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1. 2020 年关键词:疫情、华为事件与板块超跌
回顾 2020 年,通信板块有起有落。5G 主题在年初占据市场“C 位”,在疫情的催化下, 虽复工复产牵动人心,但在线办公、短视频等流量端的崛起让市场看到了 5G 应用的曙 光,在新基建的加持下,板块涨幅领先;随后华为事件使得风云突变,供应链的不确定 性凸显;从 Q2 开始,虽运营商按部就班完成 5G 建设,但始终难超市场预期,通信行业 领跌,直至三季报机构持仓已降至 1%以下,为 8 年来的新低,超跌明显。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从行业趋势、板块业绩和机构持仓等方面,先回答一个问题:通信行业当前处于什么阶段?
1.1 5G 进程:符合预期、按部就班
全国 60 万站 5G 基站提前完成全年目标,运营商共建共享加速 5G 覆盖面及普及力度。年初,三大运营商的 2020 年 5G 投资规模预计为 1803 亿,加上中国铁塔共 1973 亿元。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而截止到 2020 年 10 月 1 日,我国已建成 5G 基站 60 万站, 提前完成 5G 建设目标。分季度看,Q1 行业均受疫情冲击,江苏、广东、四川等省份复 工较早,湖北则延后至二季度,整体 5G 产业链供给受限;Q2 运营商进入 5G 放量期, 板块景气度进入阶段性高点;Q3-Q4,受中美贸易战影响,5G 板块首当其冲,不确定性 增强。从市场预期角度看,年初市场对全年 5G 建设预期较高(或达 70-80 万站),虽按 部就班完成全年建设任务,但 5G 应用短缺、终端尚未普及、基站耗电量大等问题也逐 步凸显,市场预期随之下修。
由于四季度数据尚未公布,我们此处采用前三季度数据。前三季度来看,我国全年 5G 建设任务顺利进行,2020 前三季度通信行业 132 家样本上市公司共实现收入 7420 亿元, 同比增长 4%,增速平稳,剔除中兴通讯、中国联通的行业收入为 4425 亿元,同比增长 2%,增速下滑 4 个百分点。今年下半年,受华为事件以及应用短板的影响,5G 建设节 奏略有放缓,我们认为阶段性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大方向发生变化,5G 新基建依然是国家 重点推进方向,5G 仍会保持“战略定力”。随着第四大运营商中国广电的正式成立,明 年 700MHz 有望投入 5G 建网,运营商积极性强,5G 整体生态将进一步生长。
根据样本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前三季度通信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 265 亿元,同比下 降 6%,主要系上半年疫情影响。剔除中兴、联通,2020 年前三季度通信行业实现归 母净利润 190 亿元,同比下滑 4%。主要系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所致,三季度单季度整体 情况保持健康稳定。分上下半年看,5G 对供应链的拉动在 Q2 最为明显,下半年则呈现 相对淡季。
疫情影响逐渐消退,通信行业费用管控重回优化轨道。经历了一季度疫情期间停工停产 带来的期间费用率上升,二、三季度复工复产,营收重回正轨,通信行业的费用率管控 也继续优化,从 2020 年前三季度来看,对三费优化贡献最大的依旧是销售和管理费用, 这两样费用的下降一方面得益于联通等占比较大企业销售模式的改变,一方面也体现出 行业内企业人员结构持续优化,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现金流改善趋势持续,剔除中兴、联通,通信行业前三季度现金流净额同比大涨 94%。剔除中兴、联通,通信行业 2020 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95 亿元,同比保持上 升趋势,较上半年现金流实现了扭负转正,主要原因是下游设备商回款集中在三、四季 度,行业整体现金流持续好转。2020 年前三季度通信全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902 亿 元,较 2018 年显著增长,主要因为中兴 2020 年现金流持续改善,以及行业现金流整体 好转。
运营商业绩拐点初现,边际持续改善。此前,市场担心运营商因为提速降费,利润承压, 以及 5G 建设等原因,运营商的经营状况有持续走低可能。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三季报 来看,三大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主业恢复良好,上半年移动通信 ARPU 出现明显好转,5G 带来的业务红利已经初步显现,并积极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内成绩 优异,数字化服务已经成为运营商业绩的强劲支柱。三大运营商均维持年初定下的 5G 建设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后续有望聚焦于 5G 第一个“爆款”应用的寻找,有望带领全 通信行业走向 5G 的第一座“黄金屋”,以及共建共享的深入推动,进一步提升 5G 建设 速度,加快整体覆盖进度。
1.2 通信 2021 走势复盘:先扬后抑,相对低迷,明显低配
2021 通信板块先扬后抑、明显跑输大盘。根据申万行业数据,2020 年前三季度,沪深 300 涨幅为 17.28%,通信板块涨幅为-0.95%,排在 28 个行业中的倒数第五位,相对低 迷,从机构仓位看,截至 3 季报,通信行业的配置比重降至 0.75%,为 8 年来最低。过 去两年主要受国际大环境影响,通信整体板块受压制较为严重,进而影响板块估值水平 和投资情绪。而从行业周期角度看,2017-2019 年虽基站建设量很小,但对 5G 的预期 已较为充分,2020 年进入放量建设期后实际上进入了兑现周期,超预期难度大增。
最近十年,通信板块表现如何?
