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进入到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

物联网

775人已加入

描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推动了新技术的加速融合创新。随着5G商用进程加快,物联网规模部署发生了改变,物联网已由碎片化应用进入到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新阶段,新产品、新应用、新业态不断涌现,物联网技术已经程度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核心。

NB-IoT和Cat.1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2G/3G退网的消息甚嚣尘上,2G/3G退网已成大势所趋。在物联网领域,2G/3G此前承载了较多的物联网用户,因此2G/3G减频退网就需要有非常成熟的替代方案。今年5月,工信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指出,在保障存量物联网终端网络服务水平的同时,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不再使用2G/3G网络,推动存量2G/3G物联网业务向NB-IoT/4G(Cat1)/5G网络迁移。

技术支撑标准,标准引领产业。我国物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积极参与物联网国际标准化工作,在ISO/IEC、ITU-T、3GPP等标准组织取得了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9日,NB-IoT技术正式纳入5G标准体系,为其在未来的持续演进和发展铺平了道路,进一步坚定产业链上下游的信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已达到11.06亿,与2019年底相比增加了0.78亿,按此发展速度,NB-IoT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不仅会给物联网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还会进一步实现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相对于NB-IoT来说,Cat.1主要面对的是物联网中低速率场景,其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与3G差距不大,是替代原有3G物联网场景的优先选项。在应用方面,Cat.1网络适用的常规行业包括POS机、智能监控、可穿戴设备、物流定位、智能停车、云喇叭、公网对讲、环境管理、共享充电桩等。在终端芯片方面,紫光展锐和翱捷科技相继推出Cat1bis芯片,移远、中移物联、广和通等10+模组厂商推出基于国产平台的模组20+款,2019年前模组价格高于70元,目前已降至30~40元之间。

运营商开启物联网应用新时代

众所周知,运营商在物联网领域已布局多年,物联网市场也已成为运营商的重要业务。中国电信作为全球首个建成覆盖最广的商用新一代物联网(NB-IoT)网络的运营商,近年来一直积极打造物联网生态。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电信物联网用户数已超过2亿,NB-IoT用户数近8000万,NB-IoT连接数全球第一。NB-IoT智慧水务、智慧燃气连接数超2000万,为万千家庭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在平台方面,中国电信推出的物联网开放平台(CTWing)4.0,瞄准产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各种难点、痛点,提供5G物联专网等多种服务,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物联网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为布局物联网的大脑——云平台,中移物联网打造的物联网开放平台OneNET,经过6年的磨砺,结合物联网边端应用需求,推出了自主边缘计算业务运营平台OneEdge,打造了“云-管-边-端”四位一体的计算体系。此外,在2020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联合华为、联发科、翱捷科技(ASR)等13家合作伙伴发布了《中国移动中低速物联网业务白皮书》,推动NB-IoT和LTE Cat.1模组价格降低,促进生态建设,全面实现中低速网络及服务领先。

除此之外,在工信部指导和支持下,为打造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由我国24位两院院士联合阿里、百度、京东、小米、海尔、华为、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单位共同发起的开放智联联盟(简称OLA联盟)于今年12月1日正式成立。

同时,中国联通在物联网的布局中也扮演着“缔造者”的角色。今年5月,中国联通与中兴通讯签署6G联合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6G与卫星网络、物联网、车联网等深度融合。7月,中国联通携手中兴等成功推动完成系列ITU-T物联网区块链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工信部陆续批复三大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同意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同时,仅可使用13位物联网号码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综合来看,物联网已成为运营商新的业务增长点,随着政策的加持和标准的统一,新的发展机遇也将呈现。

物联网应用部署成效初显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算力,加速落地应用场景,从而实现从万物互联迈向万物智联。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打破了疫情带来的地理空间阻隔,推动全球通力合作,开展疫情防控、科技攻关,在病毒溯源、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居家办公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中也可看出,物联网产业目前具备了较好的行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从整体来看,物联网政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产业生态逐步建立、应用部署成效初显,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的爆发,已接近临界点。

具体来看,工业互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的重要应用。在供应链管理、自动化生产、产品和设备监控与管理、环境监测和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物联网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经济社会贡献不断增强,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实际增长约为47.9%。2020年是5G规模发展的一年,同时5G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目前,全国5G基站建设超70万个,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5G基站共有3.2万个,基于用户面下沉的建网模式为工业企业首选。此外,目前在建“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100个。运营商、设备商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积极参与“5G+工业互联网”应用落地,探索新商业合作模式。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2020年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验收之年。从国家开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来,住建部发布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年4月,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已经达到290个,再加上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伴随着物联网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智慧城市已由传统意义上的智能化建设向更加系统、高效、开放、共享、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迈入。

随着“新基建”加速,智慧城市将率先享受“新基建”带来的红利。与此同时,智慧城市作为“新基建”的重要载体,已成为检验城市“新基建”建设的参考标准。目前,三大运营商、BAT、华为、京东、浪潮等企业都开始在智慧城市领域发力,并取得积极进展。以深圳为例,深圳从2018年7月开始布局网络通信、先进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三个主要方向,建成1000P级云脑算力的鹏城实验室,城市治理走向智慧化,政务服务实现“秒批”“秒报”,同时,深圳94%的行政许可证事项实现“零跑腿”;在交通领域,通过建设AI智能信号灯控“一张网”,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在电网建设方面,打造了5G+云+AI构造智慧电网的先行示范样板,通过建设智能巡检系统,传统人工巡视需要2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量,目前只需要2小时。

交通被认为是物联网所有应用场景中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近些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注入了新的动力。智慧交通网ITS114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2019年我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项目规模逐年增长,到2020年上半年千万项目规模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15.5%,主要包含交通管控、智慧停车和智慧运输三大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高德地图发布了国内首个智慧交通物联网(IoT)平台。针对道路作业生产事故多、信息发布慢、触达范围窄、管理效率低等行业痛点,该平台通过全系列IoT硬件产品和智慧交通物联网软件平台,用软硬一体的数字化能力帮助道路交通从业者(交警、道路养护工、道路施工方)工作更安全更高效。

近年来,政府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随着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智慧交通行业将更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重要支撑作用。

此外,2020年,物联网在能源、零售及医疗保健等垂直领域的市场份额也相对增加,物联网正在步入加速发展期,预计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超过240亿,智慧健康、智能车联、智能家居、智能环保等将推动物联网应用爆发式增长。

但不可忽视的是,物联网及相关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短板。未来如何加速物联网健康发展?产业链还需从连接、数据、安全等多个维度出发,打破数据孤岛,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和终端资源,并针对不同细分垂直领域赋能,以最大化“新基建”的效能。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