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笔的功能和使用技巧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低压验电笔是电工常用的一种辅助安全用具。用于检查500V以下导体或各种用电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一支普通的低压验电笔,可随身携带,只要掌握验电笔的原理,结合熟知的电工原理,灵活运用技巧很多。

电笔如何使用?

按照握法的不同,可以将电笔分为两种:侧握和直握。

如果电笔的金属部分在侧面,则需要用侧握的方法持握电笔。方法是把电笔的顶端抵住手掌,拇指或食指接触电笔的金属部分。

如果电笔的金属部分在顶端,则需要用直握的方法——食指接触顶端金属,拇指和另外三指分处不同两侧,夹住电笔。

测量时,先握好电笔,再用笔尖接触待测对象。如果电笔发亮或电笔显示屏上显示数字,则证明线路中存在电压。如果电笔无反应,则线路中没有电压。

验电笔恐怕是电气工具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种,测电笔最常用来测量线路中是否存在电压。但其实,它的功能并不简单,还有诸多功能。

电笔有哪些功能?

电笔有哪些功能?

功能一:测量线路中是否有电压

这是测电笔最常用到的一种功能,即以正确姿势握住电笔,以笔尖触碰导体。电笔亮灯,则证明线路中存在电压,不亮灯,证明电路中无电压。但在实际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能单独通过电笔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电路的正常与否。例如,正常状态下的火线和错接的零线,都可以点亮电笔,但前者属于正常现象,而后者属于故障。

功能二:测量相线的同相或异相

没有区分线色的电路,在维修时绝对会让人头疼。单相电路还好,如果遇到三相电路,那可真是头大了!但是,电笔却有一个神奇的功能,能够轻易的帮助你测量相线的同相或异相。测量时,左右手各持一根电笔,站在绝缘的物体上。将两支电笔同时触碰两根电线,如果两根电笔的亮度较低,则表明此时测量的两条线为同相(都是相线)。如果两支电笔的亮度较高, 则表明此时测量的两条线为异相(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快的筛选出三相电路中的三根相线和一根中性线。

功能三:区分交流电和直流电

首先是从亮度上区分,电笔测量交流电时的亮度,要明显高于直流电。其次是从电笔亮度的位置区分。电笔的发光体,叫做氖管,是一个长条的形状。测量交流电时,整根氖管都会发光;而测量直流电时,氖管只有一端发光。

功能四、测量直流电的正负极

在测量直流电时,氖管只有一端发亮。此时可以通过氖管发光的位置,判断电源的正负极。测量电源正极时,氖管靠近笔尖的一端发亮;测量电源的负极时,氖管远离笔尖的一端发亮。

巧用电笔的方法口诀?

①判断交流电与直流电口诀

电笔判断交直流,交流明亮直流暗,

交流氖管通身亮,直流氖管亮一端。

说明:

首先告知读者一点,使用低压验电笔之前,必须在已确认的带电体上验测;在未确认验电笔正常之前,不得使用。判别交、直流电时,最好在“两电”之间作比较,这样就很明显。测交流电时氖管两端同时发亮,测直流电时氖管里只有一端极发亮。

②判断直流电正负极口诀:

电笔判断正负极,观察氖管要心细,

前端明亮是负极,后端明亮为正极。

说明:

氖管的前端指验电笔笔尖一端,氖管后端指手握的一端,前端明亮为负极,反之为正极。测试时要注意:电源电压为110V及以上;若人与大地绝缘,一只手摸电源任一极,另一只手持测电笔,电笔金属头触及被测电源另一极,氖管前端极发亮,所测触的电源是负极;若是氖管的后端极发亮,所测触的电源是正极,这是根据直流单向流动和电子由负极向正极流动的原理。

③判断直流电源有无接地,正负极接地的区别口诀

变电所直流系数,电笔触及不发亮;

若亮靠近笔尖端,正极有接地故障;

若亮靠近手指端,接地故障在负极。

说明:

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直流系数,是对地绝缘的,人站在地上,用验电笔去触及正极或负极,氖管是不应当发亮的,如果发亮,则说明直流系统有接地现象;如果发亮在靠近笔尖的一端,则是正极接地;如果发亮在靠近手指的一端,则是负极接地。

④判断同相与异相口诀

判断两线相同异,两手各持一支笔,

两脚与地相绝缘,两笔各触一要线,

用眼观看一支笔,不亮同相亮为异。

说明:

此项测试时,切记两脚与地必须绝缘。因为我国大部分是380/220V供电,且变压器普遍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以做测试时,人体与大地之间一定要绝缘,避免构成回路,以免误判断;测试时,两笔亮与不亮显示一样,故只看一支则可。

⑤判断380/220V三相三线制供电线路相线接地故障口诀

星形接法三相线,电笔触及两根亮,

剩余一根亮度弱,该相导线已接地;

若是几乎不见亮 ,金属接地的故障。

说明:

电力变压器的二次侧一般都接成Y形,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三线制系统中,用验电笔触及三根相线时,有两根比通常稍亮,而另一根上的亮度要弱一些,则表示这根亮度弱的相线有接地现象,但还不太严重;如果两根很亮,而剩余一根几乎看不见亮,则是这根相线有金属接地故障。
责任编辑人:CC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