考虑到通信配置已降至 8 年低点,这要追溯到 2012 年 3G、4G 青黄不接的年代。我们认为有必要以十年为周期,回顾下通信板块的走势及相对涨跌幅情况,可以更清晰地看 到本行业当前所处的状态。
我们将申万通信指数的相对涨跌幅按 1/4 分类,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不佳四组(没 有直接用具体排名是为更清晰展示趋势)。可见上一轮通信板块的低点出现在 2011-2012 年间,在经历了 2010 年 3G 建设高峰及整体 TMT 大牛市后,通信遭遇了估值和业绩周期的双杀,直至 2013 年 4G 预期上行,通信板块才慢慢回暖。而 2018 底到 2019 年则 是 5G 预期的上行周期,从 PCB、天线滤波器、主设备及光通信等均有表现,而进入 2020 年后,仅在 Q1 受疫情线上流量爆发带来一波小阳春,此后受华为事件与 5G 需求不足影 响,均在预期下修中,5G 主题从“C 位”回落,而当前股价已体现了较为悲观的预期, 而从历史数据看,过去十年间仅在 2018 年连续三个季度落于后 25%。
作为补充,我们拉取了过去 10 年通信板块与沪深 300 的涨跌幅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到, 过去 43 个季度中有 19 个季度跑赢沪深 300。与前述结论类似,自 2019 年起的七个季 度中,有五个季度跑输沪深 300,其中 2020 年三季度跑输幅度最为明显。我们认为, 当前机构通信持仓占比已至历史低位,板块预期处于底部,而无论是 5G 建设以及后续 的 5G 生态,还是云计算高速发展流量爆发带来的数通领域的持续升级景气,都将为通 信板块后续的回暖打下坚实基础,包括国际 5G+云需求的好转,将有利于通信企业的业 务出海和利润复苏,当前对通信板块态度可以更积极。
是否悲观过度?压制板块的核心因素是否有变?中国 5G 行业最大的空间来自全球化和 丰富的应用。短期受中美关系影响,全球化之路上虽产业链优势明显,但通信网络政治 化风险加剧,使得欧洲、亚太部分国家呈观望态度;同时应用侧尚未有爆款出现,5G应用人气不足。我们认为,今年以来这两点悲观预期已经较充分体现,通信行业作为信息 基石,在 5G 和云计算两大科技周期共振下确定性、外延性强。我们认为,不应将眼光单独聚焦于国内 5G,这样仅看到了板块的周期性,而忽视了 IDC、海外市场等带来的顺 周期机会,近期 FaceBook 上修明年资本开支就是重要信号。同时,各垂直细分领域景 气度差异化较大,5G 赋予了科技板块肥沃的土壤,如云视讯、物联网、车联网、军工通 信等,虽受益于 5G 但并非与运营商资本开支强相关,板块内公司有望迎来收入和业绩 持续释放,而我们预计,产业链上下游资本运作和战略布局也将逐渐增多,体现整个板 块在新科技周期下动力较强。
2. 2021 年投资策略:5G 三部曲,花自向阳开
展望 2021 年,我们仍延续部分四季度策略的观点:5G 三部曲——从基站、云基建向工业互联网演进,逐步从 5G 投资驱动向需求驱动过渡。同时,“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 5G 终将从概念走向落地,大带宽、多连接、低延迟也终须与应用相关联,需求、场景与 应用是下个阶段的关键,而云视讯、物联网、云计算(光通信、IDC)、军工通信等赛道 值得重点关注。
如下图所示,运营商承载的 5G 基站投资在 2021 年将延续,核心是把握建设方向的变化 及业绩释放的节奏,5G 海外拓展仍受中美关系影响,重点观察亚太与欧洲市场的突破; IDC 投资主要由云厂商及运营商承载,其中海外大厂 FANG 的投资节奏是主要矛盾,2020 年受疫情影响,Google、Facebook 广告收入受损,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建设进程,而从 2020 年 3、4 季度开始逐步进入回升期,该趋势有望延续到 2021 年,作为未来 5G 流量、 AI、云计算的主要载体,IDC 建设有望持续上行;我们将行业类需求归结到工业互联网 中,主要受各行业 CAPEX 影响,例如铁路、电力、国防等,从垂直行业看,国防需求上 行明显,而铁路、电力在 5G 驱动下的网络升级是大势所趋,而从产品侧看,工业软件、 工控网络、物联网模组及终端均迎来春天。
2.1 主设备:700M 和海外市场系明年核心变量
我国 5G 建设领先全球,华为中兴龙头地位稳固。根据 Dell‘Oro Group 发布的 2019 年 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报告,整个电信设备市场在 2019 年增长了 2%,实现了连续第二年收 入增长,报告涵盖包括宽带接入、微波与光传输、移动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RAN)、SP 路由器和 CE 交换机在内的整个电信设备市场。华为和中兴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份额分别 位居第一和第四。而根据其最新的报告,华为和中兴通讯已成为 2020 年第三季度前两 位的 5G 核心网供应商,一方面体现出我国 5G 建设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另一方面也突显 华为中兴主设备龙头地位。
主设备明年的变量在于运营商 700M 网络建设和海外市场。展望明年的主设备市场,我 们认为最核心的两个变量分别是 700MHz 建网和海外市场。今年广电“全国一网”的公司架构正式落地,相关基站设备通过业务验证,与中国移动在 700MHz 5G 网络的共建共 享即将进入到落地期,700MHz 属于黄金频谱性价比高,运营商主动建设的意愿积极, 700MHz 的建设情况将成为明年主设备的增量。另一方面,我国在 5G 领域处于全球领先 水平,华为中兴两大主设备商积累了海量的 5G 专利,拥有成熟的产品和丰富的建设运 营经验,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好转,主设备商在 5G 积累的优势有望向海外拓展,海外 市场的回暖情况将成为运营官明年另一个核心变量。
700M:
广电目前手中拥有 4.9GHz 的实验频段(2020 年 1 月 3 日由工信部批准),以及原先就 拥有的 700MHz 频段(2020 年 4 月 1 日由工信部正式划拨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相比于 三大运营商的 5G 频段,700MHz 作为黄金频段,具备信号覆盖广、穿透力强的特性,适 合大范围连续网络覆盖,能够极大降低建网和运营成本。而根据中国移动和广电的共建 共享计划,二者将合力推动建设 5G,其中 700MHz 黄金频段将被重点建设利用。
今年 3 月,中国广电制定的 5G 700MHz 频段 2×30MHz 大频宽技术提案获 3GPP 采纳正 式成为 5G 国际标准,这也是全球首个 5G 低频段大频宽国际标准。今年 8 月,根据华为官网消息,中国广电联合华为率先完成全球首个 5G 700MHz 频段 2*30MHz 大频宽端到 端系统业务演示验证。该方案中采用了支持 700M 频段 2*30MHz 频宽的 4T4R 基站设备 和华为 Mate X 手机,下行峰值速率达到 300Mbps 以上,上行峰值速率达到 150Mbps 以上,同时也完成了异终端及芯片厂商的相关互联互通测试。
产业链调研反馈,700M 基站因频率较低,对 PCB、滤波器、光模块等产品的性能要求 相对较低,其 BOM 成本与 4G 基站相当,对中国移动而言能成为 2.6G 之外的重要补充, 满足网络覆盖要求,因此我们判断 700M 建网进度会比较快,也将是 2021 建站重头戏。
海外市场:
