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2020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中指出西安硬科技创新指数全国第五,高新技术产出全国第二,硬科技创新活力迸发,为全国硬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西安样板”。随着“硬科技”概念逐步推广到全国各地,从政府到企业再到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硬科技的关注与研究,科创板的提出更是直接将硬科技推到了国家话语体系。硬科技是指那些能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行业领域内的原创性核心技术。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其中新兴产业壮大和传统产业升级,以及创业热潮都是发展新动能的一部分。
《白皮书》公布了2020年硬科技的十大进展。在疫情影响下,科技创新领域,依旧活跃蓬勃,尤其是针对疫情的生物科技领域,无论从学术产出和企业投入方面,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表现出硬科技在外部环境挑战和经济放缓下的韧性与突出作用。人类正迎来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变革,硬科技将融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大突破性进展分别涉及量子物理、生物技术、医学工程、人工智能款、材料科学、能源、机器人、量子计算等方面。
《白皮书》选择科研人才、硬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出、硬科技企业以及科技创新环境五个维度的指标,以衡量各个城市的硬科技创新能力。在西安如火如荼推动“硬科技”建设的同时,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城市纷纷加强自身对硬科技的发展布局。
《白皮书》中指出,西安拥有大量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原创技术知识积累,科技资源在全国位列前茅,在多个硬科技产业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得益于精准有力的产业创新支持,西安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硬科技发展领域。
小编提醒,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20201123,即可下载PDF文档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科技创新的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具体内容之一。2020年7月,我国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大开放创新力度、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等意见,进一步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明确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方向和发展目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支持;同时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在此背景下,亿欧智库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共同编制发布了《2020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白皮书从硬科技发展现状、硬科技发展态势、硬科技应用于发展协同、硬科技发展前景展望四大方面,对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了多方面解读,并通过城市硬科技创新指标,对中国38个城市进行了硬科技创新能力排名,详细解析了主要城市硬科技创新发展进展。
硬科技创新驱动因素
首先,从研发投入来看,2019年中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2.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5%,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但从2018年的研究支出类型来看,中国研究支出主要集中在实验发展方面,基础研究占研发支出比例仅为5.5%,而世界主要创新国家普遍在10%-20%左右,因而我国在核心技术上面临着“卡脖子”的现实问题。 通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硬科技创新发展,将加快推动我国在重要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原创技术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硬科技是指能够改进社会物质产品生产效率、创造社会全新价值的关键性技术,是通过大量研发投入积累形成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依托核心专利技术积累,转化形成的“硬”产品或“硬”服务。硬科技在生产要素创新、产业结构转变、场景模式创造方面,具有重要决定性和支撑性,是促进社会变革、推动人类跨入新时代的革命性技术。 整理来看,硬科技具有以下属性:颠覆性、超前性、经济性和社会性。
硬科技创新连接赋能
聚焦当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先进科技的研究投入,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2020年全球在量子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轮技术革命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颠覆性、突破性的硬科技正在创造新的产业形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加速与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硬科技成果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全球科技发展格局正在重塑。 从科研到产业,从技术到商业,新时期的“硬科技”主要集中在以下十大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一代半导体技术、信息通信设备、生物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及制造装备、医药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节能环保。
历史上,每一次科技产业革命,都会带来核心技术的变化,引起新的产业群体出现,进而导致关键生产要素的变化。从硬科技的发展特征来看,硬科技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连接、推动作用,依托基础研发投入,形成具体产品和相关应用,并逐步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创新桥梁。 硬科技通过技术赋能,向支撑硬科技应用发展的传统产业渗透,帮助传统产业进行生产改造和数字化升级,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同时,依托重大技术变革,满足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创造新业态、新模式,拓展产业发展边界和通路,助力新兴产业创新应用。因此,硬科技在互相协同、共同发展、支撑各行各业迈向智能化方面,具有重要突出作用。
后疫情时期,中国企业面临冰火两重天的新局面,智能升级的产业态势和需求更加显性化,企业需要一个协同融合的思想指引商业行为,为自身降本增效、实现技术创新价值提供支持,新基建的号角吹响,将加速产业融合与智能升级。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基建是将“新技术”应用于“新场景”,从而培育壮大“新产业”,从核心内容来看,新基建的建设发展离不开硬科技支撑。以发展方向来看,创新基础设施为硬科技创新提供了底层支撑,信息基础设施为硬科技中的新一代信息及半导体技术发展提供了机遇,融合基础设施为硬科技的落地应用提供了场景化方向。
城市硬科技创新排名
对于城市硬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白皮书选择科研人才、硬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出、硬科技企业以及科技创新环境五个维度指标,对各个城市的硬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从统计结果来看,北京硬科技指数为84.04,遥遥领先。上海、深圳为第二梯队,硬科技指数在分别为50.48、42.92。广州、西安、武汉、杭州为第三梯队,科技创新指数在30-40之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硬科技的成果逐步应用落地,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硬科技进一步发展是支撑国内大循环关键因素,只有科技驱动的产业升级才能有效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摆脱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因此硬科技对我国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提高全球地位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总而言之,硬科技是事关国家发展的关键技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石,会推动着中国进入到“强国”阶段。因此,中国必须将“硬科技”涉及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将科技创新成果推向市场,释放先进生产力,打造国家竞争的核心技术优势。
责任编辑:l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