。工作中遇到的售前场景什么样?一个穿西装打领带,手拿翻页笔的人,侃侃而谈,这就算比较专业了。但你知道Nutanix售前怎么做吗?直接请客户看个动画视频,然后一切尽在不言中,人家只是顾问而已。

朋友说,当时顿觉眼前一亮。只是,那个时候,Nutanix太先进了,先进到像是一个预览版。最后,在数据中心迁移这种稳健为主的项目中,忍痛割爱也是无奈之选。

如今,Nutanix已经有了中文名,“路坦力”。

多年之后,再回首,那不过是特定历史下的一场美丽邂逅。但如果你以为这是故事的结局,那就错了,这个世界还有一种美好,叫“久别重逢”。

市场就是这样,资本与技术也总是会不约而同。这些年,随着开源技术的蓬勃发展,中美两国在IT领域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国产超融合厂商SmartX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在整体上还存在一点差距,但是已经具备了跟国外领先产品PK的能力。

写在最后

这几年,看看存储市场,传统厂商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云计算让超融合和基于X86的SDS分布式存储大行其道,开始抢夺和蚕食传统SAN存储的市场份额。无奈之下,传统厂商只能跟进,结果就是,既有诸侯争霸,又有百家争鸣。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肉。相比杨修之死,SAN的现状应该说还可以。虽然增量市场不景气,但存量市场还能维持,毕竟,活着对谁都很重要!

原文标题:今天还在讲SAN存储?食之无味,弃之有肉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ssdfans】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S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