我国通信主设备商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大浪淘沙后,在5G 时代已处于全球领先主导地位, 近年来由于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兴起,部分国家地区出于莫须有的原因禁止我国通信主 设备进入其市场,对主设备商海外业务扩张及利润造成影响。我们认为,随着 RCEP 的 前述,区域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升温,而我国的两大通信主设备龙头华为和中兴通讯在 5G 上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专利技术、全场景丰富的产品和深厚的运营建设经验,相比海外竞 争对手拥有明显优势。当贸易环境趋于公平,我国通信主设备商的优势将体现出来,有 望在海外进行 5G 出海,实现海外业务的回暖、扩张,享受 5G 技术领先带来的价值红利。
展望整个 5G 建网生命周期,我们认为 5G 网络建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部署 2018-2020:美国、韩国、中国、日本走在前列;
2、过渡期间 2021-2023: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将加快建设力度;
3、激增期 2023 年及以后:拉丁美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地区 5G 将迎来爆发。
全球 5G 建设第一阶段已顺利完成,后续仍有巨大建设空间,我国通信主设备商优势明 显,若能突破海外市场,则空间巨大。韩国、中国作为全球首批 5G 建设商用国家,整 体 5G 发展情况良好,为其他国家的 5G 建设增添了信心。根据 GSMA 的预测,到 2025 年,全球运营商将在网络建设上投资 1.1 万亿美元,其中约 80%将是 5G 相关的资本支 出,约 9000 亿美元。除大中华地区外,包括北美、亚太、欧洲、拉美等地区均有庞大的 5G 建设规划。对于我国通信主设备商而言,海外的巨大市场的拓展情况将直接影响 其营收、利润甚至是估值水平,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结:
主设备明年的核心变量是 700M 以及海外市场能否有突破,分别代表了国内和海外的需 求。700MHz 的意义在于这是中国移动和广电性价比极高的建网方案,当期就能满足覆 盖要求,运营商自身态度积极。海外市场一直是国内 5G 尤其是主设备商的估值要害, 我国 5G 发展早,处于领先水平,若能突破海外市场,则整体空间巨大。
2.2 运营商:业绩拐点逐步确立,低估值下防御属性突显
基本面拐点逐步确立,天花板打开尚需时间。运营商基本面跟踪核心要素:(1)ARPU 值——表征 2C 端传统业务发展情况,决定短期业绩是否增长;(2)新业务商业模式& 增速——表征 2B 端新业务拓展,决定长期天花板是否打开。目前第一个要素已经连续 2 个季度触底回升,拐点基本确立,第二个要素还需等 5G 网络更加成熟+新商业模式孵化。
2C 业务:用户数见顶,5G 渗透率提升带动 ARPU 值触底反弹,催化业绩拐点来临。2C 业务是运营商目前核心收入来源,移动和家宽业务的收入占到其总体营收的 80%以 上,主要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收入=ARPU 值*用户数。行业发展不同阶段,运营商的 战略选择会有所不同,ARPU 值和用户数的关系会有所平衡。历史上,ARPU 上行周期中, 运营商的业绩和股价也通常有较好表现。
从三大运营商 20Q1-20Q3 财报来看,业绩拐点如我们推论已然出现,参考历史和测算 结果,ARPU 值有望维持 2-3 年的上行。
2B 业务:5G 技术带来更多 2B 业务发展可能,打开长期成长空间,但新商业模式孵化 尚需时间。以中国联通为例,公司已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健康、交通物流、 新媒体、能源、矿山等领域打造多个 5G 灯塔项目,成功实现了 5G 商业化落地;加快孵 化行业产品:“集成+运营”类产品、“智能连接+流量”类产品、“开放平台+应用”类 产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还可以与混改合作伙伴、行业龙头等公司深化 业务层面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融合创新发展。我们认为, 通过 5G 的网络切片等技术可以为各行业提供专网,满足低时延、数据安全等需求。这 一方面为有专网需求的行业降低了建网成本,便于快速发展相关 5G、物联网等业务。另 一方面,也为运营商在 5G 时代突破 B 端市场提供新可能,创造更多利润增长点。
这是我们近年来首次在年度策略中关注运营商板块,从投资角度看,当前关注运营商的 核心在于其攻守兼备,其一是受共建共享深化,资本开支的压力在边际上弱化,其二是 三大运营商的 ARPU 之如前所述,在未来两年有上行空间,其三是当前中国联通 A 股、 H 股估值接近历史底部:
A 股、港股运营商估值均接近历史底部,结合基本面反转,当前位置防御属性突显。从 历史经验来看,ARPU 值和股价有较高相关性。比较典型地:2015H1 4G 商用启动,2016 – 2017H1 联通混改红利释放,这两次 ARPU 值被拉高的过程中,公司股价也都在当时有 较好的表现。
2.3 IDC:供需可能出现阶段性错配,紧跟需求长线配置
当前 IDC 板块估值调整相对充分,但是市场对于中短期供需格局的担忧成为压制板块估 值的重要因素,建议紧跟需求释放节奏长线布局。IDC 公司核心竞争力有三:“地、电、 钱”的资源禀赋决定“入场券”,销售能力决定“成长性”,成本控制+运维能力决定能 否“活下来”。2015 年 IDC 投资热潮也曾出现,此前因供给受限明显,市场主要聚焦于 第一点,但我们认为 2020 年开始 IDC 行业供需、技术层面出现三大边际变化导致本轮投资关注点正逐步转变,后二者的重要性愈加突显。
受益于 5G+云周期共振,叠加新基建政策刺激+新冠疫情对于云计算长逻辑的催化,IDC 板块 20H1 涨幅较大。但是随着 20H2 市场对于 IDC 中长期供需格局不确定性的担心加 剧,板块经历了较大调整。从当前时间节点来看:
(1)当前 IDC 板块估值已回落到正常历史估值区间,EV/EBITDA 与当期增速匹配。
(2)长期来看,受益于 5G+云+AI 等新应用崛起带动数据量提升,IDC 作为信息基 建基石将持续受益,仍是核心资产。
(3)中短期来看,市场担忧 IDC 供需出现阶段性错配导致竞争格局恶化,是板块估值 压制的重要因素。
(4)IDC 作为利率敏感型资产,国内市场利率能否长周期下行,是影响估值的关键因 素。
我们结合供给、需求进行分析:
供给端:
(1)能耗指标边际放松:新基建政策刺激下,此前最为紧张的供给端有所放开,部分 城市边际趋松,但一线城市指标因为土地、电力限制,仍较为紧张。
(2)明后年一线+环一线大量机柜投放:当前的四大 A 股 IDC 公司(宝信软件、光环 新网、数据港、奥飞数据)明后年都将规模交付机柜,尤其是数据港和奥飞数据增速较 快,城地股份等公司在环一线城市(例如江苏太仓等)也有项目批量交付。从供给端来 看,2021-2022 年 IDC 的可投放量较为可观。
需求端:
(1)需求向头部云厂商、互联网厂商集中,BATH 成为重要的投资方。数据作为新型 生产要素写入中央文件,数据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为了抢夺数据流量 入口,IDC 的投资方除了传统的以运营商为主的国有投资主体,以头部互联网、云厂商 为代表的民营投资方愈加活跃,新基建下的流量争夺战阵营逐步明晰。
(2)云厂商需求增长相对稳健,是否匹配当前供给释放节奏尚需观察。新冠疫情刺激 了企业业务上云节奏,强化了云计算长逻辑发展。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企业数字化、 云化转型基本延续,用户习惯得到较为充分培养。但企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发展是一 个长期过程,IDC 长期需求向上,短期是否能和供给释放节奏匹配尚需观察。
(3)大客户合作模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持续跟踪。云计算大客户的 IDC 建设一般 有 3 种模式:租用(一线城市该模式较多,产权归 IDC 厂商所有)、自建(产权自有, 自己建设运维)、代建(IDC 厂商建设运维,产权归属看具体项目)。目前来看,云厂商 和互联网商因为各自业务发展阶段和商业模式差异,三种模式比例不一致。未来合作模 式的调整可能对于现有供应链格局和利润率造成冲击。
结合供需两侧的不确定性,IDC 中期维度竞争格局尚需观察,推荐逢低长期布局:(1) 一线城市资源储备较多的 IDC 厂商(万国数据、宝信软件、光环新网、沙钢股份),长 期来看一线城市土地、电力资源稀缺性较强,供小于求的状态较难逆转,壁垒较高;(2) 与下游客户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的 IDC 厂商(秦淮数据、奥飞数据、数据港),享受下游 云计算高成长红利。(3)资源、客户储备较好、当前估值调整较为到位的城地股份、佳力图等。
2.4 光模块:优选云计算赛道,关注硅光弯道超车机会
光模块下游分为基站侧与云计算侧两大类,后者空间更大。对基站侧光模块而言,2020 年湖北受疫情影响,供给受限,出现一定的溢出效应,无论中回传、前传均供不应求, 而此现象在下半年有所改观,2021 年需关注集采的量与价。而对云计算侧市场而言,随着海外 FANG 广告收入端的回暖,其投资将回升,同时国内腾讯、阿里等云厂商投资也 有望跟上,云计算赛道更值得重视。
因为光模块行业本轮上行是受益于 5G+云+400G 产品升级三重周期共振,因此进入 2021 年虽第一个因素 5G 略有弱化,但云+400G 的上行有望加速,光模块行业 2021 年整体景气度仍维持高位。
我们预计 3 年行业复合增速 20%,数通市场增速高于电信市场。数通市场增速主要和 全球云厂商的资本开支相关,复盘此前全厂商资本开支增速,预测未来 3 年全球云计算 复合增速在 20%-30%。考虑到发展阶段,国内云增速有望达到 30%-40%。
电信市场增速主要和运营商资本开支相关,周期性更强。复盘近 10 年资本开支,总体 来看保持平稳,预计 2020-2022 年增速在 10%-20%。
在该背景下,我们对于光模块按下游应用场景进行细分,优选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 的赛道:
(1)电信前传:壁垒低,竞争格局逐步恶化,价格战可能超预期,拖累厂商业绩表现。
(2)电信中回传:壁垒较高,厂商竞争格局相对有保证。受益于传输网投资稳步上行, 确定性更强。
(3)数通 400G:壁垒高,厂商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确定性强,但须警惕硅光新技术方 案带来的冲击。
优选数通+电信中回传赛道光模块,在业绩同比/环比增速可能放缓的趋势下,寻求 PEG 再平衡下戴维斯双击机遇。2019-2020 年,光模块行业处于景气度触底回升状态,观察 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公司,因为 2019 年基数较低,2020 年单季度业绩同比/环比增速均较高。2021 年行业景气度仍在向上,但是整体增速可能放缓,从估值角度看,需寻求 PEG 的再平衡,配合公司业绩释放节奏等待戴维斯双击机遇。
结合新易盛(数通+电信)、中际旭创(数通)、光迅科技(电信)的历史估值表现,保 守预计在景气加速上行阶段,光模块行业 PE 可超过 60X。在景气下行周期,PE 可维 持在 35X。考虑到 2021 年行业仍处于景气向上阶段,当前中际旭创、新易盛等公司估 值(2020 年 12 月 6 日市值对应 2021 年 PE 均在 30X 左右)仍有吸引力。
硅光作为新技术方案,有望在 2021-2022 年正式入场 400G,对行业格局造成冲击, 影响需持续观察。
目前,传统光模块主要采用 III-V 族半导体芯片、高速电路硅芯片、光学组件等器件封装 而成,本质属于“电互联”。随着晶体管加工尺寸的逐渐缩小,电互联面临传输瓶颈。在 此背景下,硅光子技术运用而生。
硅光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以光代电”,即采用激光束代替电子信号传输数据,将光学器件 和电子元件整合于一个独立的微芯片中。在硅片上用光取代传统铜线作为信息传导介质, 显著提升芯片间连接速度。从结构上看,硅光主要由光源、调制器、波导、探测器等部 分组成。传输介质采用硅作为集成光器件衬底,可以利用已有的集成电路工艺制作光器 件,有助于降低成本及实现光电集成。随着流量的持续爆发,芯片层面的“光进铜退” 将成大势所趋,硅光集成在未来有望大规模应用,也吸引着 Intel 等行业巨头的持续投入。
100G 数通硅光光模块方案已经成熟,400G 硅光有望于 2021-2022 年起量,参考 2017-2018 年 100G 硅光入场于光模块市场的冲击,我们需持续跟踪大客户的态度和 各厂商方案的成熟度:
(1)对份额的冲击
1)硅光由于损耗问题,目前 100G 多适用500m 的传输距离,而主要的市场仍为 2kmCWDM4,全部为传统分立封装,所以 Intel 和 Luxtera 的硅光方案虽相对成熟,份 额依然显著低于传统分立封装。
2)400G时代目前目前谷歌OSFP和亚马逊QSFP-DD的方案推进较快,谷歌主要为2km, 但亚马逊主要为 500mDR4,所以需重点观察亚马逊对于硅光方案的态度和导入进度。
3)目前 Intel、Luxtera 等海外厂商的硅光方案积累较为深厚,国内厂商也有相关样品推 出,本轮 400G 是否能有厂商凭借硅光方案实现弯道超车还需持续观察。
(2)对价格的冲击
2018 年硅光入场,叠加 100G 产品成熟,导致当年光模块降幅接近 40%,超过行业历史年降幅。400G 硅光的研发难度相较于 100G 显著提高,时点不确定性高,需持续观察本 轮 400G 周期硅光入场节奏。
综上,光模块领域我们重点推荐新易盛(电信中回传+数通)、中际旭创(数通)等,推 荐关注光迅科技、博创科技、剑桥科技、华工科技等。
2.5 云视讯:5G 核心应用,用户习惯养成后的渗透率提升
5G 相较于 4G,在传输速率、网络效率、延时、连接数等方向有了明显的提升和改善, 而从运营商初期的建站规划来看,早中期的 5G 建设以满足覆盖要求为主,而对于超低 延时等依赖未来小基站的大规模建设。
所以我们认为,5G 的很多应用在当前已有雏形,而 5G 网络的建成和推广会使得这些应 用在未来拥有更好的体验,功能和性能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所以 5G 应用的投资方向 无需舍近求远。
类比于 4G 的应用,当前短视频、视频直播/带货已经成为了 4G 应用的最热场景。而其实在 5 年以前,视频直播已经有产品推出。随着 4G 网络的覆盖,视频直播有了更好的 体验。
云视讯作为 5G 应用的核心赛道,行业发展空间巨大,产业趋势确定性上行。疫情之后, 用户逐步尝试并熟悉视频回忆、协同办公,这一趋势将在 5G 推动下进一步渗透,在线 教育、线上文档、线上会议,以及视频面试被更加普遍的应用。
视频会议行业空间足够大,当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据 Zoom 招股书,全球云视频与 UCC 市场潜力空间超过400亿美金。据Frost&Sullivan,国内云视频市场年复合增长超过26%, 到 2023 年国内视频通讯市场空间将超过 500 亿人民币。
2.5.1 5G 应用的钟摆正走向 TO B 端
回望 20 多年来的中国信息技术商业化大潮,一个明显的特点是:C 端异军突起、弯道超 车,B 端市场却远远滞后于欧美。一直以来,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基本都存在与 C 端,从 BAT,到京东、网易、美团、滴滴等等。而海外的科技巨头,则诞生了诸如微软、SAP、Oracle、Salesforce 等等 To B 的巨头企业。
而这样的状况在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 年企业服务是企业投资 数量最多的行业,投资事件共计 157 起,2019 年一季度企业服务持续保持了强烈的市 场关注度,融资数量位居行业第一,用户付费习惯基本养成,业务型 Saas 价值复苏,企 业服务价值得到了市场的重视和认可,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时期。
2.5.2 企业远程办公是蓝海市场,渗透率仍处低位
目前企业办公的渗透率还是处在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各个协作产品未来都还有比较明显 的上升空间。首先从远程办公人员占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远程办公的渗透率仍然 处在低位,中国的远程办公人口渗透率不足 1%。
从企业协作厂商 Slack 的月活用户分布情况来看,也仍然处于用户覆盖的初期阶段,在 欧美、日本等相对发达的国家渗透率会略高一些。
近几年整体行业有加速的趋势,以远程办公平台为例,2012-2017 年五年年均复合增长 率在 96%,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用户数也在不断提高。而从今年腾讯会议、钉钉会 议的使用频率观察,这一趋势仍将延续,且对用户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长远市场空间看,云视讯仅是协同办公(UC 产品)的一部分,由于客户趋同,扩张 空间巨大。据 Slack 招股书预计,通信协作产品市场达 280 亿美元,同时,由于市场和 竞争对手的数量在迅速发展,整个市场规模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现在的预期可能无法 完全反映市场的实际规模。
据 IDC 预测,包括视频会议、语音聊天、内容共享等在内的移动办公与协作市场规模将在 2022 年达到 430 亿美元。
企业协作产品(UC 产品)可以划分成几类:
电话—这个领域包括固话、移动电话和软电话,也包括演进型的 PBX 和 IP PBX。功能类 别包括语音、视频通过传统的电话网络,也包括直接通过 Internet。
会议—这个领域包括多方视频(语音)会议。视频会议和 web 会议又包括文档、应用贡 献功能和各种各样的统一会议功能单元。
消息—这个领域包括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其他与此接近的统一消息功能。
在线状态和 IM—即时消息允许个人实时地发送文本和其他信息给其他个人和组织。
客户端—统一的客户端允许使用统一的接口实现多样化的沟通方式。通过不同的形式, 包括功能丰富的桌面客户端、浏览器客户端和移动设备上的客户端,比如智能电话和平 板电脑,甚至包括嵌入在特殊商业应用上的客户端。
文档—包括文件共享、协同办公、实时演示等相关功能。
具有通信功能的应用—直接用于商业应用的并且通过文本交流的即时通讯功能。 这些产品和应用都会大幅度地提高工作和流程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也能更有效地瞄准垂 直行业的解决方案。
整体而言,传统云厂商的不断以云视讯为抓手,拓展 B 端市场。以钉钉,企业微信等为 代表的互联网协同办公新势力以免费换取流量的方式侵蚀并扩大了该市场,但由于行业 初期,很多是免费模式,其对整个市场的规模的贡献并不直接,所以像国内的协同市场 增速趋缓也与此有较大的关系,实际市场空间较规模数据更大。
远程办公、远程会议给企业带来的最直接受益就是企业差旅费用的大幅减少,同时提升 了公司整体的运营效率。钉钉的统计数据显示,移动办公将显著降低出差次数,减少碳 排放量。
2.6 物联网:量变到质变之路始于 5G
物联网作为 5G 应用的核心赛道,有望在 5G/IDC 的基础设施之上,开启新篇章。基础 设施的建设给物联网应用的孵化提供了土壤,物联网的推进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升级。
区别于市场的观点:
(1)市场对物联网的认知以概念偏多,落地偏少。源于 2/3/4G 网络对于物联网的孵化 没有提供足够的网络支撑,在广联接、低延时等方面对物联网有了更好的支持,NB-IoT 的组网推进也进一步加大了对低功耗广域网的覆盖,满足了物联网对于覆盖广度的需求,5G 网络的持续建设,有望帮助物联网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散。5G 是物联网的催化剂。
(2)市场对物联网连接数提升带来的市场空间认知不足。物联网连接数的增长在未来 有望迎来爆发,同时基于连接数而产生的新的变现模式在未来有望不断被开发。
(3)市场对于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认知不充分。与智能家居等传统以 WiFi、蓝牙连接为 主的消费物联网不同,5G 后的物联网规模覆盖更多面向产业端。而产业端的物联网商业 模式会伴随连接数的提升而不断创新。
2.6.1 5G 成为物联网核心催化剂
5G 时代最大特征是万物互联。3G、4G 成就了移动互联网,而 5G 的三大特性直指物联 网,低延时和广连接有利于海量机器的互联,万物互联将在 5G 时代成为现实。物联网 是 5G 时代发展最迅速、市场空间足够大且最为重要的方向之一。
运营商重视物联网发展,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持续高增长。5G 时代 B 端应用是运 营商的重要发力方向,有望为运营商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打开新上升空间,三大运营 商对物联网均保持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物联网发展。2019 年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数超 过 12.3 亿,同比增长 62%,其中中国移动连接数达到 8.84 亿。距离 10 亿仅一步之遥。 从收入上看,物联网业务收入持续高增长。2019 年中国移动物联网业务实现 88.45亿营 收,同比增长 17.5%,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实现 30.4 亿元营收,同比增长 45.7%。运 营商的支持将有利于整个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
5G 建设全面提速,行业应用加速落地,物联网迎来加速发展期。随着我国 5G 建设全面 提速,5G R16 标准的冻结以及 NB-Iot 技术被纳入 5G 范围,整个 5G 行业应用正式进入 加速落地期,物联网迎来加速发展期。从需求端来看,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城市、 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场景需求已经出现,部分场景已初步完成市场教育阶段,将迎来 大规模的扩张期。根据中商产业研究的数据,2020 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有望超过 2.2万亿元,同比增长 25%,整个物联网行业景气度高,2020 年物联网产业将进入加速发 展期。
工信部明确新增物联网设备不再使用 2G/3G 网络,产业升级大趋势明显。今年 5 月,工 信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推动新型物联网建设, 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 2G/3G 网络要求,其总体目标是推动 2G/3G 物联网业务 迁移转网,建立 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 LTE-Cat1,即速率类别 1 的 4G 网络) 和 5G 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深化 4G 网络覆盖、加快 5G 网络建设的 基础上,以 NB-IoT 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 LTE-Cat1(以下简称 Cat1)满足中 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 5G 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
作为新兴行业,物联网市场规模得到快速发展。(1)连接数量上,根据 Gartner 的预测, 2017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达到 83.81 亿台,预计 2020 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 204.12 亿台。根据爱立信的统计,物联网连接数将 3 倍于移动互联网的增速,其中局 域网链 CAGR 将保持 18%的增长,广域网产业链(包括蜂窝和 LPWA)CAGR 将保持 26% 的增长。(2)市场规模方面,根据 IDC 的预测,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 2014 年的 6558 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7 万亿美元(CAGR 17%)。Gartner 预计,物联网终端市场规 模将达到 2.93 万亿美元,保持年均 25-30%的高速增长。
2.6.2 产业物联网成为新时期物联网发展的核心
政策因素在生产性领域和智慧城市建设上效果显著。根据 GSMA Intelligence 预测,从 2017 年到 2025 年,产业物联网连接数将实现 4.7 倍的增长,消费物联网连接数将实 现 2.5 倍的增长。根据信通院白皮书,很多行业在政府相关政策驱动下,形成了相关行 业物联网的刚性需求,促成物联网在这些行业的快速落地,典型的包括智慧城市中各类 公共事务和安全类应用。当前阶段,政策驱动的物联网应用落地快于企业自发的物联网 应用需求,而消费者自发的物联网需求总体慢于企业的自发需求。
2.6.3 为何说 5G 会对物联网产生本质催化?
其实物联网的概念很早之前便有相关概念以及产品和项目落地,包括环境监测、智能家 居等都有相应的物联网产品,但是物联网整体的连接规模却没有大规模的铺开。
尽管物联网应用早已出现,但很多物联网应用是给予蓝牙、WiFi、Zigbee 等连接方式的, 当前运营商发展的物联网也基本上都是窄带物联网,现有的 2G、3G、4G 网络并非为物 联网而设计,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的差异化增值服务优势并不明显,导致物联网业务在 主流运营商总收入中平均也只占有 1%左右的份额。
所以整体物联网的规模在之前难以有质的变化,更多是以一个个小的局域网形式的物联 网存在。而 5G 网络规模建设之后,其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特点将与物联网完美 契合,将开启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窗口。
2020 年 5 月,工信部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首 次正式提出 2G/3G 迁移转网,明确要求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 2G/3G 网络,并推动 存量 2G/3G 物联网业务向 NB-IoT/4G(Cat.1)/5G 网络迁移。而截止 2020 年 3 月底,国 内三大运营商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 12.3 亿,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 2G 网络的连 接。而国家推进的 NB-IoT/4G(Cat.1)便是去替代原有 2G/3G 模组(在 2G/3G 退网的情 况下)。以后的网络覆盖便主要基于 4G/5G 的覆盖,NB-IoT 满足广覆盖的需求(低频), LTE/5G 满足低延时的需求,4G(Cat.1)用 LTE 网络替代补足原有 3G 模组的场景。
国内互联网公司和设备厂商在近年加速布局物联网产业,产业发展迅速。物联网行业目 前仍属于新兴行业, 2014-2015 年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国内互联网公司和智能设 备厂商,凭借其云平台优势、产品创新及销售模式创新等优势,率先进入物联网领域, 传统家电厂商等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智能化升级。
2.6.4 芯片成为物联网连接的根基
由于物联网的关键点在于实现“人与物”互联,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和处理信息都必须 通过传感器、芯片的通讯功能与处理功能实现。为了达到智能化理念,传感器与芯片的 性能成为了最终物联网建设质量的成败点,其核心作用不言而喻。
对应于最高平台应用层的需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复杂多样的数据进行处理分 析并完成反馈是实现客户管理需求的关键,因此处理芯片的海量信息处理的能力成为了 物联网的重要突破点。市场调研机构 IDC 预计,未来全球数据总量年增长率将维持在 50% 左右,到 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到 40ZB。其中,我国数据量将达到 8.6ZB,占全 球的 21%左右。
除了信息的海量性,物联网时代信息还具有多态性与异构性的特点。由于感知层的传感 器、RFID 系统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导致物联网数据不具有统一的特性,表现形式的不同, 兼容问题凸显。因此,具备能够解决多态性与异构性,实现无差别信息传输的处理器成 为物联网芯片处理能力基本要求。
2.6.5 芯片市场:入网增多,市场可期
随着设备入网增多,物联网市场规模扩大,处于上游核心地位的半导体市场规模也会增 长数十倍。根据 Markets and Markets 最新的调查报告表明,物联网芯片市场将从 2015 年的 45.8 亿美元成长至 2022 年时达到 107.8 亿美元。对应于细分应用前景,随着个人 智能设备日益普及,可穿戴设备应用预计将占据最大的市场,并刺激连接芯片与微控制 器(MCU)市场。在物联网、智能驾驶的拉动下,32 位 MCU 市场需求强劲。
2.6.6 物联网模组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格局向头部集中
无线通信模组是物联网感知层与网络层的重要连接枢纽。将基带、射频、定位芯片及阻 容感元器件等材料集成于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的功能模块,通过标准化接口向终端设备提 供服务。通信模组分为蜂窝类模组和非蜂窝模组。蜂窝模组主要以 2/3/4/5G 以及 LPWAN 中的 NB IoT 和 eMTC 模组为主。非蜂窝类模组包括 Wifi,蓝牙,ZigBee 和 LPWAN 中的 LoRa,Sigfox 模组。历经数十年发展,国内公司逐步成为全球模组第一梯 队厂商,逐渐建立起研发销售管理的全球化结构。
模组厂商“中移”趋势明显。近年来物联网模组厂商的发展历程类似手机终端,逐步向 国内转移,其背后原因是国内电子通信产业链完善且成本优势明显。通过持续整合,移远通信、广和通成为 4G 模组爆发中的受益者,且逐步向海外渠道延伸。预计随着 2021 年车联网、Cat1 放量,领先厂商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考虑到整个物联网模组的产业链格局:规模优势+渠道优势打造行业护城河
物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是芯片、传感器等,下游为各个行业相关的物联网终端。物联网 模组的材料成本大部分集中为芯片,以移远通信为例,2017-2018 年芯片的原材料采购 额占原材料采购额的比例为 84.63%、82.33%。
由于物联网模组行业竞争激烈,低成本使得厂商的降价空间更大,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 位。所以大规模的厂商在芯片采购价格、生产规模效应等方面较小规模的厂商更具有成 本优势。
物联网模组价格不断下降,为整个物联网不断扩大商用规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价格 的不断下降也对芯片/模组等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下游客户对于 产品性价比的重视,各个厂商之间的成本差异会直接部分兑现到订单份额上的差异。
连接数的量级不断突破,物联网的模组出货量也持续新高。每年的模组出货量复合增速 也保持在 20%左右,整个物联网模组在 5G 时代迎来新一轮爆发。
2.7 军工通信:信息化需求增长迅速,核心产品能力驱动长期成长
“十四五”推进“备战能力建设”,军工需求快速增长。当前国际政治形势趋于复杂, 对我国军队作战能力及军事装备提出更高要求。十九大明确了强军目标,全面推 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展望“十四五”,我国国防政策由过去的“强军目标稳步推进”向“备战能力建设”转变, 国防政策的这种演变将促使“十四五”期间我国武器装备快速增长。
我国军费支出逐年增长,武器装备费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我国陆海空军武器装备 实力次于美国、俄罗斯,排名第三,陆军、空军装备相较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根据中 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我国国防军费投入主要分为装备费、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三大 类,基本各占 1/3,欧美及亚洲主要军事国家用于装备方面的支出比例大致为 40%-45%, 我国装备费用仍有提升空间。此外,从 GDP 占比角度看,2019 年中国军费占 GDP 为 1.9%, 美国军费占 GDP 为 3.4%,当今国际局势愈发复杂化,增加军费支出、加强武器装备投 入是大势所趋。
信息化战争时代强调联合作战能力,互联互通要求军工通信进一步升级。人类战争发展 史可以以武器装备的技术形态和运用方式分成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和 目前所处的信息化战争阶段。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武器装备, 是遥感侦查、武器打击、信息对抗、信息传输、保障供应五大系统的完整较量,五大系 统联合作战的核心枢纽在于通信指挥控制专网(C4ISR)。
2.7.1 强军离不开信息化,军工通信企业扩产迎良机
制信息权是大势所趋,国防信息化成为我国军队建设的重中之重。美军自上世纪 90 年 代起开始实施 C4ISR 的建设,当前已形成了一套立体式的攻防体系,使美国的联合作战 能力大幅提升。我国信息化建设也正逐步完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军事智能化发 展,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的重要论述,而实现军事 智能化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军事信息化。信息化是以网络为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延 伸和替代人的感知力、联通力,核心是“联”,主导性战斗力要素是信息力,以信息力带 动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发挥更大效能,建设重点是以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资源 为基础支撑的信息化作战体系。
我国军队信息化水平提升空间大,军工通信需求持续爆发。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相关报 告,我国军用卫星数量目前仅为美国的 43%,地面战术电台数量仅为美国的 23%,战术电台渗透率仅为 30%,陆军、海军信息化装备占比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实现陆军数 字化时间为 2050 年,而美国当前就已实现了陆军数字化,我国军工信息化程度未来必 将加速推进以缩小差距。
军用通信设备升级换代进行时。军用通信系统通过运用无线电台、数据链、自组网等方 式来完成信息输送,从而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协助军事机构进行决策指挥。军事通信的 手段有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光通信,各种通信手段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 组织运用,其中,无线专网通信是目前我国军队指挥的主要通信方式。目前我国军队主 战装备仍以窄带通讯技术为主,仅能提供语音和低速率传输,随着当前世界战争形态正 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变,军队通信内容由语音拓展到图像、视频,通信要求由低速 转向高速,模拟通信转数字通信、宽窄带融合成为专网通信发展趋势。
军工通信厂商加码研发,需求拉动积极扩产。为满足互联互通作战要求及下游需求,主 要军工通信厂商加码研发,积极推动技术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军改延缓了军备采 购数量,叠加“十四五”期间的新需求,军工产业链上下游厂商为弥补产能不足问题通 过募资、并购方式积极扩产,加码研发,显示军工行业整体订单的饱满,军工通信作为 军工产业链中关键一环迎来发展红利期。
2.8 工业互联网:5G+国产替代大背景下的黄金发展期
工业互联网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利器,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发展速度不断 加快。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工业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工业软件市场大多被海外巨头 把持。因此无论是后续的市场空间,还是国产替代机会,都大有可为。随着 11 月 24 号 工控软件龙头中控技术登陆科创版,工业互联网板块版图愈加完整。此外,伴随今年 5G 商用正式不断推进,5G 与工业互联网天生的契合度,使得“5G+工业互联网”这一组合 不断升温,有望成为目前 5G 最有希望落地的成熟应用。在基建侧方面,目前 5G 工业专 网的建设已经逐步启动,形成了“服务商(运营商)+供应商(主设备商)+客户”的三 角合作模式,具备了后续 5G 工业专网建设持续放量的基础。“政策+市场+5G”三重因 素共振,工业互联网板块有望在 2021 年迎来黄金上升期。
2.8.1 工业信息化: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必经之路
密集政策领航,市场并购活跃。工业互联网具有前沿性与战略性,政府持续的统筹部署 与引导不可或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 年我国新增工业互联网相关支持政策 6 条,2019 年新增 7 条,为产业链中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软件层和应用层等各层级 的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营造了包容有序的发展环境。政策的持续出台已有效刺激工业 互联网的规模化投资,据青桐资本统计,2020 年上半年,工业互联网共发生 22 起融资, 46 家投资机构入场。
科技投入尚未全局发力,两化水平提升空间大。截至 2018 年,我国智能制造就绪率已 由 2013 的 4.5%增长至 7.0%,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初步形成,但智能制造就绪率仍不足 10%,说明工业企业整体关键工序数控化、管控集成化、供产销集成化能力依旧有待提 高,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程度存在提升空间。从细分领域看,电子、汽车等制造业重 点领域 IT 投入位于前列,食品饮料、纺织等传统行业 IT 投入强度明显较低,细分领域 数字化转型潜力无穷。
工业软件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工业软件能够对工业流程进行数字化表达,打通各生产 环节,建立起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利用边缘设备和物联网收集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 则负责工业大数据的处理和利用,将海量工业数据进行归纳学习进行数据反哺生产,实 现工艺与管理流程的优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与良率。
工业软件市场空间巨大,但市场多被海外巨头占据。根据 Gartner 的数据,2018 年全球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3893 亿美元,同比增长 5.19%。根据工信部数据,我国工业软 件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在 2019 年市场规模达到 1720 亿元,整体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市场担心,工业软件增速相对较慢。我们认为,这与该行业特征相关,与 C 端应用不同, 工业软件存在较长的导入期,且对于离散工业和流程工业也有区别,例如手机装配、车 辆制造与炼油、炼钢就完全不一样。此外,工业软件门类繁杂,且与企业生产运营紧密 关联,并非买来即可用,需逐步导入且还涉及咨询实施,周期较长。近年来,在智能制 造、自主可控的驱动下,部分国防军工、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核心企业率先加大工业软件 的投入,对上下游产业链拉动明显,2021 年这一趋势仍将延续。
从供应商构成上看,由于我国在工业软件方面相较国际起步更晚,且知识版权保护意识 较差,破坏了商业竞争环境,进而挤压了国产软件市场空间,导致正版国产软件难以发 展壮大。高端 CAD、CAE、MES、PLM 等工业软件市场被西门子、达索、PTC、ANYSY 等国外厂商垄断,其中核心工业软件领域中的 CAD 研发设计类软件,德国西门子、法国 达索、美国 PTC 及美国 Autodesk 公司在我国市场占有率达到 90%以上,国内厂商如中 望软件等市占率不到 10%。
国产软件龙头中控技术上市,板块有望迎估值重构机会。11 月 24 日,中控技术登陆科 创板,作为国内工控软件的绝对龙头,中控技术的上市为二级市场的工业互联网板块带 来了新一轮的关注度。市场之前担忧中控技术对于整体的工业软件板块会起到吸血效应, 但我们认为,中控的成功上市,为行业内现有的赛意信息,能科股份等已有参与者来说, 是很好的估值重构机会。
2.8.2 5G+工业互联网:黄金搭档地位进一步确立
R16 标准冻结,5G 做好面向工业的准备:R15 规范主要侧重于 eMBB 用例,R16 则 更侧重于 URLLC,旨在扩展 5G 支持的功能并提高现有功能的效率。5G R16 标准的冻结, 标志着整个 5G 垂直行业应用的落地拓展进入新阶段。
R16 的冻结定义了绝大部分工业场景。面向工业互联网应用,R16 标准引入新技术,支持1 微秒同步精度、0.5~1 毫秒空口时延、“6 个 9”的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最 快可实现 5 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TSN)。 而这些可以有效地满足如工业 AR/VR、工业视觉检测、工业云端机器人等工业场景的通 信需求。除了“运动控制时延达到纳秒级”等个别指标还达不到要求外,5G 性能已经可 以满足绝大多数工业场景,这也意味着“工业 5G 时代”将要到来。
多项业界盛会举行,5G+工业互联网地位得到明确。2020 年 11 月 20 日,中国 5G+工 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省召开,本次 5G+工业互联网大会以“智联万物、融创未来”为主 题,集中展示了多项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果。同时,在今年的第三届“绽放杯”5G 应用上,在总计 30 项获得 一、二等奖的项目中,工业互联网相关项目共有 18 个,占比超过了 50%,展现出了工 业互联网与 5G 极强的适配性和在当下时点较高的应用成熟度。
2.8.3 5G 工业专网方兴未艾,基建侧助力工业信息化
工业互联网对网络要求高,专网建设必要性高。传统的如 WiFi、蓝牙、RFID 射频,等 等网络,都存在网络性能不稳定,终端移动性能差、安全隐患多、覆盖范围受限等明显 不足。同时,工业制造领域使用的通信协议众多、各有不足且相对封闭,工业设备互联 互通难,工业企业管理层(IT)、控制层(OT)、现场层(OT)采用不同的网络,严重制约了 数据流通且各种设备、网络的部署维护成本高。
于此同时,5G 网络本身具备的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广连接特性,同时,5G 具有的 控制面、业务面分离,MEC 边缘计算和本地分流能力,5G 能帮助现有工厂 IT 和 OT 层 网络,消除数据孤岛,实现全连接工厂,这也令 5G 成为支撑工业互联网的无线网络最 佳选项。同时,工信部发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 出,要加强 5G 技术和标准研发,组织开展 5G 行业虚拟专网研究和试点,打通标准、技 术、应用、部署等关键环节。
5G 工业专网陆续建成,形成“服务商+供应商+客户”三方模式。2020 年 4 月,国内 首个 5G 工业专网在格力电器总部落成,广东联通联合华为,结合客户需求制定了 5G+MEC 边缘云+SA 切片专网总体方案,为格力提供了端到端切片的企业专网。随后在 2020 年 9 月份,中国移动与中兴也通过与鞍钢集团合作,通过独立建设 4.9GHz 频段的 行业专网,基于 4.9G 基站设备、MEC 本地分流和网络切片技术,为鞍钢集团提供了高 安全性、高隔离度的定制化 5G 专网服务。
3. 投资组合:白马为先、守正出奇(略)
主要着眼于两条主线:
1)细分赛道绩优龙头,包括光模块中的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物联网中的移远 通信;云视讯中的亿联网络;军工通信中的七一二;IDC 中的奥飞数据、宝信软件;线 缆行业龙头中天科技以及主设备领域的中兴通讯;
2)各赛道中的拐点性标的,包括光通信中的太辰光(受益 Facebook 投资回暖);云视 讯中的会畅通讯(SaaS 服务逐渐起量);上游材料中的华正新材(CCL 产能扩张带来业 绩弹性);工业互联网中的能科股份(工业软件导入提速);IDC 中的沙钢股份(GS 注入 顺利推进,国内 IDC 开始落子);物联网中的广和通、美格智能(海外市场及定制化场景放量)。
责任编辑:tzh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